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世賢:太平天國後期五大名將之一,他最後怎麼死的?

李世賢:太平天國後期五大名將之一,他最後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李世賢,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李世賢,廣西梧州藤縣人,太平天國後期五大名將之一,忠王李秀成堂弟。1851年1月,洪秀全、楊秀清在金田利用團營之力量發動起義,桂平周圍各縣拜上帝教中心均拔營而起,紛紛開往金田集中。藤縣,距離金田比較遙遠,在通訊落後且清軍重重圍堵的情況下,藤縣地區的拜上帝教徒並沒有參加金田首義。1851年9月,羅大綱率領前鋒大軍攻入永安(今梧州蒙山),梧州各縣拜上帝教徒紛紛舉家趕來加入,李世賢便是其中之一。當然,他之所以加入太平天國,這主要是得益於他有一個充滿個性的老媽,後來當上女營將官的客家大腳婦女何大妹。雖然入夥太平天國,但因不是紫荊山區教徒,李世賢並沒有什麼表現的機會,自然也就無法擠進太平天國領導層,直到“天京事變”爆發,李世賢才迎來人生的大轉折。

1856年6月,石達開、秦日綱率幾萬精銳攻破困守天京長達三年之久的江南大營,再加上西征戰場取得的巨大勝利,太平天國達到了軍事上的全盛時期。此時,東王楊秀清的權力慾望不斷膨脹,甚至逼迫洪秀全封“萬歲”,太平天國領導層的權力之爭達到白熱化階段。1856年9月,韋昌輝率領北殿3000精銳從江西戰場星夜兼程趕回天京“清君側”,長達兩個多月的“天京事變”就此拉開帷幕。經過一輪權力大洗牌,楊秀清、韋昌輝、秦日綱、陳承瑢等核心領導成爲刀下冤魂,石達開則被迫帶兵外出單幹。洪秀全雖然將潛在的政敵一一解決,實現了大權獨攬,但他理政能力低下,根本就無法應對“天京事變”後出現的軍政亂局。爲此,洪秀全只能重新組建“五軍主將”制,以應對清軍的瘋狂反撲,李世賢受封爲左軍主將,在軍中的地位僅次於陳玉成和李秀成。這是李世賢軍事生涯的轉折點,也是他嶄露頭角的開始。

李世賢:太平天國後期五大名將之一,他最後怎麼死的?

1858年,和春、張國樑重新組建江南大營,而後便揮師進攻句容,李世賢採取誘敵深入之計,連續擊敗清軍,一時名聲大噪。1858年夏,浙江提督鄧紹良率幾千精兵從江南大營出發,目標是天京西部屏障蕪湖,結果這支軍隊幾乎被李世賢全殲,鄧紹良隻身逃跑。1859年,李世賢因功受封爲雄千歲侍王,成爲當時新封的四大王之一,如此待遇在洪秀全還沒濫封王之時算是很高了。1860年春,爲配合李秀成實行“圍魏救趙”之計,李世賢率軍猛攻浙江湖州,待江南大營分兵來援之時,李世賢連夜回師天京,與李秀成、楊輔清、黃文金等各路人馬合力摧毀江南大營,再次解除天京之圍。

江南大營被攻破後,李世賢率兵北上攻取皖南,曾一度兵臨曾國藩祁門大營,可惜情報工作不得力,否則曾文正難逃一死。此後,李世賢揮師東征,橫掃浙江大部分州縣,並在金華設立大本營,銳意經營這塊新攻取的地盤。至於天京事務,李世賢則很少去理會,即便是天京被湘軍圍困,他也不主動派兵增援,對洪秀全的政令也是陽奉陰違。1862年9月,礙於堂兄李秀成的情面,李世賢從金華趕往雨花臺參戰,但也是拖拖踏踏,絲毫不想給洪天王解圍,直到十月中旬他才抵達戰場。不過,在曾國荃的“龜桶”戰術面前,李秀成、李世賢也無可奈何,只能在糧食告罄之際撤兵。

李世賢:太平天國後期五大名將之一,他最後怎麼死的? 第2張

雨花臺大戰後不久,駐守金華的將領出賣了李世賢,連同城池和李世賢的母親、妻兒均一起“送”給李鴻章。由於大本營已丟失,李世賢只能去江西發展,另外開闢根據地。1863年夏,李秀成從蘇州趕往天京守城,途徑李世賢處時,想拉着李世賢一起回京,但卻被當面拒絕,理由是天京被圍已久且糧食無法保障,遲早會被攻破,不必白白去送死。此外,他還想扣押李秀成,不想讓其去當洪家王朝的陪葬品,不過李秀成卻連夜跑去了天京。既然李世賢不願意去天京,那李秀成只好讓其去江西產糧區“就食”,待到來年秋收後籌集足夠的糧草再回來解救天京。不過,還沒等到糧食成熟,天京在1864年7月被曾國荃攻破,李秀成被俘虜。

因爲不去救援天京,所以城破之後,李世賢在江西還擁有近二十萬軍隊,整體實力並未受損。幼天王洪天貴福出逃後,先是去湖州投靠猛將堵王黃文金,但湖州也是危在旦夕,所以又跑去江西撫州投靠李世賢,因爲他實力最強。可誰知道,李世賢壓根就不想理會洪家的人,因爲他一直都瞧不起能力低下,只會玩弄權術洪秀全,在“溫室”中長大的洪天貴福更別提。所以,李世賢連夜從撫州撤退到廣東,而後去福建漳州,並在此處擊斃清朝提督林文察,勢力更加旺盛。

在漳州,李世賢打出“復興太平天國”之旗號,其勢力範圍不斷擴展,閩南一帶幾乎都掌握在太平軍之手,許多舊部紛紛前來歸順,甚至美國冒險家白聚文都打算渡海前來投靠。但是,由於缺少堅強的領導核心,太平軍強大隻是一種假象,只要戰事稍有不利,他們立馬潰散。1865年5月,左宗棠攜劉典、蔣益澧等大將圍攻漳州、永定,太平軍三萬餘人投降清軍,其餘要麼戰死,要麼逃竄。李世賢在大戰中不慎落水,幸得部將拼死衝殺才得以突出重圍,而後逃往深山老林躲避。由於所部損失殆盡,左宗棠又加緊對其進行圍捕,李世賢只好剃去長髮,換成清朝普通民衆之裝束,而後晝伏夜行趕往廣東嘉應尋找名義下屬康王汪海洋。很遺憾,他雖然躲避了追殺,順利抵達目的地,但卻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被欲奪取太平軍大權的汪海洋殺害。

李秀成、洪仁玕、洪天貴福遇難後,李世賢是唯一可以號召太平軍舊部的王爺,因爲他是僅存的“五軍主將”之一,在軍中頗有威望。李世賢一死,太平軍內部更加混亂,如同一盤散沙,逢戰必敗。可以說,太平天國不是亡於清軍之手,而是在手足相殘中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