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2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姜維北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時期自從夷陵之戰後,三足鼎立的局面便正式形成。

丟失了荊州地區的季漢(蜀漢)在三國中地盤最小,實力也是最弱,這讓他們不得不和仇敵東吳重新達成和解,維持平衡的局勢。

但是在之後的一段時間中,諸葛亮卻選擇主動出擊,連續對曹魏進行了五次北伐,雖然因爲種種原因諸葛亮的北伐都沒能最終成功,但這依然給曹魏政局造成了極大的震動。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按理說受到其重用的姜維應該繼承諸葛亮的遺志,繼續揮師北伐。

但是事實上姜維在二十年後才重啓了大規模的北伐戰爭,那麼他爲什麼要等待這麼長時間呢?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姜維劇照

一、諸葛亮北伐對於季漢國力的消耗

我們知道在古代冷兵器戰爭時期,有很多能夠左右戰局的因素,其中影響力最大的除了士兵人數之外,便是後勤保障問題了。

而季漢在丟失了荊州之後,其能夠真正控制的地區便只剩下了益州和漢中一帶。

雖然我們現在將四川盆地稱爲天府之國,但是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四川地區的開發還十分有限。

那裏人口遠比中原地區稀少,因此生產力並不發達。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2張

四川地區廣袤的農田

但是在諸葛亮這個內政奇才的治理下,當時的四川地區出現了九人養一兵的罕見現象。

那時蜀地成年人口不過九十四萬,而帶甲之士便有十萬人之多。

這樣的比例在農耕時代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但這也同時意味着季漢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極限,他們已經無法徵集更多的軍隊。

一旦參與生產的人繼續減少,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就會趨於崩潰。

而且在諸葛亮之前幾次北伐作戰的過程中,也有大量的百姓參與到了後勤補給的隊伍之中。

雖然諸葛亮可能真的有木牛流馬幫助他們來進行轉運,但是在國內一些狹窄的蜀道上,他們還是要依靠民力來幫助運輸,這對於民力也是不小的消耗。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3張

現代人推測的木牛流馬形制

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尚且可以利用自己出衆的聲望贏得百姓的支持。

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投入到北伐戰爭的相關工作中,但是事實上當時季漢百姓的力量已經幾乎達到了極限。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4張

諸葛亮劇照

因此在諸葛亮去世後,季漢大臣們在看到這樣的情況之後,便決定停止大規模的作戰來休養生息。

畢竟朝中沒有了諸葛亮,能否有效調動疲敝的百姓還是一個未知數,這也是諸葛亮去世後季漢暫停北伐的第一個原因。

二、姜維和文臣集團的矛盾

雖然我們現在知道季漢在諸葛亮去世之後採取休戰的政策是十分合理的,但是這樣的決定並不能獲得所有朝臣的支持,諸葛亮生前看中的接班人姜維便是最不認同這種做法的人。

姜維本是魏國將領,但是其在魏國並不是很受重用,因此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選擇投降了季漢。

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裏,姜維展現出了不俗的軍事才能,並因此得到了諸葛亮的賞識,成爲了季漢軍事體系中的關鍵人物。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5張

蔣琬在遊戲中的形象

但是他常年和諸葛亮在外征戰,因此其在季漢朝堂上的影響力其實相當有限。

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如果不能繼續發起北伐戰爭,那麼姜維的存在感將是很低的。

不過此時季漢的朝中大權掌握在蔣琬和費禕(yī)的手中,他們都是朝中老臣,有着極高的威望,因此姜維無力與他們爭權。

雖然在這段時間裏姜維多次向他們表達了北伐的主張,但是蔣琬和費禕都表示了反對。

尤其是費禕的態度更加強硬,這甚至引起了姜維和費禕之間的矛盾。

在《三國志》中對此事有如下記載:

維自以練西方風俗,兼負其才武,欲誘諸羌、胡以爲羽翼,謂自隴以西可斷而有也。每欲興軍大舉,費禕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

除了蔣琬和費禕兩大丞相的反對之外,當時季漢朝堂內正在興起的益州勢力其實也站在姜維的對立面。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6張

費禕劇照

我們知道季漢集團的興起是以荊州地區爲根基的,而其早期的核心官員也是以荊州人士爲主。

但是在關羽丟失荊州之後,荊州士人集團便很難得到補充了。

隨着諸葛亮等人的先後離世,季漢朝堂中的益州集團逐漸坐大,他們也擁有了不俗的話語權。

和以蔣琬和費禕爲首的荊州集團相比,益州集團的文官們更不願意朝廷開展大規模的北伐。

因爲他們中的不少人是以益州地方利益爲最重要訴求的。

在諸葛亮在世的時候,他們對於北伐的成功還抱有希望,而且他們也不敢對諸葛亮的決定提出異議。

但是在諸葛亮去世之後,他們的態度便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一者他們認爲諸葛亮的繼任者能力遠不如武侯,因此北伐的成功率十分渺茫。

二來縱使蔣琬費禕德高望重,但是隨着荊州士人的持續凋零,益州集團已經有了抗衡的能力,他們開始將季漢的政治中心拉回到益州地區,這讓北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一般情況下,當兩個文臣集團發生明爭暗鬥的時候,姜維是可以拉攏其中一方的。

但可悲的是無論是蔣琬費禕還是益州集團竟然都是不贊成繼續北伐的,因此姜維只能默默等待機會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7張

北伐軍中的姜維

之後便發生了季漢歷史上的一大懸案,那便是魏國降將郭循在宴會上刺殺了費禕。

在諸葛亮彌留之際曾經指定了蔣琬和費禕做自己的繼任者,蔣琬在之前已經離世,費禕死後季漢的大權出現空缺,這纔給了姜維掌握大權的機會。

而且在費禕死後,姜維便立即發動了北伐戰爭,這讓姜維一直被視爲費禕死亡的始作俑者。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姜維之所以在諸葛亮死後二十年才發動北伐戰爭,並不是他對諸葛亮的北伐戰略有所懷疑,而是因爲他的北伐主張受到了朝中文臣的一致抵制。

因此直到費禕死後,他的政治舉措才能得以實行。

三、姜維北伐的具體動機

在我們回看三國時期歷史的時候,總有人提出諸葛亮以弱小的益州與強大的曹魏對抗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爲。

但事實上對於弱勢的他們來說,如果一味固守的話,只會讓曹魏的政治局勢更快穩定下來,一旦如此兩國的國力差距會被無限拉大,便再也沒有取勝的機會了。

因此諸葛亮纔會舉全國之力發動多次北伐,這即使不能爲季漢取得實際利益,也可以打亂曹魏的防守部署,消耗敵人的精力和財力,這才能爲益州地區的發展贏得空間。

姜維作爲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繼承者,對於這樣的戰略目標自然心知肚明,這也是爲什麼姜維一直積極尋求北伐。

除此之外,相比於諸葛亮,姜維作爲魏國降將在季漢政權中的地位本來就不是很高。

因此他也需要通過北伐取得一定的政治聲望,穩定自己的地位。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8張

費禕死時掌握曹魏大權的司馬師

不過相比於諸葛亮在位時期,費禕死後曹魏的政治局勢已經基本明朗,在高平陵之變後,司馬氏取代曹氏已經成爲大勢所趨,雖然揚州三叛的發生確實爲姜維的北伐創造了機會。

但事實上在諸葛亮北伐後期,曹魏在西部邊境的防守就已經十分嚴密了。

以季漢有限的兵力是很難掀起風浪的,這也是姜維的多次北伐被後世史學家頻頻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姜維出任大將軍之後,其和劉禪的寵臣黃皓之間的關係始終不和。

而他北伐的主張,和後期掌控朝局的益州集團依然存在利益衝突,這讓姜維在朝中受到不少排擠,因此他只能長期領兵在外。

姜維也需要通過北伐來顯示自己的價值,保證自己的政治地位。

而且在最後幾年中,姜維雖然也將重心放在了蜀地的防守上。

只不過他依然希望有效殺傷曹魏的有生力量,因此改變了長久以來“拒敵於外”的防守方式,這也最終導致了季漢的滅亡,姜維的進取態度還是要爲這一結果負責的。

諸葛亮死後姜維繼承遺志 姜維爲什麼二十年後才北伐 第9張

攻滅蜀國的魏將鄧艾

在《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中,姜維始終都是以諸葛亮繼承者的身份出現,這些作品對於戰爭的重視讓人們往往忽視了戰場外的種種事件。

因此經常有人拿姜維二十年不曾大舉北伐的事情來證明姜維對於諸葛亮事業的忽視,但其實姜維的沉寂也是迫於無奈。

首先當時季漢的國力在諸葛亮多次北伐後已經接近了極限,而且無論是以蔣琬費禕爲首的荊州人士,還是益州集團,都對北伐十分牴觸,這讓身爲降將的姜維很難得到話語權,無法進行北伐戰爭。

直到費禕被刺身亡之後姜維才擁有了一定的權力,而在當年他就發動了北伐戰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