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蜀漢北伐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公元228年,四十七歲的諸葛亮帶着先帝遺志,辭別少主劉禪踏上了北伐的征程。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歷經六年時間,諸葛亮對曹魏發起五次戰爭,雖然兵力損失不算很多,但在與司馬懿的對弈中損失最多的是糧草物資及軍心。公元234年秋天,諸葛亮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在五丈原溘然長逝。

公元238年,姜維延續諸葛亮的戰略率軍出動,開始了連續24年之久的11次北伐,打出了5勝2負4和的戰績,總的來說還是勝場較多,但歷年來對姜維北伐的評價卻是貶多褒少,這又是爲何呢?

讓我們先看看諸葛亮北伐的幾點原因:

一,匡扶漢室的必然使命。自從劉玄德三顧草廬情他出山之後,他便跟定了劉玄德,作爲漢室宗親,劉玄德中興漢室就是必然之舉,雖然不幸長逝,但少主劉禪還在,蜀軍還在,先帝的魂靈還在,那麼中興漢室的使命就還在。當年一起征戰的兄弟們都死在了戰場上,他能讓這個使命中斷嗎?

二,化解內部矛盾。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其實是由三個部分組成的,第一部分不用說,是劉備帶領的荊州部分;第二部分是以李嚴爲代表的,之前由劉璋帶領的東洲部分;第三部分是以譙周爲代表的本土蜀地勢力。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大意失荊州。公元222年,劉備戰敗於夷陵。隨着劉關張三兄弟以及黃忠、馬良、糜竺等人的去世,而且蜀國眼看後繼無人,諸葛亮深知蜀地矛盾會日漸增長,到達無法控制的局面,因此不得不把槍口瞄準魏國,一致對外才能暫時壓制內部的矛盾。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第2張

三,不進則退。在孫諮的輔佐下,曹睿據守各處要塞,壓制蜀國發展,同時魏國國力迅速增長,眼看與其他兩國差距越來越大。再不採取軍事行動的話,蜀國的滅亡就近在眼前了。

諸葛亮夙夜憂嘆,看着地形圖陷入愁緒之中,若任由魏國發展下去,那麼蜀國將沒有實力與之匹敵,蜀地後方羣山環繞,若哪一天魏國主動發起攻勢,連個逃跑的地方都沒有!若趁現在尚有機會與之抗衡,拿下雍州、涼州(今甘肅武威)等地,還有一絲喘息的餘地。

於是諸葛亮帶兵出發了,這是一步必走的棋,雖然此行戰績平平,但確實拖慢了魏國發展的勢頭。而蜀軍自身也並沒有損失太多兵力。諸葛亮知道兩國兵力差距,因此行軍非常小心,任何行動都以減少傷亡爲上上策。

所以諸葛亮五次北伐雖然敗績居多,但總體傷亡不大,出兵本身也是被迫之舉,加上世人對諸葛亮存在固有的崇敬和偏袒之心,因此對這次行動並沒有過多的貶低。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第3張

再說姜維北伐,諸葛亮拖慢了魏國的發展,劉禪也很聽話,費禕、董允在諸葛亮的舉薦下擔當大任,本該休養生息,囤積實力,等待時機再尋良策。但是在董允過世之後,劉禪任用宦官黃皓,黃皓想要奪走姜維的兵權。

姜維不想失去兵權,所以準備出兵伐魏來保權。公元238年,姜維率領軍隊西進。開始了長達24年的戰爭,起初費禕經常制止他想大舉用兵的想法,認爲這樣做勞民傷財,萬一失敗的話,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國力又要功虧一簣了。

公元253年,姜維終於等到費禕去世了。他率兵數萬人包圍南安(今甘肅隴西),耗盡了軍糧後大軍撤退。此後他大舉興兵,經常是舟車勞頓,人困馬乏,雖然勝仗打了不少,但是總體收益不高。

公元258年,姜維覺得軍中士氣低落,二十年的戰爭下來,出門時的年輕小夥子如今也已經漸漸染上白髮。百姓也怨聲載道,國內幾乎沒有可以充軍的壯丁了,於是他“斂兵聚谷”,不再輕易出兵了。

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差距甚大 姜維北伐爲何評價卻是貶多褒少 第4張

他對劉禪說:“諸圍皆斂兵聚谷,退就漢、樂二城。使敵不得入平,臣重關鎮守以捍之。”說白了,“斂兵聚谷”之策也是被迫之舉,等於蜀國主動拋棄了重鎮要塞,給了魏國更多可乘之機。

公元262年十月,姜維再次發兵伐魏,蜀軍大敗,從此失去了一切主動權,加劇了蜀國的滅亡。

後人說起這兩次北伐,對諸葛亮的行動讚賞更多一些,宏觀上來看,魏國大勢所向,吞併吳蜀也是必然,諸葛亮的北伐確實打亂了魏國的步驟。而姜維的用兵就顯得得不償失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