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韓信自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韓信打敗龍且佔領了齊國之後,齊國的術土蒯通見劉邦和項羽都在極力爭取韓信,知道韓信所處的地位舉足輕重,就想勸韓信自立,齊國不再依靠他人。

蒯通見到韓信後,先轉彎抹角地對他說:“我曾經學過相人之術。”韓信問: “你相人相得準嗎?”蒯通回答:“一個人的貴賤,看他的骨法;喜怒哀樂,表現在外表上;至於事業之成敗,主要看他的決斷。從這幾個方面綜合起來相一個人,準確無誤,萬無一失。”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韓信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就問: “那請你給我相一相怎麼樣?”刪通說:“請閒人離開這裏。”韓信令左右都退下後,蒯通才對韓信說:“我從你的正面看,貴不過封侯,可前途上又潛伏着不安的因素;從你的背面看,你卻是大貴之相。”韓信問: “這怎麼解釋呢?”蒯通藉此對天下大事發揮了一通議論。

那麼蒯通是如何勸韓信獨立的呢?

蒯通首先分析了劉邦與項羽鬥爭的形勢。

他說:“天下開始起義反秦的時候,英雄豪傑只要起而自立爲侯王,一號召反對暴秦,就會有很多人集合在他的周圍。因爲那個時候,人人都想推翻秦的統治,所以有個風吹草動,就能把大家發動起來。現在劉邦和項羽爭天下,使很多無辜的百姓,暴死在沙場,更多的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蒯通接着分析了項羽、劉邦的處境。

他說:“項羽在彭城打敗劉邦後,一直追劉邦到滎陽,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威震天下。但是現在項羽的軍隊被劉邦阻擊在京、索(今河南鄭州市)之間,由於地形不利,三年都無所進展。項羽軍隊的銳氣,已經在劉邦險要的軍事防線前受挫,糧食供應也很困難,後方的百姓厭倦戰爭,項羽難以再持續堅持下去。”

蒯通又分析了劉邦的處境說:“劉邦擁有數十萬人馬,依據山河的險要之勢,在鞏縣、洛陽一帶建立起防線,一天要打幾仗,但在軍事上毫無進展。他敗走滎陽,又在成皋受傷,不得不轉而在宛縣、葉縣活動,智勇都已受困,無法得到施展。”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2張

蒯通接着又歸結說:“現在劉邦和項羽的銳氣,都已在長期的對壘中受挫,他們的糧食供應都很困難,後方的百姓都疲憊而厭戰,不知何時能儘快結束這場戰爭。依我看,必須有賢能之土出面干預,才能結束這場戰爭的禍害。劉邦和項羽的命運,都決定在你手裏。你支持劉邦,劉邦就會戰勝項羽;你支持項羽,項羽就會成爲勝利者。”

蒯通接着向韓信獻計說:“我從你目前的地位和利益考慮,誠心實意地爲你設想,最好的選擇是與劉邦與項羽都和好,採取平衡的外交,你自己獨立,與劉邦和項羽三分天下,鼎足而居,誰也吃不掉誰。”

蒯通分析了韓信在三分天下之後的優勢。

他說: “以你的智謀,有這麼多兵力,佔據了齊國這樣富庶的地方,燕,趙又聽從你的指揮,控制了劉邦和項羽的大後方,你再按照百姓的願望,出面制止劉邦與項羽間的戰鬥,恢復暫時的和平,天下誰敢不聽你的話。你再趁此機會,分割大的諸侯的封地,支持和分封弱小的諸侯立國,各路諸侯各就其位後,大家都會感謝你的恩德,誰還敢不聽你的話。”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3張

蒯通還就齊國怎麼強大起來向韓信建議。

蒯通說:“齊國據有淮河、泗水流域富饒的地方,你只要整頓內政,安撫百姓,對各個諸侯王都懷之以德,尊重他們的利益,那時你就可以稱霸諸侯,大家都聽從齊國的命令了。

蒯通怕韓信猶豫不決,最後還反覆告誡他說:“我聽諺語說,‘天賜你不取,反而會受其害;時機到了不抓住,反而會遭殃’,你現在遇到了最好的良機,請你好好考慮,不要失掉這個機會。”

韓信聽了蒯通的話,覺得很有道理,但心裏又很矛盾,猶豫不決。他對蒯通說:“劉邦待我很好。他讓我坐他的自用車,把他最好的衣服給我穿,還送我他最愛吃的東西。我常聽人說,坐了別人的車就要負擔別人的患難,穿了別人的衣服就要常想人家的憂愁,吃了別人的東西就要冒死爲人家辦事。劉邦這樣厚待我,我哪能爲了自己的利益對他背信棄義呢!”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4張

蒯通見他主要是掰不開與劉邦的交情,又對他分析了這種朋友之交的不可長久。

蒯通說:“你自以爲和劉邦是好朋友,想永久和好下去,我認爲你的想法錯了。張耳和陳餘當百姓時,兩人爲刎頸之交,後來因爲在鉅鹿之戰中發生了誤會,他倆成爲仇敵。張耳被陳餘打敗後,逃到了劉邦處,陳餘還不死心,非要劉邦殺了張耳才肯出兵打項羽。劉邦欺騙了陳餘,沒有殺張耳,你與張耳又在擊趙時,殺陳餘於泜水之南。他們兩人相交之厚,天下人都知道,可後來終於決裂,互相殘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原因在於他們兩人都有很高的慾望,當彼此間的慾望發生了衝突時,就會發生矛盾,變成仇人,人心難測呀!你今天以忠信之交對待劉邦,可也未必能超過張耳與陳餘當時的交情,而你們之間發生的矛盾,肯定會有不少大於張耳和陳餘在鉅鹿之戰中發生的誤會。所以你認爲靠與劉邦之間的交情,劉邦今後決不會危害你,這種估計是錯誤的。”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5張

蒯通在舉了張耳和陳餘的例子後,又舉了戰國時文種、範鼓與越王勾踐的例子,說明君臣之間也是一種互相政治利用的關係,並無不變的友誼可言。

蒯通說:“戰國的時候,越王勾踐被吳王打敗。越國的大夫文種和范蠡與勾踐同生死共甘苦,幫助他振興了越國,擊敗了吳王后,范蠡很聰明,趁着勾踐勝利之時,不辭而別,逃離了越國,而文種卻被勾踐賜死。當時布句諺所說:‘野禽打完,就要烹食獵犬;敵國破滅,就該殺害謀臣,’以朋友之交而言,你與劉邦的交情不會超過張耳與陳餘;以對樸乇的忠誠來說,你又不會超過文種和范蠡。從這兩個例子,也就可以看到你今後的下場。請你現在還是要好好考慮選擇,不然可就失掉了機會。”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6張

蒯通接着又分析了韓信因爲戰功顯赫,已引起主人的不安,他今後很難再協調和劉邦的關係。

蒯通說:“勇敢謀略超過自己主人的,自身的處境就很危險;功勞蓋天下者,就不會得到賞賜。你這次出兵,渡過黃河後,俘虜了魏王豹,擒拿住代相夏說,又在並陘口一戰,殺了陳餘,平定了趙國,接着又威脅燕國投降,最後在討伐齊國中,還打敗了項羽的二十萬援軍,殺了他的統帥龍且。你立了天下無二的大功勞,計謀也沒有人可以與你相比。你現在的威望已經危及主人的地位,立下了無法賞賜的功勞。投降了項羽,項羽不敢信任你;依靠了劉邦,劉邦又會害怕你。你現在處於人臣的地位,而名望卻高出了你的主人,誰也不敢容納你。你找不到靠山,只有獨立,這纔是你可以選擇的唯一出路。你現在還猶豫不決,處境可就愈來愈危險了。”

韓信聽了蒯通這一番既有事實又講道理的分析,心裏很矛盾,雖然心動,可仍然下不了背叛劉邦的決心。他認爲自己功勞大,劉邦不會奪去他齊王的地位。所以考慮的結果,還是決定依靠劉邦。當韓信把他的最後決定,告訴蒯通後,蒯通說:“只考慮細節的人,不可與他謀大事;只想爲人臣的人,當然不會有當君王的意圖。”他見韓信聽不進他的建議,就離韓信而去。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7張

蒯通知道,韓信雖然不採納他的建議,但會怕他把與自己的交談情況泄露出去,傳到劉邦那裏,引起劉邦對自己的猜疑。蒯通怕韓信因此而殺人滅口,就裝瘋之後,以巫術來謀生,藉以逃避韓信的注意。

韓信的地位在當時真的是舉足輕重嗎?

韓信攻下齊國後,成爲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種重要的力量。劉邦和項羽都很重視這支新興起的力量,都在爭取和拉攏這支力量,劉邦在困難之中,仍派張良去封韓信爲齊王;項羽在自己的援齊大軍剛被韓信擊敗,大將龍且戰死的情況下,不記此仇,仍派武涉去勸說韓信投向項羽,就說明了這個問題。

韓信的地位在當時確實是舉足輕重。在劉邦與項羽經過幾年的搏鬥,都已疲憊不堪的情況下,韓信支持劉邦,就使項羽處於腹背受敵的地位,劉邦就可以從被動防守轉入主動進攻,項羽將會前後被夾擊,從而陷入困境;韓信如果投靠項羽,項羽就會無後顧之憂,集中力量進攻劉邦,使本來處境困難的劉邦更難抵抗項羽的進攻,從而很快被項羽擊敗。所以蒯通說的韓信支持誰,誰就會成爲勝利者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8張

如果韓信照蒯通的意見,自己成爲獨立的第三種力量,結果會怎麼樣呢?

如果韓信獨立是否會形成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或者像蒯通所預料的那樣,韓信把劉邦和項羽制服,讓他們停止爭奪天下,韓信成爲新的霸主。這兩種可能性都不大。最大的可能是三雄並爭天下,戰爭更加複雜和激化,最後有一個強者來統一天下。這個強者可能是劉邦,也可能是項羽和韓信,或者是另外冒出來的某個人。

因爲羣雄紛爭割據,由一個強者當霸主的政治格局,比之統一的集權國家來,已經證明是一種落後的政治組織形式,它不利於走向和平與安定,而卻是政局動盪不定的一個重要原因。秦始皇的統一和集權,在政治上是一大進步,可是過分的統一和集權,又給人民帶來了新的災難,所以很快就被推翻了。項羽的分封,是想從復舊的道路上糾正秦始皇的錯誤,事實上已經證明行不通。所以如果韓信按蒯通的意見,自己稱霸之後,仍然用分封的辦法來穩定社會,肯定仍然會碰壁,帶來新的混亂。

韓信聽從蒯通的話自立 結局又會是什麼樣的 第9張

至於三分天下,這不但劉邦和項羽不會接受,百姓也不會贊同。雖然在勢均力敵的情況下,他們都會暫時接受一些分割地盤的妥協辦法,如後來項羽接受以鴻溝爲界的劃分勢力範圍,但這種分割不會持久,只要力量的對比發生變化,就會破壞這種妥協。因爲劉邦和項羽都是有統一天下大志的人,他們都不會甘心割據一方。百姓也從割據中,深受戰爭不息的痛苦,所以他們也會支持統一者。

結語

從韓信攻趙伐齊的戰略戰術看,他在軍事上確實有比劉邦和項羽高明的地方,但從他與蒯通的談話,以及後來處理與劉邦的關係,終於被劉邦所擒的結果來看,他在政治上並不比劉邦和項羽高明。所以他即使當時聽了蒯邇的話,脫離劉邦而獨立,也很難說就會戰勝劉邦和項羽,成爲新的政治主宰。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