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光緒和慈禧先後死亡不到一天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陰謀

光緒和慈禧先後死亡不到一天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陰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光緒死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光緒和慈禧先後死亡不到一天 這究竟是巧合還是陰謀

  慈禧之死,僅僅發生在光緒死後的22個小時,加上二人生前那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讓人不得不發出一聲靈魂的拷問:“光緒和慈禧的前後腳去世,到底是一種巧合還是一場陰謀?慈禧爲什麼會突然去世?”。

  關於光緒的死因,從他去世那天開始,就有各種小道消息流傳,基本上有三個版本,慈禧害死的,李蓮英害死的,袁世凱害死的,反正,不管哪個版本,都指向一個共同的原因,我們可愛的光緒爺,是被害死的。

  這個事兒,雖然心知肚明,但是也僅限於小道消息,官方的正史是不能這樣記載的,只能說光緒是生病而亡。

  直到2008年,經過對光緒遺體上的頭髮進行分析,才發現,其中的砷含量超過正常值200多倍,清史編纂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的“光緒皇帝死因報告會”上正式宣佈:“光緒皇帝死於急性砒霜中毒”。

  由此,我們知道,光緒皇帝確實是被人給害死的。

  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害死了光緒皇帝?現在的嫌疑人有三個,慈禧,李蓮英,袁世凱。

  先說袁世凱。

  戊戌年,袁世凱在光緒皇帝背後捅刀子,這個樑子,早以結下,而且非常深,深到光緒皇帝在瀛臺天天畫王八,然後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用飛刀扎,扎的過癮了才能睡下。

  直到光緒去世前,他還念念不忘的說:“我有今天,全是拜袁世凱所賜,時機一到,我希望袁世凱立刻被處死”。

  你看,袁世凱和光緒之間,那是你死我活的仇恨。

  光緒可以這樣說,這樣做,但是袁世凱敢對光緒下手嗎?

  基本沒有可能。你們不要太高估袁世凱,在當時的環境下,他畢竟只是一個臣子,自古以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是,如果你要弒君,那就是誅九族的大罪,袁世凱沒有這個膽量。

  而且,光緒雖然在慈禧眼裏是個廢人,但是畢竟還是皇帝,他的一切飲食起居都是有着嚴格的規定的,不是誰都能給皇帝送東西吃的。

  再說李蓮英。

  在外人眼裏,李蓮英就是慈禧,慈禧就是李蓮英,倆人好的跟兩口子似的。其實,倆人也不是鐵板一塊,李蓮英也曾經失過寵,而且,就是因爲光緒。

  李蓮英這個人,精得很。他靠着慈禧混成了宮內的大總管,戴二品頂戴,這在大清朝是絕無僅有的,因爲按照大清祖制,太監官位不能超過四品。可見慈禧是有多麼的喜歡李蓮英。

  但是,李蓮英也知道,自己和慈禧深度綁定,既是一種好事,也是一種壞事,慈禧年齡比自己大,一旦慈禧駕鶴歸西,那自己肯定是首先遭到清算的人。

  所以,李蓮英就琢磨着給自己留後路。

  戊戌變法的時候,李蓮英有意無意的靠近了光緒皇帝,想腳踏兩隻船,押上兩張寶,萬一光緒變法成功,自己還可以靠着光緒續命。

  也是因爲此得罪了慈禧,慈禧一度疏遠了李蓮英,啓用崔玉貴爲大總管,爲什麼1900年推珍妃下井的不是李蓮英而是崔玉貴,因爲那個時候李蓮英已經不是慈禧身邊的紅人了。

  在西逃的路上,李蓮英精心伺候慈禧,加上因爲殺害珍妃的事兒,讓崔玉貴背了黑鍋,所以,慈禧才重新啓用李蓮英。

  所以說,李蓮英沒有要害光緒的動機。另外,李蓮英再牛,他也只是個太監,沒有慈禧的授意,給他100個膽子,他也不敢。

  那就只能是慈禧了。

  論動機,慈禧的“後黨”和光緒的“帝黨”在清末針尖對麥芒,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戊戌年,康有爲主導“圍園殺後”,事情敗露後,康有爲倒是腳底抹油溜走了,慈禧的氣全都撒到光緒一個人身上了。

  光緒也是真冤,真窩囊,“圍園殺後”這個事兒,光緒都不一定知道,都是康有爲打着光緒的旗號在外面瞎折騰,跑到海外還打着光緒的旗號摟錢。

  戊戌之後,慈禧就打算廢了光緒,甚至新皇帝都選好了,是端王的兒子溥雋,但是因爲遭到國內外的一致反對,慈禧纔沒有沒有廢了光緒,但是溥雋卻是以“大阿哥”的名義在宮中,隨時等着接光緒的班。

  庚子年之後,溥雋被廢了大阿哥,但是慈禧是看光緒越來越不順眼,因爲他把八國聯軍侵華的根源,也歸罪到光緒身上,可以說,庚子年之後,慈禧和光緒的矛盾是達到了頂點。

  1908年,慈禧73歲大壽,光緒拖着病體去給慈禧磕頭,走到門口了,慈禧說:“皇帝身體不好,就不用了請安了,讓他回去吧”。光緒又尷尬的回到了囚禁自己的瀛臺。

  後來慈禧拉肚子,身體不太好,有人給慈禧打小報告,說:“皇帝聽說您病了,竟然很高興的樣子”,慈禧本來就是個小心眼,聽了大怒:“我決不能死在你前面”。

  在啓功的《啓功口述歷史》中,有這樣一個細節,啓功的曾祖父,禮部尚書溥良在慈禧門外伺候,他看見一個小太監端着一個蓋碗,就問這是什麼,小太監說是老佛爺賞賜給皇帝的酸奶,送過去不久,就傳來了光緒駕崩的消息。

  因此,慈禧有十足的動機去害光緒。

  論能力,放眼當時的環境,光緒再不濟也是皇帝,普天之下,也只有慈禧有這個能力,有這個膽量來要了他的小命。

  那爲什麼慈禧早不動手,非要等到10年後才害了光緒?是什麼刺激了他?

  現在主流的說法,是說慈禧預感到自己要死了,所以先害死了光緒。

  其實,這都是事後諸葛亮的說法。

  當時慈禧雖然身體不好,當時卻沒有任何致命的疾病,她也不可能預估到自己的死期,甚至當時慈禧根本就沒有想到自己會那麼快死掉,這從她當時的一些列人事安排上級可以看出來。

  真正的原因是,她感受到了另外一股對她權力的威脅,這股威脅,來自袁世凱和慶親王的聯合。

  慶親王是大清皇族,也是當時的軍機處領班,滿洲皇族實權派,袁世凱是漢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還手握北洋六鎮新兵,外臣中的實力派。最要命的是,這兩個人早就達成了聯盟。

  當時盛傳,袁世凱要和慶親王聯手,擁立慶親王的兒子載振當新皇帝。這兩個人,一個在內,一個在外,基本上控制了大清朝的半壁江山,即便是慈禧也不得不慎重。

  權力,就是慈禧的命門。她絕不允許有人挑戰她的權威。大清朝的皇帝誰當,是慈禧說了算。

  於是,慈禧決定先發制人,儘快除掉光緒,立一個自己信得過的人當皇帝,以穩固自己的權力。

  因此,對於光緒的死,可以說是慈禧一手導演的,她是明確的知道,光緒會死在自己的前面。但是,對於22小時後,自己的突然去世,慈禧是根本不知道的,要不然她也不會做出那樣的一些列人事安排。

  從這個角度來說,慈禧的死,算是一種暴病而亡。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慈禧在去世前的12天內,都幹了些什麼。

  1908年11月3日,是慈禧的73歲大壽,按照慈禧的一貫作風,每年大壽都是要大肆操辦的,這樣才能顯示出大清的國威,1894年甲午戰爭打的正火熱的時候,也沒有耽誤了慈禧的60大壽。

  慈禧提前從住了一個夏天的頤和園,坐着船回到了西苑,她還去參觀了萬牲園。當年端方從歐洲帶回來兩頭大象,爲了養着兩頭大象,在西直門建了一個萬牲園,後來又添了各種動物。

  11月3號,隆重的舉行了慈禧的73歲大壽,因爲高興,他多吃了幾塊奶油和山楂,結果到晚上的時候,她的痢疾又犯了,經過御醫診斷,說是:

  肺氣化燥,胃氣滯濁,得食則泄,是以精神異常疲倦。

  其實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就是我常說的拉肚子,不消化,拉多了拉的人沒精神。

  通過御醫的診斷,我們知道,慈禧這個時候其實沒有什麼大的致命疾病,完全看不出來在12天后會去世。

  剛巧,這個時候西藏喇嘛在北京,他聽說太后生病了,特意送了一尊佛像過來,說是務必放到慈禧的陵寢中,能夠逢凶化吉,延年益壽。

  於是,6號,慈禧就派慶親王親自去把這尊佛像放到她在遵化清西陵的陵寢中。按說,這種跑腿的事兒,交給任何一個人都可以去辦,慈禧爲什麼非讓慶親王親自去呢?

  這其實是慈禧的一個調虎離山之計。

  就在慶親王前腳剛走,後腳慈禧就發佈了兩道懿旨。第一道:命令,北洋新軍第六鎮段祺瑞部全部調離北京,第二道:命令,北洋新軍第一鎮鐵良部火速進京接防。

  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段祺瑞是袁世凱的親信,鐵良是滿人,支走慶親王,調離段祺瑞,都是爲慈禧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基礎。

  不得不說,玩政治,慈禧真的是老手。

  9號,慈禧召集軍機大臣,開門見山的說:“皇帝病重,將不久於人世,我們現在要考慮一下繼承人的問題”。

  軍機大臣們都很吃驚,因爲大家知道,光緒皇帝身體不好,但是畢竟他才37歲,他的病也都是常年老病了,也不是什麼致命的病,慈禧爲何如此肯定他將不久於人世?

  但是沒人敢說話,看見大家都不說,慈禧說:“我想立醇親王的兒子溥儀爲繼承人,有醇親王來監國,你們有什麼意見”。

  張之洞是漢人,而且老謀深算,他沒有開口,世續是滿人,他在慈禧面前還輕鬆一些,於是他率先開口說:“國事艱危,宜立長君”。張之洞順口說:“我也贊同”。

  慈禧堅定的說:‘正是國事艱危,才也要立幼君,醇親王監國,還有我在後面輔佐,是最好的安排,你們去通知皇帝吧’。

  從這個人事安排上來看,慈禧當時根本沒有預料到自己會不久於人世,她曾經雄心勃勃的說要像伊麗莎白女王一樣長壽,他立溥儀爲帝,是一個傀儡,他讓醇親王監國,也是一個傀儡,她作爲太皇太后,纔是終極大BOSS。

  慈禧爲什麼要弄兩個傀儡?

  因爲慈禧畢竟年齡大了,她再也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親自處理國家大事,皇帝是小孩子,只是一個活招牌而已,他需要一個親自幹活的人,這個人必須是成年人,而且必須對她忠心,醇親王,不是最有能力的,但卻是對慈禧最忠心的。

  13號,一切都安排妥當,慈禧命慶親王火速趕回,因爲,慶親王畢竟是軍機處領班大臣,過場,還是要走完的。

  當天早上,慈禧召集慶親王,醇親王以及全體軍機大臣,宣佈了她的決定。慶親王很意外,慈禧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他也只好表示同意。

  袁世凱心裏那個着急啊:“這醇親王是光緒的親弟弟,讓他監國,還讓他兒子當皇帝,我以後還怎麼在朝廷混,用腳後跟想想也知道,醇親王第一個打擊報復的就是我”。

  因此,袁世凱硬着頭皮說:“臣建議立溥倫爲新帝,他是道光皇帝長曾孫,符合嫡長子繼承製”,慈禧生氣了,大聲的說:“你以爲我老糊塗了嗎?我定下的事情,沒有任何人能阻擋我,別忘了,還有我輔佐醇親王”。

  這場會議,本來就是一種傳達氏的會議,就好像很多公司裏的會議一樣,老闆都已經定好的事情,非要徵求一下員工的意見,員工提了意見,老闆再反駁一下,顯得老闆非常的英明,沒有這個過場,基本不會散會。

  走完該走的流程後,慈禧下令,第一,任命醇親王爲攝政王,第二,將醇親王的兒子溥儀帶進宮撫養。

  這個時候,最可憐的就是光緒了,自己堂堂的大清皇帝,還沒有死,別人就在那裏討論繼承人的問題了,而且自己還沒有任何發言權。

  當慈禧得知新帝是2歲的溥儀的時候,他有氣無力的說:“爲什麼不立一個成年人當皇帝呢”,突然之間,他感覺自己好像說錯話了,又趕緊補了一句:“不過太后安排的,想必應該沒有問題”。

  14號下午5點,光緒皇帝終於走完他憋屈的一生,從4歲進宮,他就沒有過自由,他幹什麼都要看慈禧的臉色,甚至選個媳婦也得聽慈禧的。他的一生都是不快樂的,空有皇帝之名,過的甚至不如普通百姓。

  當時慈禧就在光緒身邊,看着他斷氣後,她沒有任何的悲傷,她彷彿就是在焦急的等待着這一刻。看到光緒嚥氣,她轉身就離開了,回到自己的寢宮,她立馬下詔,宣佈立溥儀爲新皇帝。

  從這一些列的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殺伐決斷,雷厲風行,精神飽滿的慈禧,完全想象不到,她會在22小時後跟隨光緒而去。

  15號,慈禧像往常一樣6點起牀,8點鐘召集軍機大臣,醇親王,皇后等人在一起開會,討論決定尊慈禧爲太皇太后,尊光緒的老婆隆裕爲太后,開始準備冊封大典。

  中午吃飯的時候,慈禧突然暈倒,過了很長時間才醒過來,這個時候,慈禧才意識到,自己可能不行了,於是,她又下發了一道旨意:

  我身患重病,已經沒有康復的希望了,以後大清國完全由攝政王管理,但是遇到重大問題,還需要請示天后的意見,再做定奪。

  這個時候,是慈禧真正開始安排自己的後事了,到了這個時候,她還是不忘記傳承自己的權力,雖然讓醇親王當了攝政王,但是,他還是把最高的定奪權留給了自己的侄女,隆裕太后。

  畢竟,權力還是要留給自家人,愛新覺羅不算,葉赫那拉纔是自家人。

  這之後,慈禧又多次暈倒,又多次醒來,讓身邊的人好生爲難,每次他們以爲太后不行了,要放聲大哭的時候,太后又醒了,他們趕緊破涕爲笑,反覆幾次,身邊的太監宮女們都要精神分裂了。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慈禧留下了她的最終遺言:

  再也不許女人執掌國家大權,這違背了祖制,應該嚴格禁止。

  一天之內,兩個完全相反的旨意,2個小時前還讓隆裕爲大清國做最後定奪,2個小時後又說不許女人掌權,如此矛盾的話,讓人摸不着頭腦,

  我相信,最後一句,纔是慈禧內心的話,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慈禧僞裝了一輩子,當了一輩子的女強人,只有臨終前的這最後一句話,纔是她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下午3點,慈禧賓天。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光緒的死,確實是慈禧主導的,但是,僅僅22個小時後,她就隨光緒而去,真的只是一個巧合,這不是慈禧的本意。

  在慈禧眼裏,這應該是他政治生命的一個新起點,如同她當年鬥敗八大顧命大臣,奪得大清最高權力一樣,她還想再活500年。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慈禧玩弄大清已經太多年了,是時候做個了斷了。

  慈禧的死,也許真的是天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