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真的瞭解武則天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內,矗立着兩座高大而宏美的建築:天堂與明堂。它們都是在原來的舊址上重新設計建造而成。

千年前的東都洛陽城裏,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在此理政、禮佛和生活。大抵是長安城的過往太過慘痛,這位女帝在移居東都洛陽城後,終生沒有再回返。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01

提到武則天,人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的女帝身份:她爲了權力不惜殘害自己的子女,以及那首帶着傳說色彩的《催花詩》:

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臘日宣詔幸上苑·催花詩》

其實,這並不僅僅只是一首詩,也是一紙詔書。

詔書上就題着這首詩,這首詩,就是詔書的原文。

把詔書寫成一首詩,或者說,以詩爲詔書,作爲絕對中規中矩的官方詔書,翻遍歷史,只怕也沒有幾例了。

臘日,即農曆臘月初八。

還是冬天。

萬物肅殺,生命凋零的季節裏,讓百花齊放,這本就是違背常理的。

那麼,武則天爲什麼要下這樣根本不合理的詔令呢?

據說,當時,有大臣請武則天前往上苑賞花,實則是要行謀逆之事。起初,武則天大抵並未細想,或許還帶着幾分好奇,便答應了,然而不久,武則天便理智回籠,查出了其中的端倪。但她並沒有聲張,更沒有大肆抓捕問罪,而是寫下了這道特殊的詔書,並令人宣詔到上苑。

這道詔書的接旨人是誰呢?

是春神:

朕要在明天早上游玩上苑,特詔令春神讓百花連夜齊放!

可想而知,這樣一道奇異的詔書會帶給滿朝文武怎樣的震動。

然而,當第二天一早,羣臣隨武則天來到上苑,果然見百花齊放;對於這樣近乎神蹟的表現,並不知曉內情的臣子們只有驚撼莫名,反而讓武則天的威信愈加提升。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第2張

這背後還有哪些操作,後人不得而知。但從此一事便足見武則天的冷靜、智慧與手段,反客爲主,化被動爲主動,變大不利爲大利。

02

如果說《催花詩》展現的是武則天的帝王威嚴與智慧,那麼,下面這首詩則展現了武媚娘小女子的悽婉哀情: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爲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如意娘》

“思紛紛”、“憔悴支離”、“憶君”、“長下淚”、“石榴裙”,即使不知道這首詩的背景,只看這幾個詞,亦可知這是一首思人的哀怨之詩。

這首詩的情感基調與上一首詩完全相反,甚至找不到一點共通之處,如果不是知道這首詩是武則天所作,大抵不會有人把這樣一首悽悽切切的詩同一代女帝聯繫在一起。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第3張

然而,它的作者確實是武則天,也是武媚娘,是在唐太宗去世後,在感業寺出家爲尼的明空:

日夜思念於你,相思過度,身心憔悴,以至於把紅色看成是綠色;

你若是不相信我的淚水是爲你而流,就請你打開衣箱,看看那淚痕斑駁的石榴裙,那是我苦思你的證明!

據說,已經登基爲帝的帝王李治正是看到這首詩,纔想起了自己的舊情人——媚娘。

這首詩究竟好在哪裏呢?

紅色和綠色,相差是很大的。能把紅色看成是綠色,這得要是多麼恍惚的精神狀態,而這都是因爲思念心中的愛人。

如果說這句詩還化用了樑王僧孺詩的“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諸賓》)的典故,那麼“憔悴支離爲憶君”就是絕對直白的情話,我這般的憔悴就是爲了你,不遮掩,不含蓄,不做作。

然而,詩的作者清楚地知道,對方是高高在上的君王,自己卻只是一名卑微到塵埃裏的尼姑,即使對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情意,甚至於對自己已經全然沒有了愛意,明空也好,媚娘也罷,又能做什麼呢?不過只能黯然自傷罷了。

然而,苦情的媚娘卻還是想要向你證明,哪怕你不相信,哪怕你已無情,至少,斑駁着重重淚痕的我的石榴裙——是我爲你飽受相思之苦的證明!

這是泣訴,是無奈的哀告,也是卑微的明空、媚娘能做出的唯一自證與努力!

有人說,這是心機深重的武則天爲了回宮奪權的刻意之作,然而,一詩入眼,一詩入心,一個沒有半點真情實感的人,又怎能寫得出直擊人心的句子呢?

不是武媚娘玩弄了感情,而是“一入宮門深似海”,是來自無情深宮的風刀霜劍把本來柔情婉轉的少女生生逼成了冷酷的女王。

武則天: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帝,她的心中有着怎樣的吶喊? 第4張

03

武則天去世時留下了無字碑。

有人說,這是武則天欲千秋功罪,後人評說;也有人說,本來是有碑文的,只是因爲各種緣故,沒能刻上去。

其實,無論是對於武媚娘,明空還是武則天,當時的時代都難以給予應有的尊重與人道主義的憐憫。

武媚娘14歲便由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中爲才人,14歲,正是花季少女,明豔秀美真性情,卻整整12年未獲寵愛,直到26歲的人近中年,卻要出家爲尼,這是何等的不公?

但沒有人會關心。

從古至今,君王死後,宮妃出家爲尼者有之,爲君王殉葬者亦有之,古之常理,何錯之有?

如果明空真的就此在感業寺爲尼一生,大抵後世史書不會有屬於武媚孃的只語片言。即便有,寥寥幾語,怎能道盡青春女子一生的悽慘遭際?

26歲的武媚娘、明空含着自己的血淚,一步步走上至尊的高位,變成衆人眼中牡雞司晨、霸佔李家天下、殘暴獨裁的武則天,剝掉的,不僅僅是善良、軟弱、依賴,更是曾經那顆期期艾艾、期盼明月朝陽、憧憬人事美好的女兒心……

碑刻,記錄君王生平功績,然而作爲女帝的武則天,本身就受到來自男性臣子的詬病,雖以武力鎮壓了各路反抗大軍,也用酷吏鎮住了朝中的局勢;然而,晚年病重在牀,卻被臣下發動政變,被親生兒子奪權——

回想這一生,沒有普通百姓的平安喜樂,沒有民間夫妻的兒孫滿堂,一個沒有強勢依傍的女子,終此一生在後宮、前朝危機裏苦苦掙扎、汲汲營營,到頭來,沒了丈夫,沒了女兒,沒了兒子,風燭殘年,孤家寡人,黃泉路近,受迫於人……

便是有碑文,也免不了後世史書之筆罵名滾滾,那麼,又何必強求那些虛名呢?

武媚娘,明空,武則天,從來都是走在一條有去無回的獨木橋上,心中的所思所想,“微斯人,吾誰與歸”……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