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孟浩然,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孟浩然,山水詩人,李白的偶像。生在盛唐,雖有志用世,“風流天下聞”的浩然卻終身未能入仕。

縱觀浩然一生,感性與理性相互摻雜,理想與現實反覆羈絆,一邊崇尚陶淵明式的自由,一邊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然而,一生求官不得,一生布衣百姓,一生任性而爲,一生心中不寧。

身在自由,心處牢籠,浩然曾有過幾次重要的選擇,徹底改變了他的生活軌跡,也許,某個瞬間,他也曾暗暗的後悔過......

少有大才,明日之星

公元689年,大唐正值盛世,湖北襄陽孟家,一名男童誕生,其父堅信他們是孟子的後代,以孟子名言“吾善養吾浩然之氣”爲兒子起名,名叫浩然。

老孟家有田有地,薄有恆產,可以說是十足的小康之家,對兒子浩然自然也寄以期望,按照老孟的安排,浩然要飽讀詩書,學習四書五經,然後參加高考,求個一官半職,不求大富大貴,只要有個國家正式編制,然後娶妻生子,一生安穩,也算是心滿意足了。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少年時的浩然勤懇好學,平日就像是個書蟲泡在書房,最愛捧着一本《陶淵明集》,與弟弟一起學書舞劍,書香劍影,翩翩少年,老孟心裏甚是欣慰,心想孟家後繼有人,不負列祖列宗。

同鄉鄰里皆知孟家公子氣宇軒昂,文采非凡,人中龍鳳,老孟心裏歡喜的很,經常幻想浩然科舉高中的情景,彼時要找個有名氣的媒婆給浩然說一個富家千金,雙喜臨門,才更熱鬧!

縣試成名,拒絕科考

古時科考得要考好幾次,本縣組織的考試算是第一輪,十七歲的浩然在縣試中嶄露頭角,前途一片光明,可就在此時,浩然卻做了一個極其任性的決定:朝廷混亂,我不考了!

當時時局動盪,浩然出生到現在,皇室三易其主,浩然對當時的皇帝李顯很有看法,認爲他難以服天下,浩然一生氣,就不考了,不來做這個混亂朝廷的幫兇。

十多歲的浩然把一切都想得太過簡單了,不考也就罷了,於國於社稷,絲毫沒有影響,可是老孟家,就炸開了鍋,一家人輪番相勸,浩然不爲所動,甚至還喊着一句口號:文不爲仕!

老孟氣不打一處來,一個是任性叛逆的兒子,一個是執拗的父親,倆父子從此寡言相對,鬱結難消。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第2張

離家出走,隱居深山

家人不解,父子關係緊張,浩然渾身不暢快,於是離家出走,效仿龐德公隱居鹿門山。

二十多歲,初嘗自由的滋味,當地文藝圈的熱血青年,多來拜訪他,深山木屋,他們在這裏談詩說文,飲酒喝茶,縱論天下。

正是那時,浩然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必背古詩: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春曉》

看似無奇的一首五言,卻暗藏無盡的韻味,二十多歲的浩然沒有把話說透,春日酣睡,被鳥鳴擾醒,昨夜風雨不斷,那些花兒不知道落了多少,正值春天,不關心百花初放,卻留心那被風雨吹落的花,這首詩裏藏得最深的何嘗不是浩然最心底的躊躇與失落。

正是隱居的這段時光,浩然認識了一個歌女,很快墜入愛河,談婚論嫁。

任性成婚,父親病逝

老孟家怎麼會認可一個歌女,浩然料定如此,所以也就沒想要經過父母同意,直接就跑到歌女家裏拜堂成親,以爲生米煮成熟飯父母也就會妥協,可他還是低估了父親的倔脾氣,死活不讓他們入門,老孟家不承認這個媳婦,浩然無計可施,與老孟關係更加僵化,互不相讓。

可最後,老孟還是沒熬過去,可能由於急火攻心,五年後病逝在家。臨終前,還叮囑家裏人,不要讓那個歌女進門,守喪也不行!

浩然先後兩次任性,一次爲事業,一次爲婚姻,絲毫沒有聽父母的意見,不久之後,唐玄宗即位,開元盛世,生機勃勃萬邦來朝的大唐出現在眼前,此時的浩然,或許有一絲後悔,若選擇繼續科考,可能就順利完成父親的夙願,而如今,夙願變遺願。

浩然在老孟的靈位前失聲痛哭,發誓守孝三年,然後謀求官職,光宗耀祖!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第3張

漫遊吳越,尋求機遇

當年豪氣赳赳的喊出“文不爲仕”的口號,如今也顧不上那麼多了,最後的頑強也許就是不去參加科舉吧,只好另尋他法,希望得到別人的舉薦。

二十九歲的浩然,開始了吳越之旅,結交朋友,尋求機遇。

浩然自然也是收穫了很多的朋友,落魄的文人,貶謫的官員,同船的驢友,甚至長住幾個月的旅店小二,遍地都是朋友,期間他寫的詩,可見一斑:

朋友要去江南了,他寫詩表達自己的依依不捨:

荊吳相接水爲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送杜十四之江南》

在船上向同船的人表達“同舟共濟”的緣分:

潮落江平未有風,扁舟共濟與君同。時時引領望天末,何處青山是越中。——《渡浙江問舟中人》

去拜訪一位很有才的人,誰知到那裏卻得知他被貶官了:

洛陽訪才子,江嶺作流人。聞說梅花早,何如北地春。——《洛中訪袁拾遺不遇》

時間一晃就是八年,三十七歲的浩然漫遊無果,於是又開始“干謁”,就是現在所說的“走後門”,浩然寫了一首詩送給丞相張九齡: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煙波浩渺、氣勢宏偉的八百里洞庭,想要過去,可惜沒有船和槳,只有眼巴巴地看着人家在那裏釣魚。

這首詩可以說是“干謁詩”標杆之作了,張九齡立刻就看懂了,也欣賞浩然的文采與抱負,便上書把他舉薦給唐玄宗,可惜,舉薦信一去補不返,沒有任何迴音。

失望的浩然再下吳越,去拜訪司馬承禎,就是爲李白引薦的那位白雲道長,到了天台山,卻得知道長到了洛陽,這一等,就是三年!

這一天,天色已晚,浩然在建德江上羈旅夜泊。天地間廣袤寧靜,一個人,與明月相伴,前途渺茫、有家難歸,浩然輾轉難眠,坐在船頭,一時愁緒涌上心間: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此時,浩然的詩已經獨具風格,淡而有味、風韻天成,詞淡而意遠。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第4張

不惑之年,進京赴考

年近四十的浩然終於下定決心回家,準備進京趕考。

他回到家,一位眼神熾熱、腰佩飾纓長劍的年輕人前來拜訪,一見面就送給了他一首詩: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浩然看着這位小老弟,心中感慨萬千,如今已不再“風流”了,你不懂啊太白。

浩然輾轉二十餘年,最終還是走上了科舉這條路,可內心壓力太大,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科考便以落第告終。

就在長安,浩然碰到了王維,他驚喜萬分,如今的官場竟還有這般淡泊之人,兩人心心相惜: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歸。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只應守寂寞,還掩故園扉。——《留別王維》

也正是王維,爲他帶來了一次難逢的機會。

偶遇皇帝,斷送良機

一日在王維府上,皇帝突然造訪,王維心中大喜,以浩然的才氣贏得皇帝賞識並非難事,浩然自然也想抓住這次機會,於是吟誦了最近寫的一首詩《歲暮歸南山》:

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白髮催年老,青陽逼歲除。永懷愁不寐,鬆月夜窗虛。

這下可把皇帝給惹惱了,一張口就說不要上書,要回老家,你都沒來求我,又說什麼棄你。“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新唐書·文藝傳》)

浩然就這樣親手斷送了一次絕佳的機會,不管是憤然所致,還是無意爲之,王維在旁一臉尷尬,而浩然此時,卻像是如釋重負的輕鬆,仕途之路徹底無望,於父於己,也算是一個交代。

孟浩然的一生,崇尚孟浩然式自由,又渴望遂父願入朝爲官 第5張

年過半百,迴歸田園

浩然回到家鄉,很快又去了吳越旅遊,去看望那些老朋友,寄情山野,淡泊以明志。輾轉於洛陽、江浙、蜀地、荊州各地,暢遊山水,會友作詩,最讓人津津樂道則是那次黃鶴樓之遊,李白送別浩然,寫下一篇千古名作: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後來,年過半百的浩然回到家鄉,過起了自由自在的農家生活。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過故人莊》

此時的浩然已經徹底釋懷,不能入仕有怎樣,沒有光耀門楣又如何,來這世間走一遭,盡興就好!

一生任性的浩然,最後還是過上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最後一次任性是他52歲那年,與王昌齡同桌飲酒,吃了海鮮,背疽發作而亡。

浩然生逢盛世,卻過的並不那麼順利,也許是性格使然,又或許是思想作怪,又或許是選擇不當,如果他能夠聽父母的話,考取功名,或許這一生也過的稍微順心一些。

但真正的原因又何嘗不在浩然本身,一半是感性,一半是理性,所以在一個混亂的時期,感性與理性相互影響,做出了一個任性的選擇。

很難去評論對錯,天下也就一個孟夫子。

如果真的要解釋,或許可以在《理解人性》這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在渴望得到父母的承認和理解,否則他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

浩然一生任性,不過是在證明,追求自由並沒有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