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4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孫臏,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戰國四大名將,即白起、王翦、李牧、廉頗,秦趙各佔其二,他們的傳奇人們早已耳熟能詳,但縱觀250餘年的戰國時代,驚才絕豔之輩層出不窮,其中很多成就不下於“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人,比如吳起、孫臏、匡章、樂毅等,本文重點聊一聊爲何孫臏無緣名列戰國四大名將。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關於孫臏其人,一直流傳着兩個常識性歷史錯誤,可惜至今鮮爲人知。

第一,孫臏與龐涓的確是同學,《史記》記載是“孫臏嘗與龐涓俱學兵法”,但鬼谷子是不是他們師父這就不清楚了,孫臏與龐涓的師父是鬼谷子的說法源於《東周列國志》和《孫龐鬥志演義》等歷史小說,正史沒有記載。

第二,孫臏所受的臏刑,並不是挖去膝蓋骨,而是直接砍掉雙足,《史記》記載龐涓使人“以法刑斷其兩足而黥之”。之所以認爲是挖去膝蓋骨,主要是受孫臏的“臏”誤導,其實胡三省的《資治通鑑》註釋中說得很清楚:夏有臏刑,挖其膝骨,周改刖(yuè)刑,即砍兩足,孫臏所受正刖足。

坐上輪椅的孫臏威力絲毫不減,之後兩次擊敗龐涓,還打倒了戰國第一霸主,於是孫臏由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第2張

孫臏一生參與兩次戰爭,即桂陵之戰與馬陵之戰,前者是圍魏救趙,後者是圍魏救韓。

戰國時代,中後期是秦國、趙國、楚國、齊國等爭鋒,但在前期真正的霸主卻是後來不起眼的魏國。當時,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變法,尤其吳起創立的魏武卒橫掃諸侯,甚至創造過五萬大敗五十萬秦軍的驚人戰績,於是魏國成爲戰國第一霸主,但魏國霸主地位卻被孫臏給終結了。

前354年,魏國圍攻趙國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援。齊威王採納段幹朋的建議,決定圍魏救趙,既救援了趙國,又能削弱了魏、趙兩國,之後就派田忌、孫臏等出兵。在孫臏指揮下,齊國伏擊了龐涓回援兵馬,取得桂陵之戰的勝利,打破了魏武卒不可戰勝的神話。根據山東銀雀山漢墓出土的《孫臏兵法》漢簡記載,桂陵之戰中孫臏還俘虜了龐涓,只是可能魏國主力尚在,齊國後來又放歸龐涓。

十餘年後,魏國入侵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援,於是齊國再一次實施圍魏救趙戰術,派田忌、孫臏等出兵救韓。孫臏採取增兵減竈之策,吸引龐涓緊追不捨,最後在馬陵地區設伏,當場射殺魏國大將龐涓。之後齊軍乘勝追擊,殲滅魏軍精銳數十萬人,幾乎全滅魏武卒,還俘虜魏國主將太子申。經此一戰魏國元氣大傷,失去霸主地位,而齊國則稱霸東方。

《史記》記載:孫臏以此名顯天下,世傳其兵法。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第3張

孫臏打敗龐涓與打倒戰國第一霸主魏國,其軍事思想與作戰方略等不下於白起、王翦、李牧、廉頗,而且要理論有理論、要戰績有戰績,既然如此爲何孫臏還無緣戰國四大名將?

其實,戰國四大名將並不意味着戰國最傑出的四位將領,背後有二個原因。

1,戰國四大名將不是整個戰國時代的四大名將,而是戰國後期的四大名將,一個顯著特點即秦強而六國皆弱的時代,這四人都是強秦與諸國頻繁戰爭中的名將。簡單的說,六國名將要符合戰國後期和與強秦交戰頻繁勝利這兩個條件才行,李牧、廉頗都與之交戰且勝過,所以這兩人入選,而秦國的白起、王翦本身戰績突出,入選更無爭議。

正因如此,歷史上吳起、孫臏、樂毅纔沒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其中樂毅雖然生活在戰國後期,但主要戰績是攻齊,沒有與秦交過戰。匡章曾率齊、韓、魏三國聯軍攻秦,血戰三天佔領函谷關,迫使秦割地求和,在六國與秦兩百多年戰史上空前絕後,但當時秦國與關東六國的國力差距還沒徹底拉開。

2,戰國四大名將之說源於《千字文》,即“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之所以選“起翦頗牧”,還是爲了押韻和對仗。

首先選出來的是李牧,“宣威沙漠”說的就是他,而古代廉頗與李牧合稱“頗牧”,於是廉頗也就入選了。因爲四字一句,爲了對仗工整,自然還需兩人,而談到戰國名將,白起怎麼也繞不過去,於是白起入選,而《史記》中與白起合傳的王翦,也順勢佔有一席之地。

總而言之,吳起、孫臏等人無緣戰國四大名將,不是能力問題,而是評選規則的原因。縱觀整個戰國時代,戰國四大名將應該在吳起、孫臏、白起、李牧、王翦這五人中選擇,如果一定只選四人的話,孫臏可能會落選,原因如下。

孫臏的戰績與理論都有目共睹,爲什麼沒能位列戰國四大名將? 第4張

與吳起、樂毅等人不同,孫臏還有二個特殊情況,即孫臏身體狀況以及身份。

上文談到,孫臏遭受刖刑,身體原因不能上戰場衝殺,嚴格來說不算將,只能運籌帷幄。《史記》記載:“齊威王欲將孫臏,臏辭謝曰:‘刑餘之人不可。’”齊威王準備任命孫臏爲將,孫臏委婉拒絕,這不是客套話,而是孫臏從實際軍事指揮角度婉拒,由於孫臏行動非常不便,必然很難及時準確地掌握戰場信息,從而做出合理應對,另外也不便出場鼓舞軍心士氣。

孫臏來到齊國之後,到底是什麼身份,田忌家臣還是齊國官員?筆者認爲,孫臏初來齊國之時,大概是田忌客卿,田忌賽馬之後,田忌將孫臏獻齊威王,“忌進孫子於威王。威王問兵法,遂以爲師”,孫臏成爲齊威王的老師了。之後的桂林之戰,因爲孫臏婉拒爲將,於是齊威王“乃以田忌爲將,而孫子爲師,居輜車中,坐爲計謀”,孫臏成爲了軍師。

嚴格來說,孫臏不能算將,用現在話說應該是參謀長,沒有獨立帶兵打仗的經歷,沒能入選戰國四大名將之列也可以理解。所以,整個戰國的四大名將應該是:吳起、白起、李牧、王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