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納蘭·明珠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淮安、揚州接連發生水災,康熙帝任命內閣學士湯斌擔任江寧巡撫,並主導賑災,湯斌是清朝著名的大儒(諡號“文正”),此時已經近60歲。湯斌接到任命後,爲了能夠儘快救災,他不顧一把老骨頭,放棄轎子,選擇騎快馬趕往江寧,湯斌到任後,拖着病體,立即開始賑災。

既然要賑災,就必須要和戶部打交道,湯斌發現,戶部每次答應給自己的錢糧,到最後都會被剋扣許多。湯斌不解,直接寫信去質問戶部尚書餘國柱。沒想到的是,餘國柱委婉地告訴湯斌:剋扣的部分,是要孝敬“明相”的。還說,湯斌之所以能得到江寧巡撫這個職位,多虧“明相”舉薦。

餘國柱口中的這位“明相”,就是大名鼎鼎的納蘭·明珠。此人在康熙朝權傾朝野,餘國柱正是他的黨羽。

《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九》雲:

湯斌繼國柱撫江蘇,國柱索斌獻明珠金,斌不能應,由是傾之。

湯斌不願意屈服於明珠的權勢,最後,明珠便指使衆多黨羽聯合傾軋湯斌。湯斌被明珠一黨接連打壓了3年,三年後,這位好官在任上蒙受冤屈,鬱鬱而終。直到雍正和乾隆年間,湯斌才被逐漸平反,乾隆更是追諡“文正”給他,但這是後話。

在清朝,明珠是一位大奸臣,同時,他也是一位大功臣。康熙年間,明珠和索額圖鬥法多年,康熙最終殺了索額圖,卻保明珠善終,明珠到底有何過人之處?本文,筆者來大家分享清朝名臣納蘭·明珠,希望從這位權臣身上,看到不一樣的歷史。

一、明明可以靠實力

明珠,字端範,隸屬滿洲正黃旗(上三旗)。因出自葉赫那拉家族,後人多稱之爲葉赫那拉·明珠,或納蘭·明珠。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明珠出生於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整整比康熙大了20歲。所以,筆者曾看過一些書籍,說明珠從小就是康熙的貼身侍衛兼伴讀,這其實是不靠譜的。明珠和康熙的親屬關係,認真歸納起來,有兩點:

第一,明珠的祖姑母名叫孟古哲哲,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生母,算起來,明珠是皇太極的表侄子。

第二,明珠成年後,娶了英親王阿濟格(努爾哈赤第十二子)的女兒爲妻。也就是說,明珠是順治帝的堂姐夫。按輩分,康熙得叫明珠一聲“姑父”。

另外,包括二月河在內的作家,曾認爲康熙的寵妃惠妃(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是明珠的妹妹。其實,惠妃出身於烏拉那拉氏,和明珠所在的葉赫那拉氏並不是同族,所以這個親戚,明珠攀不得。

《清史稿·明珠傳》記載:

明珠自侍衛授鑾儀衛治儀正,遷內務府郎中。

明珠最早就擔任宮廷侍衛,不久後還被升遷爲內務府郎中。康熙三年,明珠擔任內務府總管,成爲皇宮內務的大領導。康熙五年,明珠開始擔任弘文院學士,參與國政,兩年後,明珠被任命爲刑部尚書。

注意,這個時候,康熙尚未親政,正是鰲拜當權的時候。史書上並沒有記載明珠和鰲拜有什麼關聯,在這種情況下,明珠還能夠穩步高升,並擔任六部尚書之一,可見他是有真本事的。

康熙八年,康熙智擒鰲拜。這一年,清朝的人事調動比較頻繁,大概因爲康熙已經親政,開始着力佈局自己的親信參與朝政。但是,明珠卻並未得到康熙的格外重用,因爲在第二年(康熙九年),明珠被調任爲左都御史,後來擔任經筵講官。明珠真正引起康熙的青睞,發生子在康熙十二年。史載:

十二年,上幸南苑,閱八旗甲兵於晾鷹臺。明珠先布條教使練習之,及期,軍容整肅,上嘉其能,因著爲令。

康熙十二年,20歲的康熙到南苑晾鷹臺巡兵,明珠在康熙到來之前,頒佈了士兵訓練的教條,等康熙檢閱時,發現八旗兵馬莊嚴整齊,一打聽,原來是明珠之功。從此,康熙認定明珠是個人才

而此時的明珠,已經40歲了。四十不惑,明珠的高光時刻,纔剛剛開始。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2張

在康熙一朝,明珠和索額圖相互鬥爭十餘年,殊不知,索額圖作爲康熙的嶽叔父(皇后赫舍裏的叔叔)、索尼家族的頂樑柱,從一開始就擁有別人無法匹敵的政治資本,而明珠的崛起,是靠自己一步步“經營”來的。兩人的起步不同,手段也不同,最後的結局更是不同。

不過,此時的索額圖身爲保和殿大學士,還沒把明珠放在眼裏。

二、索額圖輕敵了

康熙十二年,三藩之亂爆發,索爾圖第一次意識到,明珠可能會成爲自己的政敵。當時,平南王尚可喜因年邁申請告老還鄉,引發了“撤藩”之爭。以索額圖爲首的大部分人都認爲,三藩爲清朝立下汗馬功勞,而且有他們鎮守南疆,對清朝有極大的好處,因此三藩不能撤。

但康熙內心不這麼認爲,康熙雖然只有20歲,但已顯雄心,臥榻之下,不容他人酣睡。再加上三藩擁兵自重,早晚是朝廷的隱患,所以,康熙很希望有人能站出來主張撤藩。只是,康熙放眼望去,滿朝文武,竟然只有三個人支持撤藩。即:

戶部尚書米思翰、刑部尚書莫洛等主撤,明珠和之。

主張撤藩的人,最初只有兩個,分別是米思翰、莫洛。但明珠敏銳地體會到了康熙的心思,立即附和上述兩位官員。此時的明珠,身爲兵部尚書,他力挺撤藩,讓康熙深感欣慰。

隨後,康熙不顧索額圖等人的反對,堅持撤藩。吳三桂也非常“配合”,主動同意撤藩。

其實,和吳三桂比,康熙畢竟年輕,如果說康熙是一頭初出茅廬的猛虎的話,那吳三桂就是一隻歷經滄桑的狐狸,吳三桂表面上配合撤藩,暗地裏已經在準備造反。

當年底,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很快佔領了貴州全境,雲貴總督甘文焜寧死不降,舉劍自殺。到了第二年春天,康熙才知道吳三桂已反,朝廷只能倉皇應對,結果連吃敗仗。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3張

康熙十五年,尚之信、耿精忠皆反,再加上甘肅提督王輔臣、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提督鄭蛟麟等紛紛響應吳三桂,整個清朝的半壁江山,都落在了叛軍手中,清廷的形勢非常危急,甚至有大臣建議康熙遷都關外,以避時艱。這時,索額圖也不安分了。《清史稿》雲:

時爭咎建議者,索額圖請誅之。

索額圖的意思是說,事情之所以會發展到這個地步,都因爲明珠等三人當初建議撤藩,現如今,爲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不如把明珠等三人全部殺了。

如果索額圖遇到的是宋欽宗這樣軟弱的帝王,爲了撇清自己的責任,皇帝可能會找一個人來背黑鍋。但康熙不是宋欽宗,康熙斥責索額圖說:

“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

康熙的意思是說:撤藩是朕的主意,怎能怪罪他人呢?

言下之意:你想把朕也殺掉,以謝天下嗎?

索額圖不敢吭聲,但同在朝堂的明珠,已經嗅到了索額圖的殺心。

明珠知道,索額圖已經和他撕破臉,他們二人這輩子註定水火難容了。

五年後,三藩之亂平定,康熙得意洋洋地對大家說:

“當時有請誅建議者,朕若從之,皆含冤泉壤矣!”

意思是:當時,有人建議我把主張撤藩的人全殺了,還好朕沒這樣做,否則,這些人豈不被冤死。

康熙沒有指名道姓,但大家都知道,康熙是在挖苦自己的嶽叔父索額圖。

三、你死我活的黨爭

自從明珠公開支持康熙撤藩之後,康熙看明珠就越來越順眼。康熙十四年,明珠被調爲吏部尚書,當時三藩之亂正酣,明珠爲康熙安排各地的人事,也是出了大力的。兩年後,也就是索額圖建議康熙殺明珠的第二年,康熙升任明珠爲武英殿大學士、加封太子太師,和索額圖平起平坐。

索額圖越要打壓明珠,康熙爲了制衡索額圖,就越提拔明珠,於是,接下來就有了著名的索明黨爭。

康熙年間,議政王大臣會議衰微,軍機處(雍正時期)也沒有成立。內閣大學士就相當於宰相,索額圖和明珠分別被稱爲“索相”和“明相”,《清史稿·明珠傳》記載: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4張

(明珠)與索額圖互植黨相傾軋。

索額圖性格桀驁,喜歡排擠異己,朝中一旦出現新人,索額圖總喜歡率先拉攏對方,逼對方站在自己這邊,若對方不同意,索額圖便開始打壓。而明珠性格謙和,是一個笑面虎,看到索額圖打擊誰,他就主動拉攏誰。於是,幾年下來,明珠雖然是後來者,但勢力不輸給索額圖。例如,索額圖和李光地交好,而明珠和徐乾學交好,雙方勢均力敵。

明珠和索額圖把持朝政期間,整個朝堂,儼然分成兩派,涇渭分明。兩派官員相互彈劾,相互攻訐,相互傾軋。而明珠和索額圖這兩位大佬則藏在身後,不輕易留下把柄。所以,兩人持續鬥了十多年,是每天低頭不見擡頭見的同僚,更是背後捅刀子的敵人。

索明之爭,除了爭權奪利,還有一個核心的焦點,那就是皇儲之爭。史載:

索額圖善事皇太子,而明珠反之,朝士有侍皇太子者,皆陰斥去。

索額圖家族是太子胤礽的母族,也是胤礽最大的助力。因此,索額圖一派,大多是太子黨。而明珠則反其道,凡是不支持太子的人,他都要攬入麾下,凡是支持太子的人,他都要暗中打壓。

兩黨相爭,除了造成朝局混亂外,最終受苦的還是老百姓。例如,康熙十六年,黃河氾濫,康熙命靳輔和于成龍二人治水,靳輔是治水大家,他主張治理上游,下游任由衝蕩。于成龍則認爲,下游的百姓也很重要,治水的目的不僅僅是治水,更是要安民,因此吵了起來。其實,二人一個是從“水”的觀點出發,一個是從“民”的觀點出發,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明珠本來覺得於成龍說得有道理,但得知索額圖和李光地有意支持于成龍,明珠於是轉而拉攏靳輔,開始支持靳輔,導致治水方案兩年未決。

御史郭琇曾評價明珠:

“明珠對人柔顏甘語,百計款曲,而陰行鷙害,意毒謀險。”

意思是,明珠平時待人非常圓滑,但背地裏卻非常陰狠。

筆者認爲,相比於索額圖的桀驁,明珠這樣的人,纔是讓人脊背發涼的。

四、明珠的三功三過

明珠從康熙十六年擔任大學士,到康熙二十七年被罷黜,前後經歷12年,12年間,明珠有三大功績,三大罪過。其中,三大功績,分別是平三藩、收臺灣、御沙俄。

明珠的第一大功勞是平三藩,上文已經提過。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5張

明珠的第二大功勞是收臺灣。在收臺灣這件大事上,明珠的作用非常關鍵。康熙二十年,臺灣鄭經(鄭成功之子)病逝,康熙立即着手收復臺灣,但當時康熙命福建總督姚啓聖和福建巡撫吳興祚合力攻臺,這兩人有時候意見不一致。明珠認爲,收復臺灣不是普通的剿匪,這是一場硬仗,必須由一個人來統一指揮,才能政出一處,康熙覺得十分有道理,改任福建提督施琅獨自統兵。後來,施琅攻克臺灣,明珠雖然未親臨戰場,但功不可沒。

臺灣收復之後,李光地、索額圖等人認爲應該“棄守”,意思是臺灣是不毛之地,每年還要朝廷倒貼銀子,不如不要。而明珠則建議寸土必爭,康熙聽從明珠的建議,設立臺灣府,隸屬福建。

明珠的第三大功勞是御沙俄。在清朝的北方,沙俄一直是心頭大患,康熙二十一年,由明珠協調黑龍江將軍薩布素打贏了雅克薩之戰,成功促成了清朝和沙俄的談判,雖然明珠沒有參與《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但沒有明珠之前的鋪墊,該條約很難促成。

有人說,康熙帝一生雄才偉略,立下四大功績,即平三藩、收臺灣、御沙俄、徵噶爾丹。這四大功績,其中有三個都有明珠的直接參與,毫不誇張地說,若無明珠,康熙對應的三大功績可能都會產生更多波折。所以,明珠不僅僅是權臣這麼簡單。

明珠除了立下三大功勞之外,還有三大過錯,分別是結黨營私、收受賄賂、賣官鬻爵。

其一,結黨營私。這個不用多說,明珠和索額圖黨爭多年,弄得朝堂烏煙瘴氣。

其二,收受賄賂。《清史稿》雲:

明珠既擅政,簠簋不飭,貨賄山積。

意思是說,明珠當政期間,敞開大門受賄,家裏的贓物堆積如山。明珠不僅公開受賄,還讓黨羽去敲詐其他人。本文開頭提到的江寧巡撫湯斌,就曾不屈服明珠的欺壓,被傾軋而終。

其三,賣官鬻爵。明珠身爲武英殿大學士,長期分管吏部,這讓他有了近水樓臺之利。凡是有新官上任,他必會對別人說:這都是我的大力推薦。若有官員被貶,他也會對別人說:若不是我保你,你會被貶得更慘。一時間,人人感激明珠。《清史稿·明珠傳》記載:

康熙二十三年學道報滿應升者,率往論價,缺皆預定。

意思是說,康熙二十三年,學道有多個空缺職位,明珠竟然派人去談論價錢,公開售賣官職。

縱然明珠立下三大功勞,但如此敗壞朝綱,康熙自然不能忍。這就註定了明珠的結局。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6張

四、孤寂20年,辜負春心

康熙二十六年冬,直隸巡撫于成龍率先彈劾明珠,于成龍把明珠賣官鬻爵的罪證呈給康熙,康熙大怒。康熙問身邊的寵臣高士奇:“明珠敗壞朝綱這麼久,爲何沒人彈劾他呢?”高士奇趁機添了一把火:“人都怕死!”

高士奇的回答,讓康熙非常震驚,明珠的權勢竟然達到這個地步,於是,康熙透出口風,要整治明珠,御史郭琇等人聞風而動,紛紛彈劾明珠,康熙最終罷黜明珠大學士一職,但並沒有一擼到底,康熙給明珠留了一個“內大臣”的職務。

因爲康熙不想讓明珠揹着“罪臣”的壓力,來過完餘生。

此後20年,明珠幾乎賦閒在家,除了康熙二十九年,康熙親征噶爾丹時,明珠曾參與過督運糧草外,明珠再未參與過其他政務。

需要說明的是,明珠罷相的前四年(康熙二十二年),索額圖已經被明珠一派壓倒,當時,康熙查出索額圖的種種罪狀,免去索額圖大部分職務,但因爲要維護太子胤礽,康熙也沒有置索額圖於死地。

明珠罷相之後,索額圖藉着胤礽的勢力,再度復起,擔任領侍衛內大臣。此後幾年,索額圖起起落落,沒有了之前的輝煌。

康熙四十一年,索額圖被康熙下令賜死。根據《清史稿·索額圖傳》記載:

“索額圖助允礽潛謀大事,朕知其情。”

這裏的“謀大事”,意味深長。可見,索額圖最終被殺,並非因爲他結黨、受賄等,而是因爲涉嫌謀逆。

這就是索額圖和明珠的不同,明珠雖然貪戀權力,但他對康熙、對清朝沒有二心。可索額圖不同,索額圖爲了鞏固自己的權勢,可以捨棄康熙。

自古以來,手腕超羣的帝王都能忍受奸臣,但不能忍受逆臣,康熙雖然了不起,但也不能免俗。

索額圖死後六年,即康熙四十七年,明珠病逝,善終。在明珠病重期間,康熙還曾派太醫前去爲明珠看病,可見,康熙內心沒有忘記這個沉寂20年的“功臣”。明珠病逝時,康熙不在京城,念及其昔日之功,康熙特派皇三子胤祉親自去祭奠明珠,算是全了這份君臣之情。

納蘭·明珠有什麼過人之處?康熙寧殺索額圖,爲何不殺他 第7張

康熙曾評價明珠:

卿才能素着,持管絲綸重地,贊理機務,因卿夙稽典史,曉鬯古今責難陳善之理。

康熙認爲,明珠學識淵博、才能卓然,是難得一遇的人才。

筆者認爲:康熙打心裏是認可明珠的,只是,明珠的有些做法,超出了一個臣子該有的樣子。康熙固然欣賞明珠,但更愛自己的江山。

納蘭·明珠在位期間,參與了康熙朝的多項大事,明珠雖貪權,但他對康熙忠心耿耿,在康熙難以抉擇時,明珠多次以犀利的眼光爲康熙剖析實勢,若明珠不是身居高位,他也能成爲一位智囊。明珠的結局,雖然比索額圖要好得多,但也算落寞而終。

最後,借用明珠之子納蘭·容若的一句詞結尾: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辜負春心……

明珠去世前,不知道是否後悔過,後悔自己辜負了康熙對他的那份“春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