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公元前225年,秦王嬴政已經滅掉韓、趙、魏三國,燕國也在苟延殘喘之中,嬴政爲了儘快滅掉楚國,派大將李信率領20萬大軍攻打郢都,不料,李信的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打敗李信的人,名叫項燕,此人堪稱楚國最後的名將。

項燕除了是楚國名將外,他還有一個身份,他是“楚霸王”項羽的爺爺。項燕的結局十分慘烈,公元前224年,楚國滅亡,項燕自殺。21年後,楚漢之爭到了最後關頭,項羽也在烏江自刎,這祖孫二人都是自戕而死?是不是太巧了?其實,這並不僅僅是巧合。

項燕,姬姓項氏,項氏家族世代爲楚將,是楚國貴族之一。戰國末年,秦國經六世君王的苦心經營,國力遠超山東六國,當時齊國“一蹶不振”,趙國“外厲內荏”,如果要用4個字來形容楚國的話,那就是“大而不強”。楚國地域廣闊,帶甲百萬,然而,內部分裂嚴重,屈景昭三族各有算計,若不是出了個項燕,楚國早就亡了。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最近播出的歷史劇《大秦賦》中,把李信敗北的原因歸咎於昌平君羋啓的叛變,其實,這是在給李信找理由,歷史上,李信之敗,完全是軍事能力不及項燕所致。

李信打不過項燕,不代表秦國其他將領就不行,例如,“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可不是吃素的。李信兵敗後,嬴政意識到自己太過輕敵,於是求王翦出馬。王翦帶上了60萬秦軍伐楚,本以爲會輕易攻破項燕的防線,不料項燕率領楚軍和王翦對峙了一年,王翦愣是沒拿下。

只是,秦國國力強盛,後勤補給源源不斷地供應而來,楚國國力衰微,再加上人心不齊,項燕的楚軍逐漸處於劣勢。《史記》記載:

荊數挑戰而秦不出,乃引而東。翦因舉兵追之,令壯士擊,大破荊軍。

意思是說:項燕缺乏後勤保障,急於和王翦開戰,王翦避而不戰,意在拖垮楚軍。這時候,非常微妙的是,項燕爲何帶着大軍回撤了呢(乃引而東)?項燕很明白王翦是在打消耗戰,項燕若主動回撤,豈不是給王翦機會?

其實筆者猜測,項燕之所以回撤,很可能是因爲楚國內部的矛盾所致。當時,項燕帶領大軍空耗一年,擊不退秦軍,楚國內部的屈景昭等家族又開始在背後拖後腿,項燕迫於國內壓力,纔不得不回撤,這一撤,給了王翦機會,餓着肚子的楚軍被飽腹的秦軍一頓猛揍,項燕也因此兵敗。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第2張

關於項燕的結局,《史記·王翦列傳中》說項燕兵敗被王翦所殺,而《史記·秦始皇本紀》則記載項燕是自殺,其原文曰: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史記索隱》認爲,項燕肯定是自殺,後人之所以認爲項燕是王翦所殺,是因爲項燕最後是敗給了王翦。

《大秦賦》中,項燕看起來十分年輕,其實這是選角問題,項燕自殺時,他的孫子項羽已經9歲了。史載:

項燕爲楚將,生樑。樑兄子籍,號“霸王”。

即,項羽(原名項籍)是項燕的親孫子,毫無疑問,項燕自殺時,項羽肯定不在場,要不然也沒有後來的楚漢之爭。

在中國歷史上,秦漢之間的時間跨度其實是很短的,例如,秦始皇嬴政只比漢高祖劉邦大三歲,項燕去世後,秦始皇並沒有爲難項氏一族,項燕的兒子項梁(項羽的叔叔)帶着項羽在楚國舊地低調地苟活着。誰曾想,秦始皇建立的“萬世基業”會在秦國滅楚後的16年後就崩塌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末年,項羽(楚人)和劉邦(也算楚人)滅掉了秦國,隨即轉入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距項燕自殺僅僅過了21年,楚霸王項羽被劉邦圍困於垓下,四面楚歌,項羽兵敗逃至烏江,不願過江東,自刎而死。《史記·項羽本紀》記載: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第3張

項王身亦被十餘創,乃自刎而死。

21年前,項燕兵敗了,沒有投降,他自殺了;21年後,項羽也兵敗了,他也沒有投降,自殺了,這祖孫兩人爲何都要選擇這樣的方式來結束生命?這是巧合嗎?筆者認爲,這不是巧合,而是一種必然。筆者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叫“二桃殺三士”。

這個故事出自《晏子春秋》,意思是說,春秋時期,晏子想幫齊景公除掉帳下的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然後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請來三位勇士。然後晏子派人端上來兩顆桃子,並告訴三人:“桃子太珍貴,只得到了兩個,你們三個,誰的功勞最小,誰就不要吃了。”

然後,衆目睽睽之下,三人開始爭功,前兩個人認爲自己的功勞大,先搶了桃子,結果第三人不服,把自己的功勞從頭到尾說一遍,把前兩人說得無地自容,前兩人羞愧,拔劍自刎。第三人雖然得到了兩個桃子,但因爲逼死了兩位無辜的同僚,也拔劍自刎。

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典故,很多現代人讀這個故事,感覺非常不能理解,不就分個桃子嗎,幹嘛要死要活的。晏子怎麼就能篤定,他們三個最後都會自殺呢?

楚國將軍項燕自殺,21年後,項羽自殺,這一切是巧合嗎 第4張

大家不能理解這個故事的本質是:現代人把生死看得太重,而忽略了另一個東西,那就是榮譽,或者說是貴族的榮譽。而項燕和項羽,都自詡爲楚國貴族,貴族的準則就是:不怕死,但怕辱。

春秋戰國時期還處於奴隸社會,社會等級森嚴,“貴族”是介於“諸侯”和“士人”之間的高端人羣,他們享有封爵和食邑,像楚國的屈、景、昭、項四族都屬於貴族。貴族的特點就是:天生享有權利和地位,也天生擁有不同於普通人的傲慢和烈性。

舉個例子:趙悼襄王(趙偃)繼位後,想罷免廉頗的兵權,他派樂乘去接替廉頗,廉頗不服,當衆毆打樂乘。樂乘作爲貴族,被廉頗當衆毆打,覺得十分恥辱,於是逃走,從此消失,有人說樂乘歸隱了,有人說樂乘自殺了,總之,樂乘不能在受辱後,繼續率領趙國將士。

再舉個例子,項羽自詡貴族出身,而劉邦則是無賴出身,楚漢之爭時,劉邦可以不辭而別告別鴻門宴,可以在項羽烹劉太公(劉邦之父)時高喊“分我一杯羹”,然而,項羽卻不能。項羽骨子裏看不上這一套,他滿腦子都是打天下,然後繼續分封諸侯,繼續走貴族路線。

後人可以認爲,劉邦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而項羽是“寧折不彎”的剛烈男子。所以,在項羽兵敗後,他不會回到江東,因爲在江東父老面前他無地自容,他更不會投降,等待他的只有一條路,那就是自戕;他的祖父項燕當年也是一樣。楚人剛烈,項氏祖孫更剛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