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六世秦國君王的故事大家真的瞭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語出西漢政治家賈誼之《過秦論》。賈誼在他的大作中全面闡述了自秦孝公以來秦國曆代君王的奮鬥史及功過成敗,可謂是震古爍今。“六世”指的就是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共六代君王。也就是離秦始皇嬴政最近的六位先祖。

說到功績,秦孝文王最少,可忽略不計,因爲他除去爲父治喪守孝的時間,實際在位只有三天,還沒等施展抱負便去世了。特別是在喪孝期不可以主動發動戰爭,所以對於秉承先祖意志東出的秦孝文王來說有些殘酷,他剛脫下孝服,子孫們又穿上。那麼,六世秦國君王都有那些功績呢?

秦孝公(前381~前338年)重拾秦國的霸主地位

秦國從第一代國君秦襄公開始,經過他本人及後世秦文公、秦憲公、秦武公四代努力,將秦國的勢力範圍拓展到華山一帶。之後繼位的秦穆公不斷開疆拓土,四處征戰,又將秦國的勢力範圍擴至黃河附近。公元前647年,秦穆公打敗晉國,登上秦秋霸主之位。26年之後,秦穆公去世,並將秦國帶入一個長達200餘年的沉寂期。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之後將都城由雍城(今寶雞一代)遷至櫟陽(今西安一帶),並開啓了秦國再次崛起之路。然而,秦獻公在位的20年裏,雖然勵精圖治,國力不斷上升,但並沒改變被魏國壓制的現狀。因爲當時的魏國已經通過“李悝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因此,秦國想要走向強大必效仿魏國。

公元前361年,時年只有21歲的秦孝公登上秦國王位後,便開始招賢納士,廣攬人才,爲變法圖強未雨綢繆。不久,衛國人公孫鞅來到秦國,爲孝公提出了通過變法來實現“霸道”治國的理念。秦孝公歡欣鼓舞、躊躇滿志,任用衛鞅實行變法,於是便誕生了著名的“商鞅變法”。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2張

通過商鞅變法,孝公取得了如下成果:

打破世卿世祿,擴大取才範圍,削弱世家大族和地方勢力,加強了中央集權。

實行軍功制,調動秦國士兵殺敵欲及靠立軍功求取富貴的積極性,有力地提高了秦軍的戰鬥力。

嚴明法律,利用“連坐”與“告奸”兩項制度,有效解決治安混亂問題,讓作奸犯科者無處遁形。

廢除自商朝形成的“井田制”制,解除農民替朝廷無嘗耕種“井字型”中心的一塊“王田”的負擔。另外,還擴大百姓的耕種面積,以此提高糧食產量。

強制分戶,提高朝廷的稅收。

實行“主民”與“客民”的分治法,吸收他國百姓到秦國安家落戶。主民就是指原秦國百姓,秦軍主力兵源多出於此。客民就是指韓、魏、趙、楚等其他國家的百姓,他們來到秦國可享受3年不服勞役,房屋、土地供給等待遇。此舉既充實了秦國人口,也保證了糧食的充盈,而且還緩解兵源緊張問題。

通過上術變法,秦國國力與日俱增,很快變有了抗衡魏國的實力。從公元前354年開始,秦孝公由“內治”轉爲“外戰”,派商鞅率兵數次攻魏,戰無敗績。魏國節節敗退。公元前340年,秦孝公聯合齊、趙,由商鞅領兵再次伐魏,逼迫魏國割河西之地求和,遷都於大梁避戰。總之,秦孝公在位20餘年,有力提升了秦國在其他諸國中的外交地位,再現秦穆公時期睥睨四方之輝煌。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3張

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破解六國之圍堵,確立“王”的尊號

秦惠文王繼位後,雖然第一時間殺掉商鞅,但是他卻大吃秦孝公由商鞅變法帶來的紅利。因此,在繼續執行商鞅變法的各項制度措施後,使秦國國力速迅超越其他諸國。也正是由於秦國鋒芒畢露,幾欲東出,所以引起他國惶惶不安,紛紛聯手抵制秦國。於是縱橫家蘇秦粉墨登場。而秦國當然要突破壓制,所以也給了縱橫家張儀用武之地。

蘇秦憑藉出色的口才,很快說服韓、魏、齊等六國,完成“合縱”之計,致使秦國蟄伏關內15年之久。後來,蘇秦之好友張儀陰差陽錯、幾經周折來到秦國,受到惠文王重用。張儀爲抱秦惠文王的知遇之恩,首先來到母國魏國,以魏國爲突破口,破解六國合縱之約。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4張

張儀的策略就是“先禮後兵”,先勸說魏國主動放棄同秦國的對抗。結果魏王不爲所動。之後,張儀再暗中指使秦國出兵攻魏。魏國被教訓一頓後立刻服軟,但是秦軍撤退後再復強硬。如此反覆多次,魏國逐漸失去其他五國之信任,因此合縱之約出現鬆動。

之後,張儀又通過“獻600裏土地於楚”的手段誆騙楚國同齊國決裂。隨後,張儀又趁熱打鐵,先後出使齊、燕、韓,成功遊說他們放棄合縱抗秦。所以,秦惠文王的最大功績就是用“聯橫”之術破解六國圍堵,使秦國免於被“分食”的危險。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5張

值得一提的是,自秦惠文王之前,各諸侯國的君主還沒有以“王”自稱,因爲他們還在明義上奉周王號令,不能僭越。公元前344年,魏惠王、齊威王首先稱王。前325年,秦惠文君也開始上“王”之尊號。之後,韓、衛、燕、趙、宋等大大小小的國君紛紛稱王。到此,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名實俱亡,各國之間的戰爭也賦予了新的含義——爲統一而戰。

秦武王(前329~前307年)奪鼎,英年早逝,設“丞相制度”垂範後世

得益於父親秦惠文王聯橫之術的成功實施,因此,秦武王繼位後的東出之路暫時沒有障礙。秦武王年輕氣盛、胸心勃勃,欲“車通三川,窺周室”。所以,繼位三年後便派甘茂攻打韓國,奪取宜陽。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又攻佔武遂(今山西運城垣曲一帶),建立攻防據點,兵鋒直逼周王室。然而秦武王性格太過剛猛而極富野心,欲將“禹王九鼎”據爲秦有。結果在彰顯自己武力時因舉鼎受傷而亡。年僅23歲。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6張

儘管秦武王在位時間很短暫,但是他一方面將秦國的強大武力展露無遺,再次震懾關東之國,並讓周王室顏面掃地;另一方面,他設置丞相置位,分左、右二相,進一步完善秦國的官僚體系。同時,“丞相制度”也成爲我國封建王朝官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並一直被沿用至明朝洪武年間。

秦昭襄王(前325~前251)初嘗“稱帝”,打響統一六國的前奏

秦昭襄王是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兄弟,由於秦武王無子嗣,所以在他死後,幾經周折,王位落到了弟弟嬴稷手中。嬴稷是秦國曆史上在位時間的君王,也是發動戰爭最頻繁的一位君王。儘管前期由母親宣太后主政,但是依然沒有影響秦國兼併六國之進程。

從公元前301年到前297年,秦國連續四年進攻楚國,佔楚國八城,迫使楚國不得不再次聯合韓、趙、魏、齊、宋等國共同對抗秦國。

公元前294年,秦昭襄王派白啓、向壽伐韓。次年,白啓擊敗韓魏聯軍,斬首24萬,奪五座城池。

公元前291年,秦昭襄王派白啓出征魏、楚兩國,奪取魏國垣、宛二城。隨後,秦昭襄王又派司馬錯進一步碾壓魏國。魏國無力抵抗,只能向東退守,秦國的勢力範圍不斷向東延生。

公元前288年,志得意滿的秦昭襄王以“西帝”自居,結果引起“東帝”齊湣王的不滿,於是集結六國聯軍攻秦。昭襄王馬上放棄帝號,而齊國又成“衆矢之的”。

公元前285年,秦昭襄王派大將蒙武攻打齊國,奪九城。隨後,秦國又聯合燕、韓、魏、趙、楚攻打齊國,結果齊國被燕國攻佔70餘城。由此,齊國走向衰落,直到秦始皇發動全面統一戰爭時,作爲最後一個被滅亡的國家,再也沒有恢復元氣。

公元前284年,秦國再次攻打魏國,兵鋒直指魏都大梁,幸虧趙國及時援助,才使魏國擺脫滅亡的危險。

公元前282年,秦國又將矛頭對準趙國,連下趙兩城。前280年,白啓奪取趙國光狼城。與此同時,秦昭襄王又派司馬錯開闢南部戰場,佔領楚國鄢、鄧二城。

公元前278年,白啓佔領楚都郢,改設南郡。一年後,秦國又在楚地設黔中郡。

前266年,秦昭襄王施行“遠交近攻”策略,派大將白啓不斷攻打韓國,戰城20餘座。之後,由於韓國以“上黨郡”在秦國與趙國間挑起事端,長平之戰爆發。最終,趙國折損兵馬40餘萬。

長平之戰結束後,秦昭襄王派兵圍攻趙國都城邯鄲,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此時的六國勢力已經被大大削弱。

公元前256年,秦國再次出兵韓、趙兩國,均大有斬獲。隨後,感到岌岌可危的周赧王聯合其他國家,再次圍堵秦國。結果,聯軍很快土崩瓦解,周赧王獻36城及3萬人口向秦國投降。不久,周赧王去世,周朝滅亡,九鼎之八鼎被運到秦國。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在他在位的50餘年裏,秦國用高頻率的戰爭打造了統一六國的堅實基礎。因此,秦昭襄王成爲秦國曆史上最有作爲的君王之一。昭襄王之後,太子安國繼位,是爲秦孝文王。而秦孝文王在守孝一年期滿,繼位僅三天便去世,介於他在位期間沒有功績可述,所以以下不做羅列,直接過渡到秦莊襄王身上。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7張

襄莊襄人生坎坷,養育千古一帝

秦莊襄王經歷比較特殊,他是秦孝文王的中子,早年入趙爲質,生活一度落魄。後來有幸結識鉅商呂不韋,並在呂不韋的極力運作下成功登上秦國王位。但是由於他之前並不受安國君器重,再加上他登位的方式比較特殊,所以備受宗室排擠與大臣們的輕視。因此,秦襄莊爲鞏固王位,必須通過發動戰爭來立威。

公元前249年,秦莊襄王派大將蒙驁率5萬大軍攻打韓國,奪取成皋及滎陽。隨後,秦國在當地設三川郡,致使秦國不僅有了東出的橋頭堡,也有了阻擊六國聯軍進攻的第一道屏障。但是,從攻打韓國的舉動也可以看出秦莊襄王的魄力欠缺之處,因爲當時韓國在六國之中勢力最弱。

離秦始皇最近的六世秦國君王是誰?他們分別有什麼功績? 第8張

蒙驁取勝之後,東周君聯合六國再次圍攻秦國,丞相呂不韋主動請纓領兵出征。其實呂不韋也想通過此戰樹立他在秦國的威信,但是秦莊襄王對精於商賈之利的呂不韋沒有信心,所以並不願意讓其出征。最終,呂不韋信誓旦旦承諾,定然擊退聯軍,就差立下“軍令狀”了。莊襄王無奈,只好允許呂不韋率5萬人馬出征,並與蒙驁協同作戰。最終的結果是,東周君的聯軍不戰自潰,呂不韋“一戰成名”。

其實呂不韋並沒有什麼高深的用兵韜略,他的精明之處在於能夠洞悉聯軍“一盤散沙”的實質。因此才能會不費吹灰之力擊退20萬聯軍。不管怎麼說,秦莊襄王通過攻韓及擊退東周君兩次戰爭樹立起了威嚴。

公元前248年,秦莊襄王派蒙驁連續進攻趙國,先後奪取太原、榆次、新城、狼孟等30餘城。同年,蒙驁還攻克了魏國的高都、汲等地。另一路由王齕率領的人馬則攻取了上黨、晉陽等地。秦國一連串的舉動再次引發六國惶恐,於是在公元前247年,除齊國外的其他五國再次結盟反攻秦國。結果五國聯軍取勝,將秦軍打回函谷關。同年,秦莊襄去世,嬴政繼位。

縱觀秦莊襄王在位的三年,雖然他的功績不太顯赫,但是他卻養育出秦始皇嬴政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不可否認,嬴政之所以能統一六國,與前面“六世”先王打下的基礎密不可分。因此纔有了“奮六世之餘烈”之說。

嬴政13歲繼承王位,22歲親政,之後便緊鑼密鼓發動兼併六國的戰爭。於公元前229年滅韓、前228年滅趙、前225年滅魏、前223 年滅楚、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統一中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