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武宗李炎簡介:李炎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哪些改革?

唐武宗李炎簡介:李炎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哪些改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帝王李炎生平有哪些經歷?李炎最後的結局怎麼樣?李炎是怎麼死的?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武宗李炎簡介:

唐武宗(公元814年7月1日―公元846年4月22日),本名李瀍,後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封潁王,累加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吏部尚書。公元840年正月,文宗病重,仇士良、魚弘志矯詔廢皇太子,立李瀍爲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會昌。武宗在位時,任用李德裕爲相,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一些改革。

唐武宗李炎簡介:李炎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哪些改革?

公元843年(會昌三年),澤潞鎮節度使劉從諫死,其侄劉稹欲襲位割據。武宗採納李德裕的建議,命諸道出兵征討。次年,劉稹爲部下所殺,叛亂平息。李炎崇信道教,且鑑於佛教勢力氾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極力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於公元845(會昌五年)年下令拆毀佛寺,並派御史分道督察。經數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餘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於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

唐武宗李炎生平經歷介紹:

李炎在位七年,對內打擊藩鎮和佛教,對外擊敗回鶻,加強了中央集權,唐朝一度出現中興局面,史稱"會昌中興"。文宗即位以後,一度想立長兄敬宗皇帝的兒子晉王普爲嗣,不幸的是晉王普於太和二年(828)六月5歲時夭折,文宗追賜他皇太子的名號。一直到了太和六年十月,他立了自己的兒子魯王永爲太子,第二年八月舉行了冊禮文宗的楊妃不滿意太子永,一直謀求廢掉他,因爲朝廷上阻力重重沒有成功,但太子永在開成三年(838)十月暴死,使此事劃上了句號。

太子的死使文宗很是傷感,認爲自己枉爲天子卻不能保全兒子的性命,他除了追賜兒子爲“莊恪太子”外,還把火氣發到太子身邊的宮人身上,從此文宗也抑鬱成疾。開成四年十月,文宗沒有同意楊妃立弟弟安王溶的提議,而是立了敬宗的第六子陳王成美爲太子,還沒有來得及行冊禮,文宗就一病不起了。開成五年正月初二,文宗密旨宦官樞密使劉弘逸與宰相李珏等奉太子監國。

但是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仇士良、魚弘志爲貪擁立之功,以太子年幼多病難當重任爲由,提出重立皇太子。宰相李珏據理力爭,也奈何不了手握神策軍的仇士良、魚弘志,他們假傳聖旨,將文宗的五弟潁王瀍立爲皇太弟,從十六宅迎入宮中。太子成美仍然以陳王的爵位退居藩王府邸。文宗駕崩之後,潁王柩前即位,這就是唐武宗。武宗即位後,將已過世的生母韋氏追冊爲皇太后。

唐武宗李炎簡介:李炎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哪些改革? 第2張

他讀書雖然不如文宗,但是他更能知人善任,而且也似乎少了一些書生意氣和迂腐,能夠面對現實,很多時候他敢於向宰相當面認錯,尤其是他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使得他們君臣在會昌年間內憂外患交織的時刻,能夠沉着應付,渡過難關。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脅迫下,大開殺戒。文宗的妃子楊氏、陳王成美、安王溶等潛在的政治對手均被賜死。在開成五年(840)八月爲文宗舉行的安葬典禮上,仇士良又把樞密使劉弘逸等殺死,以解除對其權勢所造成的威脅。

宰相李珏、楊嗣覆被罷相貶往外地,武宗本來已經下令將二人處死,但在李德裕的強烈請求下,赦免了他們的性命。仇士良等人因有擁立之功,在朝廷上很是跋扈,他們見皇帝十分信任李德裕,便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卻被武宗巧妙地化解了.。武宗之世,重用宰相平定了河東地區澤潞鎮節度使劉稹的叛亂,成爲這一時期常常爲人稱頌的政績。從憲宗元和時期延續下來的朝廷官員的朋黨之爭,仍然十分激烈。

穆、敬、文、武諸朝,逐步形成了所謂的“牛李黨爭”。牛黨一派以牛僧孺爲首,主要成員有李宗閔、楊嗣復、李珏等;李黨一派以李德裕爲首,主要成員有鄭覃等。牛李兩黨在出身上,前者重進士,後者重門第。在朝廷議政之際,兩黨成員往往互相攻擊,意氣用事,是非蜂起。他們之間似乎也沒有原則性的政見分歧,無疑進一步加深了唐朝政治的危機。李德裕主張對藩鎮武力討伐,派兵戍守邊境,支持武宗的治國理政,給當時的朝廷帶來了一些新內容

他還能夠在武宗面前替牛黨的楊嗣復、李珏求情,說明了李德裕的個人政治魅力。所以,李德裕在宣宗時期被罷貶到崖州(今海南瓊山)時,有“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的說法。這一場歷時達40年之久的黨派之爭,最終以李德裕的貶死而告終結。會昌元年(841)九月,盧龍軍亂,陳行泰殺節度使史元忠,自主留後,遣監軍傔以軍中大將名義上表朝廷求節鉞。後雄武軍使張仲武請發兵進擊張絳,武宗恩准,遂以張仲武知盧龍留後。李德裕採取了正確的策略,很快地平定了盧龍軍亂。

在平定了盧龍軍亂不久,又發生了昭義鎮對抗朝廷的事件。會昌三年(843)四月,昭義節度使劉從諫病死,其侄劉稹欲仿效河朔三鎮慣例,要求襲任節度使職務。李德裕則力排衆議,堅決主張討伐。李德裕還向武宗分析當時的軍事形勢。武宗聽了,決定對昭義鎮用兵。李德裕奉命起草詔書,諭令成德節度使王元逵、魏博節度使何弘敬要爲朝廷立功,爲後代造福,二鎮表示奉詔。接着便命王元逵爲澤潞北面招討使,何弘敬爲南面招討使,與河陽節度使王茂元、河東節度使劉沔、河中節度使陳夷行合力討伐,並決定於七月中旬,各道兵馬一齊進發。

唐武宗李炎簡介:李炎對唐朝後期的弊政做了哪些改革? 第3張

李德裕運籌帷幄,指揮若定。他隨時注意前線作戰的進展情況,善於抓住薄弱環節,及時正確地處理一些軍務。李德裕聽取了鎮州奏事官高迪的意見,曾有效地對付了叛軍的“偷兵術”,並令鎮、魏兵“進營據其要害”;他還聽取了劉稹心腹、降將高文端的合圍澤州、斷絕固鎮寨水道和招降鄜州守將王釗的建議,都取得了成功。李德裕排除了一個又一個的障礙,加快了討叛戰爭的進度。八月,邢、洺、磁三州先後投降。劉稹的部將郭誼、王協見勢不妙,遂謀殺了劉稹,投降唐軍以贖罪。

唐武宗李炎是怎麼死的?

會昌六年(846)的新年朝會,由於武宗病重也沒有舉行。這時候,道士們依然編造鬼話欺騙他。他們告訴武宗,生病是因爲皇帝的名字“瀍”從“水”,與唐朝崇尚土德不合。土勝水,“瀍”名被土德所剋制,所以不利,應該改名爲“炎”,炎從“火”,與土德相合,可以消除災禍。

然而,改名並沒有給他帶來鴻運,且病情日漸加重,旬日之間口不能言,宰相李德裕等請求覲見,也沒有得到允許。會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即改名之後的12天,宮中就傳出了武宗駕崩的消息。他的妃子王氏殉節自縊而死。武宗成爲太宗、憲宗、穆宗、敬宗之後,又一位因爲服食仙丹妙藥而死的皇帝。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