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唐中宗和武則天,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唐中宗李顯是武則天與高宗李治的嫡三子。由於武則天的專權強勢,李顯兩度被立爲太子、兩度登上帝位,命運也是跌宕起伏,波折不斷。

武則天與高宗李治嫡生四子,分別爲長子代王李弘、次子潞王李賢、三子李顯和四子李旦。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長子李弘天資聰穎,仁孝謙謹,在三歲即被冊立爲太子。但李弘在二十三歲時猝死於洛陽合璧宮綺雲殿。

關於李弘的死因,史書中記載的也是衆說紛紜。

據《舊唐書》的記載,李弘是體弱多病,患“癆瘵”而亡。“癆瘵”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肺結核。《唐實錄》也持李弘是病死之說。

而肅宗時期的《唐歷》則稱李弘“失愛於天后,不以壽終”。同時期的大臣李泌則直接指出武則天鴆殺了李弘,《唐會要》和《新唐書》也持此說。

李弘死後,武則天的次子李賢被立爲太子。李賢在監國期間,遭到母親武后的猜忌,與母親關係緊張。

680年,武后以謀逆罪爲名,將李賢廢爲庶人,流放巴州。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2張

四年之後,年僅二十九歲的李賢被逼自盡。

在李賢被廢爲庶人的第二天,武則天平庸的第三子李顯被冊立爲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於洛陽貞觀殿,二十七歲的太子李顯即皇帝位,是爲唐中宗。

李顯即位後,武則天被尊爲皇太后,掌握朝政實權,平庸無能的李顯成爲傀儡。

不過,李顯只在皇位呆上了55天,就因爲想要提拔岳父韋玄貞,惹惱了武則天,被武則天廢爲廬陵王,趕出了長安。

李顯被廢后,先後軟禁於湖北均州、房州,顛沛流離十四年,過着心驚膽戰的日子,甚至一度想要自殺。

在李顯被趕下皇位的第二天,武則天立二十二歲的四子豫王李旦爲帝,是爲睿宗,這個睿宗李旦仍然是武則天的傀儡。

在武則天平定揚州徐敬業兵變、李唐宗室反武兵變後,侍御史傅遊藝善揣上意,率九百百姓勸進武則天爲帝。

睿宗李旦被形勢所逼,保命要緊,趕緊上表自願退位,請武則天稱帝。

公元690年,武則天終於登上皇位,改唐爲周,尊號聖神皇帝,當時的武則天已67歲高齡。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3張

聖曆元年(698年),當時的武則天已75歲,不得不考慮立儲大事。

當時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對武則天也阿諛奉承,意圖謀求太子之位。武則天也被他的馬屁拍得暈頭轉向,到底是立侄還是立子爲儲,拿不定主意。

這時宰相狄仁傑爲武則天捋清了思路。

狄仁傑稱,陛下坐擁的江山承自李唐,高宗皇帝臨終將江山託付與您。此時您若將江山傳與外人,有違天意,有負李唐。再者,血濃與水,若立子爲儲,您必會受子孫後世的供奉。但是立侄呢?沒有聽說過太廟裏供奉着姑母的!

狄仁傑是武則天最爲信任的大臣,狄仁傑這一番入情入理的勸諫還真是觸動了武則天。

聖曆元年(698年),流放14年之久的李顯被召還洛陽,再次被立爲太子。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4張

此時的武則天有李顯和李旦兩個兒子,爲什麼會立李顯爲皇儲呢?精明的武則天自有她的考量。

李顯流放湖北十餘年,早已和朝中權臣斷了聯繫,可以說在朝中並沒有什麼人脈。在這一點上,李旦就不同了,他一直是忠於李唐的大臣們擁戴的對象。

所以,權力慾極強的武則天選擇了更易於控制的李顯作爲儲君。在李旦上書主動讓賢的情況下,武則天順水推舟,立廬陵王李顯爲太子。

李顯被複立爲太子時,武則天已75歲,可是直到她82時,仍貪戀權勢,無退位之意。而晚年的武則天沉湎享樂,垂暮之年寵愛張昌宗、張易之哥倆。

這哥倆憑藉武則天的寵信,干預朝政,成了武則天的眼線,連太子李顯、相王李顯和太平公主公主兄妹三人都不放在眼中。

由於二張兄弟的亂政,朝中大臣擔憂二張若與武氏聯手,則朝政將失去控制。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武則天儘快傳位於李顯。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二張趁機切斷了武則天與外界的聯繫。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5張

爲了防止二張亂政,宰相張柬之等五大臣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了張氏兄弟,逼迫武則天退位。

政變次日,武則天被迫下令由太子李顯監國。政變後的第四天,李顯在事隔21年後,再度登上帝位。

在神龍政變後的年底,武則天病逝於上陽宮仙居殿。武則天在臨終前遺詔歸葬乾陵,與高宗合葬。

由於武則天主政期間對李唐宗室大加殺戮,改唐爲周,叛經離道,因此她歸葬於乾陵的遺詔遭到朝臣的反對。

但中宗李顯還是力排衆議,完成了母親武則天歸陵的遺願。中宗李顯與母親武則天一生恩怨不斷,難分難解,他爲何要達成武則天的這一遺願呢?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6張

武則天是李顯的母親,李顯對於母親,肯定是有親情的。當時武則天退位後,心情消沉,面容憔悴,迅速衰老,李顯見到母親的蒼老容貌,就很吃驚。武則天又哭訴把李顯立爲太子,如今卻被五賊(參與神龍政變五王)所害,淪落至此。說得李顯悲泣不已,拜謝死罪。可見,李顯對母親,還是有親情的。但李顯將武則天歸陵,除了親情因素外,更多的是當時情勢的需要。

神龍政變後,朝廷上出現了主弱臣強的局面。神龍政變的主導者五王在政變後都被封爲王,相王李旦進封安國相王,太平公主進封鎮國太平公主,朝政實權都掌控在這些人手中。而中宗李顯則孤掌難鳴,在朝中勢單力薄,這是任何一位帝王所不願見到的局面。

所以,爲了打壓政變功臣的勢力,必須推崇母親武則天的地位,淡化神龍政變的作用。

李顯即位後,發佈了即位赦文。在該赦文中,李顯對武則天倍加尊崇。對於武則天稱帝,李顯稱是爲了平定徐敬業作亂。在平定徐敬業之亂後,武則天又將帝位禪讓於李顯。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7張

在李顯的赦文中,武則天的改唐爲周被說成順承天意,爲了平定作亂。而李顯又強調自己的帝位來自母親的禪讓,更說明自己取得帝位的合法性,根本沒有神龍政變五大臣什麼事。

事實上,武則天在退位後,地位依然尊崇,居於豪華的上陽宮,還被李顯尊爲“則天大聖皇帝”。

李顯尊崇武則天,也有利於再次重用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李顯在即位後,爲了培植自己的實力,立即重用武三思來對付五大臣。

神龍元年十一月,武則天以82歲高齡逝於上陽宮仙居殿,臨終遺制袝廟、歸陵、去帝號。這表明武則天最終放棄了一生追求的帝王權勢,最終以高宗皇后的身份迴歸李唐。

說說唐中宗和武則天的恩怨 李顯爲什麼還把武則天葬在乾陵 第8張

而中宗李顯也是力排衆議,將母親歸陵乾陵。因爲李顯號稱其皇位來自於母親的禪讓,只有確立了武則天的正統的李唐身份,李顯的即位才具有合法性。

如果武則天定性爲篡唐立周,不能歸葬乾陵,那麼這不正是說明了李顯能夠即皇帝位,是神龍政變五大臣的功勞嗎?

所以說,爲了培植自己的勢力,削弱神龍政變功臣的作用,中宗李顯在武則天生前對其倍加尊崇。在武則天死後,更是頌揚武則天“英才遠略、鴻業大勳”,併力排衆議,將武則天歸葬乾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