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是怎麼對待武則天的?武則天晚年生活揭祕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是怎麼對待武則天的?武則天晚年生活揭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李顯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曾經給皇太子李弘修建了具有皇帝陵墓規模和陪葬方式的恭陵,以表達自己痛失愛子的悲切心情。

而中宗李顯在恢復帝位之後,對自己的兒子李重潤和女兒李仙蕙重建了懿德太子陵和永泰公主陵(號墓爲陵)。這種行爲卻明顯傳達出了李唐江山政治上的復興和對武周勢力進行打壓的政治信號。

唐中宗李顯復位後是怎麼對待武則天的?武則天晚年生活揭祕

懿德太子李重潤是唐中宗李顯的長子,永泰公主李仙蕙是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這兄妹二人都因對祖母武則天不滿,701年被杖殺而死,葬在東都洛陽。李重潤時年十九歲,李仙蕙年僅十七歲。

705年,李顯復位後,不滿母后武則天的殘忍與霸道,立即追封兒子李重潤爲“懿德太子”,追封女兒李仙蕙爲“永泰公主”。706年,中宗李顯把兒子和女兒的墓葬由洛陽遷至父親的乾陵陪葬,以帝王的禮制和規格修建墓葬,又一次實踐了唐代“號墓爲陵”的葬式。

懿德太子墓的平面佈局和墓室結構都是模仿帝王宮殿設計而成,陵園南北長256米,東西寬214米,地面門闕遺址、獻殿遺址和華表、石獅等至今依舊透射着帝王之氣。他的墓道呈斜坡狀,長達100米,有6個門洞、7個天井、8個小龕、建有前後甬道和穹隆頂的前後墓室。墓道過洞象徵宮城門、宮門和殿門,前後墓室象徵着前朝後寢,墓道中有大量的壁畫,沒有使用墓誌而使用了帝王專屬的哀冊(文體的一種,頌揚帝王﹑后妃生前功德的韻文,埋於陵墓之中)。

李顯給女兒的身後依舊是帝王之尊,他按照帝陵形制修建女兒的陵墓。永泰公主陵規模宏大,整個陵園南北長363米,東西寬220米,佔地近8萬平方米。墓冢封土呈現覆鬥形態,夯土築成,現在依然高達14米,底部邊長56米。墓道全長88米,由過洞、天井、壁龕,前後甬道和前後墓室組成。在遭到歷史上的盜掘之後,上世紀六十年代,永泰公主陵仍然出土了一千三百多件文物

懿德太子李重潤和永泰公主李仙蕙是武則天和李唐集團斡旋交手時的犧牲品。我們有理由相信,李顯後來對兒女們實施號墓爲陵的葬制,除了要表達自己對子女遭遇的哀憐悲痛之情外,似乎他通過陵墓修建發出了要進一步打擊武周勢力的信號,陵墓成爲政治宣言的代言人。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