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晉文公與楚軍交戰時,開戰前爲何要後退九十里?

晉文公與楚軍交戰時,開戰前爲何要後退九十里?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晉文公與楚軍交戰爲什麼還沒開打就後退九十里,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這是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出自《左傳》,講的是春秋時期晉國與楚國之間的戰爭故事。“舍”是古代的長度單位,一舍等於三十里,“退避三舍”就是後退九十里。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在沒有登基之前,由於晉國發生內亂,被迫在外流亡了19年。當他流亡到楚國時,楚國國君楚成王認爲他歷經磨難卻沒有失去志向,將來一定能成就大事,對他非常尊重,當作貴客款待。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席上與重耳閒聊,無意中說:“如果你回到晉國,當上了國君,怎麼報答我今天對你的恩情呢?”重耳答道:“如果我能回到晉國當上國君,今後晉國和楚國不幸在戰場上相見,我一定讓軍隊後退九十里,以報答您的恩情;如果這樣也非打不可,我就只好認真和您打一場大仗了。”聽完這個回答,楚成王並沒有生氣,最終客氣地送走了重耳一行人。

晉文公與楚軍交戰時,開戰前爲何要後退九十里?

晉文公與羣臣雕像,位於山西侯馬。

後來,重耳果然回到晉國登基,成爲晉文公。約公元前632年,晉國和楚國爲了爭奪中原霸權,兵戎相見。楚國大將成得臣派人向晉文公傳話:“當年您說要後退九十里報答楚國的恩情,今天怎麼實現這句話呢?”晉國將士都很憤怒,認爲楚軍是在侮辱挑釁。但晉文公認爲既然早有承諾,就應該兌現諾言,而且主動後退,可以避開楚軍的鋒芒,於是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楚軍步步進逼,雙方在城濮(在今山東鄄城)戰場對峙。

決戰當天,晉軍針對楚軍左右兩翼薄弱的特點展開進攻。進攻楚軍右翼的晉軍把戰馬蒙上虎皮,衝入戰場,楚軍右翼頓時驚慌失措,一觸即潰;進攻楚軍左翼的晉軍則採取誘敵深入的戰略,使楚軍陷入重圍,一敗塗地。楚軍遭受重大失敗,潰不成軍;楚成王大怒之下,下令讓成得臣自殺。“城濮之戰”使晉國成功戰勝楚國,成爲中原霸主。

晉文公與楚軍交戰時,開戰前爲何要後退九十里? 第2張

在“城濮之戰”中,晉文公“退避三舍”是非常重要的軍事策略:一方面,既兌現了當年對楚國的承諾,避免晉國在道義上陷入失信的境地;另一方面,又避開了楚軍鋒芒,實現了以逸待勞。楚軍以爲晉軍軟弱怯戰,驕傲自大,沒有仔細分析戰場形勢,最終導致失敗。後來,“退避三舍”成爲戰爭中“以退爲進”“後發制人”的代名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