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伍子胥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春秋時期,君弱而臣強,衰弱的周王室難以對各諸侯國進行有效控制,權威盡失。一些較大的諸侯國開始進行土地擴張,吞併周圍弱小的勢力,而強大的諸侯國之間,也開始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與較量。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大家熟知的春秋五霸並不是指諸侯國或勢力集團,而是指春秋時期的五位諸侯王,他們的地位、身份並不等同,只是在諸侯爭霸中最具有代表性。而這五人,在各史學典籍、史家學者中的看法莫衷一是、不盡相同,唯有楚莊王是公認的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前,楚國一直被中原各諸侯國認爲是蠻夷之地,被排除在華夏文明之外,而自楚莊王始,楚國開始強大,成爲不可小覷的強大勢力之一。而我們今天所討論的主角,便是楚人伍子胥。

伍子胥是楚國人,卻是吳國的大夫、軍事家,這又是爲什麼呢?其實在先秦時期,國家的觀念還比較淡薄,況且在連年的諸侯戰爭中,孕育出許多學說、學派,更有許多著名的集大成者,故有“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說。各學派的代表人物如儒家孔子、孟子,兵家孫子,法家韓非子……他們遊說各國,推行自家之法。秦國秦孝公時期的宰相商鞅就是衛國人,之後的張儀、範睢也是魏國人,這樣的事例有許多,所謂“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學而優則仕”,在那個大爭之世,誰不是胸懷大志,想要一展宏圖抱負。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第2張

但是,伍子胥的境況與大部分人不同,他不是爲了推行自己的學說,也不是爲了利益、官職,而是爲了盡孝,爲了復仇。伍子胥出生於公元前559年,楚國君王之位傳到楚平王手中。時伍子胥的父親伍奢爲楚國太子的太傅(即太子的老師),可好景不長,太子被費無忌誣陷,伍奢自然也受到牽連。楚平王將伍子胥的哥哥連同其父一同殺害,伍子胥僥倖逃脫,帶着憤恨奔吳復仇。

伍子胥的復仇之路並不順利,當時吳王僚剛剛繼位,縱然吳楚之間有數次衝突,但爲了鞏固剛到手的皇位和朝中勢力,吳王僚並未傾力進攻。伍子胥遂上書勸諫道:“吳軍已經攻破楚國的鐘離、居巢,此時一鼓作氣定能攻滅楚國。”公子光(闔閭)知道此事後,卻對吳王說:“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都是被楚平王殺害的,他勸您討伐楚國不過是爲了私仇罷了,攻打楚國還需從長計議。”伍子胥自知公子光有野心,想要謀害吳王僚自立爲王,於是便把刺客專諸推薦給公子光助其奪位,才能達到自身的到目的。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第3張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吳王僚趁機派遣部隊進攻楚國。公子光知道時機已到,遂假意置辦酒席宴請吳王僚,實則暗中埋伏大量武士,並派遣專諸藏匕首於魚腹之中進獻(中國歷史上著名“ 魚腸劍”的來歷),當場刺殺了吳王僚,這便是有名的歷史故事“專諸刺王僚”。闔閭稱王后,志得意滿,召伍子胥賜官行人,與他共商國事。

此後數年,吳王闔閭採用伍子胥和孫武的計策,兵分兩路襲擾楚軍,終在公元前506年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楚昭王倉皇逃跑。伍子胥攻進郢都後,不見楚昭王,遂掘開楚平王的墳墓,挖出屍體,鞭屍三百。此後伍子胥成吳霸業,世人聞伍子胥“掘墳鞭屍”之事,竟接連拍手叫好,這又是爲何?

伍子胥爲什麼要帶兵滅掉楚國?自古忠孝兩難全 第4張

筆者認爲,自古忠孝難兩全,但“孝”字應排在“忠”字的前面。漢代的選官制度爲察舉制“舉孝廉”,只有盡孝才能被推薦入士做官。西晉李密上奏《陳情表》,表示盡孝之後,才能爲官盡忠,晉武帝不但沒有責罰他,還對他的做法頗爲讚賞。再者,俗話說 “你不仁,我不義”,楚平王只因讒言就殺害伍子胥的父兄,對伍子胥何談仁義,所謂“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大意如此,所以伍子胥倒行逆施爲親人報仇自然爲世人稱讚。

“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在歷史上雖然並不罕見,但大家都知曉那是愚忠,而能隱忍併成就功名,快意恩仇的“烈丈夫”伍子胥也必將爲歷史和人民所銘記。”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