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向秀爲何在做官後嗎,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向秀爲何在做官後嗎,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向秀的故事。

向秀是魏晉時期"竹林七賢"之一,隱居在河南輝縣一帶竹林之下,喝酒、縱歌,主張"越名教而任自然”,在生活不拘小節,肆意酣暢,好不痛快。

向秀喜談"老莊",見解高凡,與山濤、嵇康等人關係最好,閒暇時就在家裏打鐵自娛。經常是向秀鼓風,嵇康掌錘,旁若無人,自得其樂。

向秀爲何在做官後嗎,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後來嵇康遭人陷害,被司馬昭處死,向秀悲痛萬分,但也明白了在強權面前,不能硬頂硬抗的道理,於是就應司馬昭之詔,來到到了洛陽。

司馬昭問他:"聽說你常懷`箕山之志’,甘願像古人那樣隱居,爲什麼又來見我了?"向秀說:"像`巢、由’(古代隱士)這樣捐介之人,哪知道帝堯求賢若渴的心情?"司馬昭聽後很滿意,就讓他做了黃門侍郎。

有人說向秀談老莊超然物外,最終還是當了朝廷的大官,很虛僞。依我看這恰恰是他精通了"上善若水""順其自然"的道理,因爲在那樣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明哲保身才是符合老莊之道的。

向秀爲何在做官後嗎,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第2張

在做了官後,向秀在朝不任職,只掛名不做事,採取了消極無爲的處世態度。

不過,在這段時間,向秀從《莊子消遙遊》裏大鵬與鷃雀的描述中有了不同前人的感悟:消遙是生命存在的最佳境界,又是本性的一種滿足,不管處境有多不同,如滿足了自己的本性,那消遙本身並沒有什差別的。就如在金牀或木牀上睡覺,睡着後都是一樣的感覺。

向秀從兩個反差巨大的意向當中,能發現本質的平等,即逍遙只需性分自足,得其所待,凡人與"至人"都可以"同於大通"。怪不得被世人譽爲"妙析奇致,大暢玄風"呢!他的思想確實能使"讀之者超然心悟"。

向秀爲何在做官後嗎,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第3張

看來,在竹林隱逸時,他整天忙於打鐵、喝酒,而做了官後,反而更有時間去體會和揣摩人生了。

總的來說,向秀的逍遙哲學,既能滿足"身在廟堂,心在山林"的士大夫心理需要,也能滿足“居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林下隱士的人格理想,因此很容易被後人接受、繼承併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