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民族英雄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到後過得如何?

民族英雄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到後過得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林則徐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道光二十年(1840年)7月,由於林則徐在廣州嚴密佈防,進犯廣東的英軍無機可乘,轉而沿海北上,於同月5日攻佔定海後,繼續北上,於8月9日抵達天津大沽口。

抗英形勢的急轉直下,使道光皇帝對林則徐由禁菸之初的極度讚賞轉變爲要把時局的險惡急於甩鍋林則徐。

8月6日,兩江總督伊里布被委任爲欽差大臣赴浙,道光帝曾密囑其查訪英寇進犯的根本原因,是因爲“絕其貿易”或是“燒其鴉片”。道光帝實際上此時已把戰爭的責任扣在林則徐的頭上了。

由於直隸總督、欽差大臣琦善、靖逆將軍奕山等妥協派的誣陷,林則徐在道光二十年9月便被革職,次年5月又被降爲四品卿銜,赴鎮海籌防。在奕山廣州戰敗投降後,道光帝又指責林則徐就職廣州時疏於防務,把廣州慘敗的責任又甩鍋給林則徐,並下令革去林則徐的四品卿銜,發配伊犁效力贖罪。

民族英雄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到後過得如何?

滿腔愛國熱忱的林則徐,最後卻成爲道光帝及妥協派的替罪羊,這也令一些正直的朝臣不平。

道光帝在1841年6月下旨將林則徐發配伊犁,同年8月豫、皖兩地發生了黃河水災。

林則徐的好友、軍機大臣王鼎領銜前往豫皖治水。由於林則徐有治水經驗,王鼎也想借此阻止林則徐遠赴伊犁,所以他上書道光帝希望林則徐能協助其治理水務,道光帝准奏。

經過半年多的艱苦工作,林則徐協助王鼎成功治理了水患。所有參與治理水務的官員都獲得獎賞,王鼎也上書道光帝請求減輕林則徐的罪責,不要再將林則徐發配伊犁了。但道光皇帝卻鐵了心,還是堅持將林則徐發往伊犁。

1842年8月,林則徐在西安惜別妻子與長子林汝舟,在次子林聰彝、三子林拱樞的陪侍下,踏上了前往伊犁的西行之路。

林則徐雖遭貶謫,但他不計個人得失禁菸抗英的愛國之舉,使他的人望極高。在西行的途中,沿途的各地官員都給予了林則徐很高的禮遇。陝甘總督富呢揚阿、甘肅布政使程德潤、甘州知府李羲堂、安西州知州黃文炳等都曾熱情款待林則徐。古浪縣令陳世鎔非常仰慕林則徐,在林則徐途經古浪縣城時,陳世鎔離城三十里外親自恭迎林則徐。

從西安起程四個月之後,林則徐一行於1842年年底到達伊犁的惠遠城。

在惠遠,迎接林則徐的是鄧廷楨和伊犁參贊大臣慶昌等人。

鄧廷楨是前兩廣總督,是林則徐在禁菸抗英中並肩戰鬥的戰友,被先期貶謫入疆。此時,兩位戰友相逢於邊陲,英雄相惺,心中不勝唏噓。

民族英雄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到後過得如何? 第2張

當時任職伊犁將軍的是滿洲正黃旗人布彥泰。布彥泰在嘉慶年間便出任伊犁領隊大臣,並先後兩度擔任伊犁將軍,紮根邊疆30餘年,期間多次平定叛亂,爲穩定邊疆、安定民心做出了大量工作。

伊犁將軍布彥泰是一位很有才幹的能臣,他對林則徐也非常仰慕。林則徐雖然是“戴罪”被貶往伊犁,但布彥泰對林則徐非常尊重,對林則徐的生活也非常照顧。在林則徐抵達惠遠的次日,布彥泰就命人給林則徐送來米、面、豬肉、羊肉等生活用品。

林則徐對布彥泰的評價也很好。在給家人的信中,林則徐稱布彥泰“人才儒雅,公事亦甚明練”。

布彥泰非常信任林則徐,委派林則徐掌管糧餉處事務。糧餉處管轄錢糧分發及賬務的造冊和報銷。所以,林則徐的職責非常重要。

此時,朝廷由於財政吃緊,道光帝決定在邊疆開發屯墾,增加收入。伊犁將軍布彥泰籌劃開墾阿齊烏蘇地區。

阿齊烏蘇原爲清朝八旗兵的兵屯之地,由於此地缺水,後來被廢棄。布彥泰決定引喀什河水濟阿齊烏蘇。

但阿齊烏蘇的水利設施非常薄弱,重新修建水渠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這時,林則徐向布彥泰表示,自己願出資捐助修建阿齊烏蘇的引水工程。此建議得到了布彥泰的大力支持。

此時的林則徐已年近60歲,可是他不顧年老體弱,仍然親自奔波於墾田一線,帶領民衆修建水渠,成功將喀什河水引入阿齊烏蘇,解決了當地種植的缺水問題。這條被當地人稱作“林公渠”的水渠,在建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仍發揮着引水灌溉的作用,造福當地百姓。

至1844年,在林則徐的艱苦努力下,邊疆的墾田已達十萬餘畝,並且水利設施完備,布彥泰因此受到朝廷的嘉獎。

此時布彥泰並沒有忘記屯墾的首功之臣林則徐。他向朝廷奏稱,林則徐聰明卻不浮誇,學問淵博卻不拘泥,實爲歷練老成的難得人才。朝廷棄之不用,殊爲可惜。因此請求朝廷“棄瑕錄用”林則徐。

但此時由於阿克蘇辦事大臣輯瑞未經朝廷批准,擅自招收回人復墾,烏什辦事大臣又奏請朝廷裁撤屯兵,招收回人耕種。如此一來,勢必造成回漢雜處。這讓道光帝十分震怒和不安,擔心日後流弊,釀出事端。

道光帝於是查辦了輯瑞,派伊犁參贊大臣達洪阿赴南疆阿克蘇等地巡視。由於達洪阿突患疾病無法赴職,這時在布彥泰的保薦下,道光帝命林則徐接替達洪阿與喀喇沙爾辦事大臣全慶考察阿克蘇等地。

在遍行三萬裏,完成了對南疆八城的考察後,林則徐又回到北疆的吐魯番和哈密繼續墾田,大力推廣坎兒井。

林則徐遭流放戍邊,依然心繫朝廷,不顧年老體弱,墾田的同時又提出加強西部防禦力量。林則徐以國家爲重的忘我精神令伊犁將軍布彥泰對其深爲敬重,平日裏對林則徐生活照顧有加,還多次向朝廷舉薦林則徐。

1845年10月,已滿60歲的林則徐在流放伊犁三年後,終於等來了道光帝召其回京的調令。林則徐被授以五品京堂補用。

在回京行至甘肅玉門縣的途中,林則徐又接旨被賜三品頂戴出任代理陝甘總督。此時的新任陝甘總督正是原伊犁將軍布彥泰。由於布彥泰尚未到任,暫由林則徐署理此職。

民族英雄林則徐,被髮配伊犁到後過得如何? 第3張

1846年4月,布彥泰到職後,林則徐的老友、先期由伊犁返京的陝西巡撫鄧廷楨病逝於任上。陝西巡撫的空缺便由林則徐補上。

此後,林則徐歷任陝西巡撫、雲貴總督等職。由於年老體弱,加上1847年林則徐的夫人病逝於昆明,對林則徐精神打擊很大,林則徐的健康每況愈下,不得已於1849年向朝廷申請病退,得到道光帝的批准。

道光帝在1850年駕崩後,咸豐帝即位。爲應付廣西一帶的起事,林則徐又被重新起用,出任欽差大臣,赴廣西就任。

林則徐烈士暮年,仍不忘國憂,在接旨4天后,便匆匆起程。

但是,林則徐在行至廣東潮州揭陽時,勞累過度,導致舊疾疝氣復發,又患痢疾,於1850年11月22日病逝於潮州。

林則徐一生宦海沉浮,忠貞爲國。雖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仍不忘初心,爲國鞠躬盡瘁。他的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詮釋了他死而後已的一生。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