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時間長河不停的流淌,歷史在不停的發展,讓小編帶大家撥開歷史的迷霧,回到那刀光劍影的年代,看看姚崇的故事。

房玄齡、杜如晦、宋璟這三位的大名相信很多瞭解過大唐歷史的讀者都聽過吧,他們三人皆名列“唐朝四大賢相”。

嗯?不是“唐朝四大賢相”嗎,還有一個是誰?

“唐朝四大賢相”中的最後一位,名聲遠不及爲唐太宗立下定策之功,分別位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第五和第三的房玄齡和杜如晦,也不及一生溫潤如玉,受盡世人尊崇,協助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宋璟。最後一位的名字叫做姚崇,再說他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三人的功績,再看看姚崇的功績,聊一聊他憑什麼能與房玄齡、杜如晦、宋璟三人並稱“唐朝四大賢相”?

杜如晦,京兆人士,二十歲之時被徵辟爲隋朝的預備官員,出任滏陽縣尉,但是不久因爲隋煬帝對外戰爭不斷,加上濫用民力,又在屢次征討高句麗的戰役中落敗,導致國內民不聊生,一場風暴正在醞釀之中,杜如晦預見了隋朝的未來,於是便棄官回鄉,閉門讀書。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公元617年,李淵父子揮師南下,攻入長安,李世民得知杜如晦的賢名,便將其徵召爲秦王府參軍。在秦王府時期,杜如晦運籌帷幄,協助秦王李世民平定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人的叛亂。後來,李世民爲了收羅天下人才建立了文學館,將杜如晦位列十八學士之首。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的鬥爭中落入下風,秦王府的文臣武將先後被陷害,隨後調離京城,杜如晦聯合房玄齡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使得李世民一舉奪得太子之位,隨後又登基爲帝。李世民即位後,將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定爲“玄武門之變”首功之臣,先後將其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時任尚書右僕射,爲唐太宗選拔了一大批人才,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制度。

公元630年,杜如晦病重,李世民一日之內屢發詔書,向天下尋覓良醫,救治杜如晦,奈何天不假年,杜如晦還是病逝,終年四十六歲。李世民聞訊後,放聲大哭,輟朝三日,親臨杜如晦府中弔唁。

房玄齡,臨淄人士,十八歲之時便進士及第,長期在地方任職,公元617年,李淵父子在晉陽起兵後,房玄齡投奔秦王李世民,爲其出謀劃策,成爲了秦王府的主要謀士之一。公元626年,又策劃了“玄武門之變”,與杜如晦等人居首功,不久,李世民即位,將房玄齡拜爲了中書令,位居三省之首,是名副其實的首席宰相,負責協助唐太宗處理朝政。

從功勳來說,房玄齡絕對是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數一數二的,但是因爲凌煙閣功臣排名是以當時的官職大小排序,排在房玄齡前面的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除了最早追隨唐太宗,又是唐太宗大舅子的長孫無忌,同時擁有司徒、司空的虛銜能夠得以位居第一,其餘的李存恭、杜如晦、魏徵三人皆是因其死後追贈的官職通常會比生前的官職高上幾級,才得以排在房玄齡前面,房玄齡只能屈居第五。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第2張

宋璟,邢州人士,十七歲之時進士及第,授予義昌令,不久升任監察御史,後來又因宋璟爲人率性剛正,武則天又將其提拔到了御史中丞的職務上,但是因事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張易之等人結怨,屢遭彈劾。

唐中宗復辟之後,宋璟得罪了武三思,被外放爲貝州刺史,而後中宗被韋后所殺,韋后集團又被李隆基、太平公主聯手鏟除,宋璟被調回京城,第一次擔任宰相。當時因爲太平公主與太子李隆基的鬥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宋璟希望能夠穩定政局,便提出了將太平公主出居東都洛陽,並且罷黜大批無能的官員的建議,結果被太平公主倒打一耙,被唐睿宗罷相,貶謫楚州。

唐玄宗即位之後,又升任廣州都督,隨即調回京師,出任刑部尚書,因姚崇隱退,舉薦其繼任宰相,得以再度爲相。在宋璟擔任宰相的時間裏,大唐帝國一改此前任人唯親的局面,使得政治清明,協助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

公元737年,宋璟病逝於洛陽家中,享年七十五歲,唐玄宗下旨追封,親授諡號,並且派出重臣專門籌備宋璟的喪事。在安史之亂髮生,唐玄宗被遙尊爲“太上皇”後,唐玄宗不止一次懷念起當年宋璟爲相,君臣同心的時候。

在說姚崇之時,我想先說一個典故——走馬上任。

走馬上任,在《辭海》中的解釋是指官員上任,這個成語說的其實就是姚崇。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第3張

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藉助“先天政變”,一舉剷除了太平公主集團,而後前往新豐檢閱軍隊,當時姚崇擔任了同州刺史,距離新豐不過兩百餘里,按照唐律規定,應當前往新豐見駕。

唐玄宗素聞姚崇賢名,又爲了報答當年的擁護之功,在姚崇到來後,唐玄宗便邀請姚崇隨駕狩獵,事後,姚崇與唐玄宗暢談治國之道,深得唐玄宗滿意,便在馬上將其任命爲宰相,姚崇起初不允,而後提出《十事要說》,與唐玄宗約法三章,這才答應出任大唐帝國的宰相。

我們常說要做就做第一,因爲第二總是會被歷史遺忘,姚崇就是一個這樣的人。“神龍政變”、“先天政變”在這些影響大唐帝國未來走向的政變之中,其實都有着姚崇的身影,但是他卻一直沒能作爲主角上場,所以很快就被世人遺忘……

早在公元698年,姚崇就曾與狄仁傑一同出任大唐帝國的宰相,執掌朝政,後因母親年邁,姚崇辭官回家奉養母親,武則天遂免去其宰相之職,擔任將其任命爲夏官尚書(兵部尚書),後改任春官尚書(禮部尚書)。

公元705年,因姚崇舉薦而得以成爲宰相的張柬之密謀發動政變,擁立唐中宗爲帝,此時姚崇剛剛回到了洛陽,得知這一消息,德高望重的姚崇主動參與政變,使得唐中宗成功復辟,但是後來因爲同情武則天被廢后的遭遇,被貶官外調,從神龍功臣中除名。

唐睿宗即位之後,姚崇再度出任大唐帝國的宰相,與宋璟協力合作革除大唐帝國弊病,使得黨的政治一度清明。姚崇又爲了保護太子李隆基,與宋璟提出遷居太平公主,加強太子權力的建議,卻被太平公主指責,李隆基不得不將姚崇冠上“離間宗室”的罪名罷相貶謫。

唐朝四大賢相分別是誰?姚崇有什麼能耐 第4張

經此一事,身爲太子的李隆基深感無奈,而太平公主則處處咄咄逼人,欲發動政變,卻被李隆基先發制人,一舉剿滅。

李隆基即位之後,爲了報答當年姚崇的擁護之恩,將其任命爲紫微令(中書令在玄宗朝的稱謂),姚崇再度拜相後,革故鼎新,爲開元盛世奠定了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經濟基礎,被時人譽爲“救時宰相”。

姚崇晚年,因爲常常生病,而其在京城又無寓所,只能借住在罔極寺,唐玄宗命姚崇搬入接待外國貴賓的四方館居住,只要姚崇還在世一日,這裏就可以讓姚崇及其子女隨時居住。可惜,後來姚崇因爲教子無方,加上被下屬牽連,不得不主動辭官,但是唐玄宗對其仍舊尊崇,命其五日上朝一次,朝政大事仍舊詢問他的意見,以他的意見處置。

公元721年,姚崇病逝,唐玄宗輟朝大哭,先後追贈揚州大都督、太子太保,又親授諡號“文獻”。

而在《舊唐書》中,常常將姚崇、宋璟並提,稱爲“姚宋”,有“崇善應變以成務,璟善守文以持正”、“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的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