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生平簡介 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生平簡介 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旗下的五子良將個個都戰功赫赫,但彼此間肯定有比較的,究竟誰纔是五子之首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不過大多數人都是推崇張遼的吧,因爲他實在是太厲害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生平簡介 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張遼是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之一,是曹操最信賴、最倚重的外姓將領。逍遙津之戰中張遼以數千人擊潰孫權十萬大軍,使得整個吳國爲之震顫,“張遼止啼”的典故流傳至今。

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市)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聶壹的後人。爲歷代所推崇,成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1、智勇雙全

建安六年(201年),張遼與夏侯淵同圍昌豨於東海郡,歷經數月,糧秣將盡,衆人商議都認爲應該引軍而還。在“衆議還”的氛圍中,唯有張遼看出昌豨有動搖之心,於是向夏侯淵說:“這些天以來,每當我巡視圍城的軍情時,昌豨就兩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發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種跡象必定是因爲昌豨心懷猶豫,所以纔沒有力戰。我希望能挑試一下他,並與之洽談,倘若可以成功誘使昌豨投降,豈不是更好嗎?”

於是,張遼派遣使者向昌豨傳話:“曹公有命令,讓張遼來對你傳達。”昌豨果然走下來與張遼對話。張遼便說:“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歸附的可以受大賞。”於是昌豨便答應投降。張遼知其肯降,於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並拜候其家人。昌豨見張遼如此坦誠相對,心中歡喜,便隨之往見曹操。

曹操先遣昌豨返還東海郡。隨後,曹操便責備張遼道:“隻身赴敵巢穴,這不是大將所爲。”張遼拜謝了曹操的關懷,又根據當時的形勢,回答道:“憑着明公威信著於四海,我張遼拿着聖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這麼做。”

此次事件,張遼在夏侯淵面前展現了明察秋毫,在昌豨面前展現了剛柔並濟,在曹操面前展現了料敵雄斷。

通過張遼的成功勸降,東海郡在此後保持了長達5年的平靜。此時,黃河以北的袁氏勢力依然強大。直到5年之後,曹操平定了冀州並打垮了袁氏,統治東海郡的昌豨纔再次發起叛亂。

五子良將之首:張遼生平簡介 爲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 第2張

2、能穩軍心

建安十三年(208年),當時,荊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歸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組建了許多軍隊。張遼率領其中一支新組建的軍隊,屯駐於長社。軍隊臨出發之際,軍中忽有謀反者起事騷動,在夜間,驚亂起火,全軍盡受其擾。此時,張遼經過審時度勢,對左右說:“不可亂動。這一定不會是全營盡反,必然是那些製造叛變之人,想藉此騷動去惑亂衆人而已。”

於是,張遼傳令軍中,只要不是謀反者就安坐勿動。而張遼則帶領親兵數十人,守立於陣中。情況逐漸穩定下來,不久,在軍中查出並擒獲了製造動亂的首領,並將其肅清殺死,徹底挫敗了軍中夜叛。

以前,軍營內的夜間謀反經常會讓人難辨敵友、逃離求生。曹操曾經遭遇過軍中夜叛,導致曹操四千人的軍隊只剩下五百人。牛輔也曾經遭遇過軍中夜叛,導致牛輔在逃離的途中被叛徒所殺。而這一次,張遼識破謀反之計並轉敗爲勝的冷靜表現,成爲了遏制軍中夜叛的處事典範,被《通典》評價爲:“張遼審計,立擒賊首,亦同料敵之義”。在明代小說《三國演義》中,張遼擊殺太史慈的故事,正是由此事改編而成。

3、戰績驚人

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戰,張遼率領八百將士衝擊東吳十萬大軍,一直衝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令東吳軍隊披靡潰敗、聞風喪膽。又率領追兵,大破孫權、甘寧、淩統等人,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 “張遼止啼”成爲流傳千古的典故。

因此,人們認爲張遼是五子良將之首就不奇怪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