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體恤民間疾苦的朱高熾,爲何在位時間卻那麼短?

體恤民間疾苦的朱高熾,爲何在位時間卻那麼短?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爲了穩定北疆,朱棣先後五次遠征蒙古。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死於北征回師途中的榆木川(今內蒙古烏珠穆沁),遺命把帝位傳給皇太子朱高熾。朱高熾47歲當上了明朝的第四位皇帝,改元洪熙。

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言行識度,喜好讀書。但身形較胖,導致身體較弱。洪武二十八年,他由祖父朱元璋親自冊立爲燕世子,定爲燕王朱棣的接班人。

體恤民間疾苦的朱高熾,爲何在位時間卻那麼短?

那時諸王大多數都到藩國去了,有些晚輩卻仍留京中。朱元璋把這些孫子留在身邊,就是想教育他們將來怎樣做藩國的領袖。朱高熾文筆華美,諸王世子中無人與之相比。朱元璋時常讓他幫助自己批閱奏章。而朱高熾選批最多的是那些關於百姓生活,特別是各地上報災情的奏疏,他總是立即讓爺爺過目,朱元璋曾不解地問他怎麼你選的盡是些上報災情的奏文?

體恤民間疾苦的朱高熾,爲何在位時間卻那麼短? 第2張

朱高熾答:“孫兒覺得民以食爲天。現下有的地方鬧災,民不聊生,乃是最大!”

朱元璋點點頭,又問:“堯在位時鬧了七年大早,百姓又靠什麼活下來呢?”

朱高熾說:“靠的是堯、湯聖人有恤民的政策。”

朱元璋聽後大喜:“你這孩子雖然生長在深宮,卻關心民間疾苦,很好!”

朱元璋是農民起義領袖出身,懂得民間疾苦,實行了一些較開明的政策,經濟得到恢復,國庫頗爲殷實,百姓休養生息。但朱棣好大喜功,頻繁地進行大規模征戰,加之建都北京、疏浚運河等浩大工程,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朱高熾登基當天第一道命令就是追回第七次下西洋的鄭和遠洋船隊,召回在交趾採辦珍珠的中使和在西域買馬的官員、

可惜這位雄心勃勃心強國富民的皇帝,在位短短十個月就因病去世。朱高熾死後諡廟號爲“仁宗”,葬於獻陵。把朱高熾稱爲“仁宗”,這“仁”字用得倒也確切。對於一個封建帝王來說,像他那樣關心百姓疾苦的實在爲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