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樂毅半年攻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樂毅半年攻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樂毅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率五國聯軍長驅直入數月之內 , 攻陷齊都臨淄,半年內連克七十餘城,齊國大部分地區都爲燕軍攻陷。而對營、即墨兩個孤城 , 卻數年未能攻下 。看這段歷史的時候 , 令人頗爲疑惑:樂毅能半年攻下齊國七十餘城,又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樂毅何以數月攻下齊國七十餘城1、燕國對齊國的仇恨成爲燕伐齊的動力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趁機派兵伐燕,攻破燕國,殺死了燕王噲。燕國面臨亡國的危機,後來還是在趙、韓、秦、楚等國的壓力下,齊國纔不得不退兵。燕國人共同擁立公子職,爲燕昭王。正是這種差點亡國的恥辱在燕昭王和燕國人的心中埋下了對齊國仇恨的種子。燕昭王繼位後招賢納士、勵精圖治,整頓軍隊決心報仇雪恥。

司馬遷《史記.樂毅列傳》中說:“聞燕昭王以子之之亂而齊大敗燕,燕昭王怨齊,未嘗一日而忘報齊也。”

樂毅半年攻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2、聯合各國出兵共圖齊國

公元前286年,齊湣王派兵滅亡宋國,各國諸侯驚恐畏懼齊國,此後齊國南侵楚國,西侵三晉,四面樹敵。燕昭王看到了報復齊國的機會,但齊國畢竟是東方大國,單靠燕國的力量是無法與之抗衡的,燕昭王決定聯絡各國共同出兵伐齊。前284年,燕、秦、韓、趙、魏五國遂達成合作,共同出兵伐齊。

《史記 · 樂毅列傳》記載: “ 樂毅爲上將軍 , 趙惠文王以相國印授樂毅 , 樂毅於是並護趙 、 楚 、 韓 、 魏 、 燕之兵以伐齊 , 破之濟西 。 ”

樂毅親自指揮聯軍在濟水之西大敗齊國軍隊,齊國主力傷亡慘重。接着又命趙國軍隊進攻河間,魏國軍隊收取昔日宋國故地;自己則親率燕軍長驅直入直搗齊都臨淄。可以說這是一場以燕國爲主的伐齊戰爭,但其勝利卻是離不開各國的聯合的。

3、軍紀嚴明,安撫齊國百姓,齊民紛紛歸附

齊泯王時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統治暴戾,百姓深受其苦。樂毅攻佔齊國的一些城池後嚴明軍紀禁止燕軍擄掠百姓,爲了安撫齊民樂毅宣佈寬減齊民的賦稅,廢除苛法、在臨淄祭祀齊桓公和管仲,籠絡齊國的貴族。

《資治通鑑》記載:“樂毅修整燕軍,禁止侵掠,求齊之逸民,顯而禮之。寬其賦斂,除其暴令,修其舊政,齊民喜悅。”

這樣一來被燕軍所佔領的齊國地區的百姓紛紛歸附燕國,周邊城池得知後也願歸附燕國。因而燕軍能一路長驅直入,沒有遇到多少抵抗就得以迅速佔領齊國七十餘城。

樂毅半年攻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第2張

4、齊國戰爭連年,軍隊疲敝,指揮失誤

反觀齊國,齊國雖是大國但齊湣王四面樹敵,把齊國至於各國的對立面,遂有各國聯合伐齊。據常年征伐戰爭連年,軍隊疲敝,百姓深受其苦,遂失去了人心。

《資治通鑑》記載說:“"齊王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

在得知各國聯軍來伐時,倉促應戰,主將觸子堅守不出以避聯軍鋒芒,湣王令其迎戰指揮失誤,面對強於自己五國聯軍的攻擊無可避免的大敗了。

樂毅半年攻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 第3張

樂毅半年能下七十餘城,爲何五年攻不下二座孤城1、在燕軍攻佔齊國的各城池時,那些最負隅頑抗的人大多趁機逃到了燕國尚未佔領的地區,以圖持續進行對抗。所以,最後的營、即墨兩城當是集中了不少齊國的忠實臣民,他們的反抗自然比其它一些地區激烈。

2、從史料記載來看,前期燕國應當是採取快速佔領齊國的戰略。爲了減少佔領區齊民的反抗,樂毅採取了安撫的懷柔政策。在齊國只剩營和即墨最後兩城時,樂毅反而停止了進攻 , 大軍後撤九里修築壁壘 , 做長期圍困的準備。

據《資治通鑑》記載:“樂毅圍二邑,期年不克,及令解圍,各去城九里而爲壘,令曰:"城中民出者勿獲,困者賑之,使即舊業,以鎮新民。"三年而猶未下。”

樂毅下令說 : “ 凡從城中逃出的軍民 , 不要俘獲 , 困難者加以娠濟 , 使其還歸舊業 。 ”樂毅此舉當是想讓營和即墨兩城的百姓不戰而降。正是由於樂毅這種懷柔政策,燕軍放棄了以武力進攻,結果相持了三年。

3、秦、韓、趙、魏各國的軍隊在擊敗齊國主力不久後就撤走了。此時的燕國軍隊成了孤軍深入,戰線過長後勤供應保障方面不免會存在問題。在加上對已佔領的七十餘城還需要派兵駐守。這樣一來可調動的軍隊數量勢必大減,而營和即墨兩城互爲犄角軍民同仇敵汽抗燕之心堅決 ,也就形成了相持不下的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