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崇禎兩次救國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崇禎帝砍死了女兒、妃嬪數人後,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不久,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此時,天色將明,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棄之,皆爲奸臣所誤,以至於此。”

崇禎最後以身殉國,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這讓後人唏噓不已,皇帝做到這份上,哪怕之前有再大的不是,似乎也被抵消了。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難道,崇禎除了上吊,就沒有其他出路了麼?

此時的崇禎是極度絕望的,李自成兵臨城下,結果,自己卻是無計可施,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與其被俘受辱,還不如先自行了斷。崇禎本是有兩次機會可以躲過這一劫的,只是他優柔寡斷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最後下場只能如此。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第2張

第一次就是南遷,將國都遷往南京。

朱棣上位後,很有眼光,天子守國門,果斷遷都北京,不過,南京行政那套制度還在,一直都是陪都的角色。只是,明朝到了後來,皇帝奇葩不說,臣子們也很奇葩。就說這個“移宮案”,很多學者都認爲東林黨人很有血性,不過,從此事也可看出,外廷的話語權相當之大,皇帝是相當忌憚的。

爲何後來神宗“罷工”,一堆諫官整日裏在耳邊“批評”他,他想做點創新的事,可能都會以“不合祖制”被駁回,那還不如不見面。所以,崇禎也“忌憚”這些臣子們,當他和太子李明睿商量下一步如何走時,李明睿明確說出南遷是解決方案,崇禎頭腦裏卻是琢磨着如何讓臣子們提出這個建議。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第3張

那麼,他爲何不主動拋出自己的決定呢?

從根本上來說,崇禎身上沒有真正君王的那種“果敢”,不好聽的說辭就是“怕擔責”。他擔心啊,萬一退到南京,事態依舊惡化,他還不得不擔着“罵名”嗎?這可使不得,他可是一個好皇帝呀。

這是啥時候?甲申年正月,兩個月後明朝就沒了。那時的崇禎怎麼會知道自己的江山很快就要易主了,他考慮的不是明朝(國家)的前途,反而算計着誰來提出這個建議,不管好壞,他都可以將這個結果撇乾淨。這些臣子們,有些混跡朝廷的時間比他的歲數都大,能不清楚皇帝的想法?

結果就是:沒人主動提出要南遷。前面明明有個南宋的案例,好歹還有150多年的壽命。再說,明朝最早定都就是南京,後來遷都到北京,如今特殊情況,再回遷,理由滿滿的。崇禎也想啊,而且,他也在朝會上暗示了,不過,他的臣子們似乎是集體失聰。甚至,這些臣子們還將南遷的消息故意搞得滿城皆知,甚至,還攻擊太子,說他此意不懷好意。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第4張

說到底,還不就是權力的較量麼。南京自是有一套班子,果真遷都,人員必定有所調整,沒有誰想讓自己的利益受損。再說,還有在北京一帶置辦的各種家產,這個又不能短時間內變現。總之,皇帝想的是自個的“聲譽”,臣子們想的是自個的“錢途”。在國家命懸一線的時候,大家居然考慮的還是自己的“私利”。這樣的王朝,若還能再持續,那才叫奇怪了。

崇禎的求生慾望,應該是比任何人都強,但是,他沒法駕馭他的大臣們。於是,這事就這麼擱置了,這麼一擱置,將所有的機會都掐斷了。當時,李自成逼近北京時,是兵分兩路的,有一路就是打到山東,崇禎這時再想出北京城,都沒處逃了。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第5張

不過,這時李自成又遞過來一個“機會”。

這次機會就有點類似於後來的“割地賠款”,1644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軍都開到復興門附近,他居然在第二天主動寫信“和談”,條件就是西北一塊給他,外加100萬兩白銀。結果,大家又集體緘默了,誰也不先出頭,這個“罪名”太大了,和南遷比起來,這個似乎更不能接受。

其實,崇禎的覺悟還比不過後來的慈禧老人家。他的那些臣子們還挺有意思,各個拍着胸脯說,寧死不降,但是,看看結果就知道了,有幾人陪着崇禎殉國?基本都降了。崇禎本來還想再搏一回,看看能否突圍北京,結果轉了一圈,沒人給他開門。最後,他能去的就剩下了一個地方,煤山。

將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就是這下場。整個朝廷上下,沒人真正關心國家之事。這是制度的問題麼?還是個人過於斤斤計較的後果?制度是一個因素,更關鍵的還在統治者。每一個偉大的統治者手下,都是集結很多有識之士,相反,平庸之輩,他們所集結的自然是烏合之衆了。

崇禎本來有兩次救國的機會 結果都被人耽誤了 第6張

看看崇禎後來還能用誰?有能力的,他幾乎都看不順眼。其實,不止這兩次機會,他在位17年,完全可以做很多事。他以爲省吃節用就可以治國麼?朱元璋一樣簡樸,但是,他敢廢了宰相,崇禎敢廢了內閣麼?明朝是朱家的江山,他都猶豫不決,那還有誰會替他擔這份心?

崇禎吊死前,於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這句話算是說出了崇禎的心聲,至於“勿傷百姓一人”則是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參考資料:

【《明史》、《明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