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賞析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學習曹操的爲人處世之道!

賞析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學習曹操的爲人處世之道!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提到三國時期的英雄,曹操不得不提。

曹操的身份很多,比如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許劭在見過曹操本人後,評價道:“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曹操聽後“大悅而去。”

不管他是不是奸雄,但不可否認的是,曹操文采泱泱,武略滔滔,足智多謀,在戰亂紛飛的三國曆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

他性格極其複雜,既胸懷睥睨天下的氣度與自信,又有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

透過曹操的三首詩文,我們可以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也學習他的爲人處世之道。

賞析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學習曹操的爲人處世之道!

1

寬容大氣,唯才所宜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

“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對曹操用人之道的評價。

袁紹與曹操曾經一起討論時局。袁紹的打算是,“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衆,南向以爭天下”。

曹操則說:“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這簡單的一句話,卻道出了曹操奉行終生的策略:把人才看作政治鬥爭中最根本的要素。

曹操爲網羅人才,於建安十五年、十九年、二十二年,三次發佈求賢令,求賢若渴的心態躍然紙上。

不管以前是敵方陣營的,還是敗軍中歸降的,只要有高人來歸,曹操就情不自禁,喜形於色。

29歲的荀彧離開袁紹,去投奔曹操,曹操喜出望外,在與荀彧經過深入的交談之後立即認定,這位比自己小八歲的人必定可以幫助自己平定天下。

曹操興奮地當着荀彧的面說:“先生就是我曹操的張良呀!”

張繡於建安二年降於曹操,後又反悔復叛,一度把曹軍打得大敗,曹操本人也爲流矢所中,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死於此役。

但到了建安四年,爲袁紹賣命的張繡卻在官渡大戰前夕,復棄紹而降操。

曹操不僅沒有殺害張繡,像沒事人一樣,不計前嫌,反而還給張繡加官進爵,封爲列侯。

用人重大局、講團結,對穩定軍心、鞏固內部隊的作用不言而喻。

曹操大敗袁紹後,在營帳中發現許多書信,其中有一些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

有下屬建議,把這些人找出來,統統殺了。

曹操卻命令將書信全部燒掉,還說,“袁紹實力之強,當時我都不能自保,何況別人呢?”

唯纔是舉,不拘一格,各因其器,不念舊惡的用人觀,充分反映了曹操非凡的政治家氣度和寬容大氣的胸懷。

一個人,氣量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

賞析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學習曹操的爲人處世之道! 第2張

2

雄心壯志,永不言敗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

被曹操擊敗後,袁紹嘔血而死,其子袁譚、袁尚逃到烏桓,勾結烏桓貴族多次入塞爲害。

52歲時,曹操採用了郭嘉的意見,率師北征,討伐烏桓。

在抵達今天津薊縣後,古道因大雨氾濫而被毀,曹操斷然改道,帶兵翻山越嶺,開山路五百里,出廬龍塞,直指柳城,斬殺了烏桓王蹋頓,降服軍民二十餘萬人,大獲全勝。

然而僅僅1年後,曹操兵敗赤壁,孫劉雙方勢力迅速擴大,天下三分已成雛型,一統天下的理想破滅。

但,雄心壯志的人,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輸一時,沒什麼了不起,只要還有鬥志,就還能東山再起。

因爲處於北方,所以,除了蜀吳這兩個老對手,曹操還面臨着匈奴、烏桓、鮮卑、羌等遊牧民族的入侵。

赤壁之戰8年後,曹操扣押南匈奴單于呼廚泉,將其終身軟禁,並把匈奴拆分爲五部分,派漢人官員前去監督。

秦皇漢武的宿敵匈奴,在整個曹魏時期,都沒有再次作亂。

平定匈奴後不久,烏桓再次反叛。曹操無懼多線作戰,派兒子曹彰再次北征。此役將烏桓徹底打散,鮮卑首領軻比能攝於曹家軍威,率數萬人馬請求臣服。曹操徹底平息了北方之憂。

56歲,西征馬超、韓遂,平關中;60歲,收服張魯,徵漢中;65歲,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

努力不論早晚,任何時候都是最好的開始;努力不按年齡,哪個歲數都可以出發。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話:“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爲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鬥。”

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不怕輸的人,遲早會贏。

賞析曹操有名的三首詩歌!學習曹操的爲人處世之道! 第3張

3

只爭朝夕,當機立斷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

建安五年,曹操45歲時,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在此展開決戰。

當時曹操所佔的大河以南地區,地盤既小,又是四戰之地,殘破不堪,總共只有三萬多兵力,去掉一些病號傷員,總共能打仗廝殺的也不過兩萬左右。

而袁紹有冀、並、幽、青四州之地,有軍隊數十萬人,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裏。袁紹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不僅兵力懸殊,曹操軍的糧草人員士氣都遠遠落後於袁紹。

但曹操則說:“袁紹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

在曹操眼中,袁紹爲人雖有智謀,但是優柔寡斷,每逢大事,猶豫不決;袁紹謀士雖多,土地雖廣,但是卻毫無主見,所以在官渡一戰中曹操認爲自己必勝。

果然,袁紹本應靠人數優勢來一舉獲得勝利,卻因爲自己的懦弱不敢主動出擊,給曹操大軍時間澆築工事形成對峙。

許攸建議袁紹派兵從側後方突襲曹操大本營許昌,袁紹一直猶豫不決,不敢嘗試,失去了擊敗曹操最好的機會

最後曹操合計殲敵7萬餘人,袁紹父子僅率800餘騎北逃。官渡之戰也成爲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

《韓非子·亡徵》中有云:“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

行事遲疑而無法成事,性格懦弱而沒什麼決斷,不能決斷怎麼樣做纔好,怎麼樣不好,是要敗亡的。

《鬼谷子》中也講到:“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

當機立斷,是成功者必須具備的素質。而優柔寡斷,乃行事第一大忌諱。

機會猶如劃過天際的流星,往往是稍縱即逝,能否抓住,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的取捨上。

越是危急的時候,越考驗決斷的能力。

需要去完成事情,就當機立斷,選準了方向,就只管上路,勇往直前,不要回頭。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