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五子良將”最終結局如何?只有一人善終

“五子良將”最終結局如何?只有一人善終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三國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東漢末年,朝綱混亂,羣雄割據,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了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在天下大亂中,赤壁之戰後,奠定了三國雛形,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鼎立。三國中的第一人曹操當時敢“挾天子以令天下”,征討四方,消滅了北方的割據勢力和外族侵犯,統一中國北方,在後世留下了極高的評價,認爲他是“梟雄”,“撥亂反正者”,他能立下如此功績,不僅是因爲他是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有他的手下皆是能力出衆者。

大家都知道三國中出了許多名將,有“三國二十四將”的排名,也有“五虎上將”,這些軍事才能出衆的將領在軍隊中是極爲重要的,各勢力想要攻城略地,就必須靠軍隊,一般帶軍作戰,鼓舞士氣的就是將領了,比如劉備手下就有關張趙三位大將,關羽、張飛、趙雲,無論哪個人,都是三國名將中的佼佼者,除此之外,也有許多能力不俗的將領,如此劉備才能從一無所有到成爲蜀漢開國皇帝。

“五子良將”最終結局如何?只有一人善終

曹魏政權身爲三國之中最強大的國家,雖然曹操不是開國皇帝,但他爲兒子曹丕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在征戰四方的過程中,曹操也少不了手下人的助力,他手下出名的有“五子良將”,這五人處於相同的地位,能力不俗,可想而知,曹操有這樣的勢力,在戰場上自然是輕鬆取勝,當然,名將之中的比拼較量,自然是有輸有贏的,這並不能說明輸的就是差的。

這五人就是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曹操在行軍作戰之時,經常會將這五人列爲先鋒,撤退的時候又是讓這五人斷後,由此可見這幾位將軍的重要性,陳壽在撰寫《三國志》中的魏書卷十七時,將五個人列爲一傳,將他們的個人事蹟敘述萬後,加了一句總評,"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爲先",因此現代人將其稱之爲"五子良將"或"魏五子"。

陳壽關於于禁的評價是“于禁最號毅重”,帶軍嚴肅莊重,有違反軍紀者,以軍法處理,不留情面,因此他不得士卒歡心,他曾經是鮑信的部將,主公死後,他被王朗給曹操,此後就一直跟着曹操東征北戰,立下了許多戰功,而且他在戰場上繳獲的財物從來不會私藏,曹操很是看重他。有一次,敢於攻擊不守軍紀的青州兵,且爲了維護軍法不惜殺掉自己的故友,曹操稱他勝過古代名將。

晚年的他沒有繼續輝煌,在襄樊之戰中,他被曹操派去樊城協助曹仁,可對手是關羽,關羽利用秋天雨水多、漢水暴漲的情況將於禁打得全軍覆沒,于禁帶着軍隊投降。曹丕稱帝后,他被遣回魏國,沒有人歡迎他,而是嘲笑已經年老消瘦的他,身爲皇帝的曹丕也沒有安慰他,反而是在於禁拜謁曹操的陵墓的時候,他命人畫上當年關羽取勝,于禁投降的畫像,這讓于禁覺得丟人,心中羞愧,鬱鬱而終,死後被追諡爲厲侯。

張頜最初是參加鎮壓黃巾起義的招募,後來率兵投降袁紹,在官渡之戰中,他投降於曹操部下,同樣是跟着曹操南征北戰,多次下軍功。曹丕稱帝后,他升爲左將軍,後來跟隨曹真西拒諸葛亮,在街亭大敗蜀軍,迫其退回漢中,可以說他是魏將中最令諸葛亮頭疼的人了,此戰後,他升爲徵西車騎將軍。但幾年後,他在帶兵追擊蜀軍的過程中,其實這是司馬懿讓他一定要做的,張頜無奈只能聽命,卻在木門被伏兵亂箭射死。

張遼曾經從屬於丁原、董卓、呂布,後在下邳之戰中,歸順曹操,此後戰功累累,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樂進等守合肥,曹操徵漢中張魯時,東吳的孫權帶着十萬軍隊進攻合肥,建安二十年,張遼僅帶着八百將士就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吳軍崩潰渙散,最後帶着七千人馬破了敵人的十萬大軍,就連孫權都差點被活捉。

曹丕登基後,仍然任用張遼守禦孫權,張遼不幸染上了病,孫權趁着他大病期間,帶軍進攻,但拖着病體的張遼還是帶軍擊破了吳軍,沒過幾天后,他就因爲操勞過度而去世了,諡剛侯,享年五十四歲。

徐晃原本是楊奉帳下的騎都尉,後來楊奉被曹操擊敗,他也就轉投到了曹操帳下,跟隨曹操,立下累累戰功,參與徐州之戰、官渡之戰、冀州征伐、白狼山之戰、南郡之戰、關中征伐、夏侯淵平涼州之戰、漢中之戰等幾次重大戰役。樊城之戰中,曹仁被圍,于禁率領的七軍也被關羽所淹,危急時刻,徐晃帶着軍隊擊退關羽,追殺關羽,趁機連破關羽十重圍塹,徹底解除了樊城之圍。後來孟達反叛,司馬懿帶着軍隊攻城之時,徐晃衝在最前面,被孟達射死,恐怕他也不會想到自己會是這樣的死法。

“五子良將”最終結局如何?只有一人善終 第2張

樂進因爲膽識英烈早早就跟着曹操,南征北討,立下衆多軍功,遷右將軍,建安二十三年逝世,諡曰威侯。他是五人之中唯一一個得到善終,自然死亡的。古代戰爭就是這樣世事無常,即便是軍中將領,也不能保全自己,因戰立功,因戰而死,很少能夠安享晚年,得到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