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漢第一陰謀家,陳平的計謀爲何都上不了檯面?

西漢第一陰謀家,陳平的計謀爲何都上不了檯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陳平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說起漢高祖劉邦的左膀右臂,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張良、韓信、蕭何這三個人。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漢高祖劉邦曾問羣臣:"吾何以得天下?"羣臣回答皆不得要領。

劉邦說了:

我之所以有今天,得力於三個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張良;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率百萬之衆,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位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因爲這三人功勞本來就很大,再加上漢高祖劉邦這樣一番大肆的宣揚,"漢初三傑"的名號就這樣響噹噹的立了起來。但是在他們耀眼的光環背後,還有一人不顯山,不露水,卻也是功勞巨大,他就是陳平——西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史記》稱之爲陳丞相。

大家聽到這個這個名字的第一反應是,好不起眼,好平淡無奇的名字,人堆裏一抓一大把的名字,但是如果大家把這個人想的和他的名字一樣簡單的話,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漢初三傑"的功勞夠大吧,可他們結局怎樣呢?

張良不爭權,不奪利,做官隨遇而安,劉邦駕崩後,一度想辭官修道,後來呂后拼命攔下。

人是雖然留下了,但張良一直不怎麼活躍,不發一言,不建一策,以半隱退的狀態了卻殘生。

蕭何呢,貴爲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能力還出衆,所以受到劉邦猜忌較重,所以蕭何第一次家財全都捐出去做軍費,以安劉邦之心;第二次,索性舍卻良好的政治聲譽,在長安強買平民的良田,惹得京師上下怨聲載道,總算跌跌撞撞地換取了平安。

至於韓信,他是最慘的。

韓信手握軍權,軍事才能太過耀眼,引起了劉邦深深地猜忌。他先是從齊王徙封爲楚王,被剝奪了兵權。而後劉邦以僞遊雲夢之計,擒韓信回長安,治其謀反之罪。這項莫須有的罪名並無任何實證,韓信被無罪釋放,但爵位從楚王降爲淮陰侯。後來又和陳豨聯合謀反,結果事發被誅。

可是陳平呢,一直實權在手,在官場遊刃有餘,直到文帝時期才因病去世。接下來,我就帶領大家領略一下他傳奇的一生吧。

西漢第一陰謀家,陳平的計謀爲何都上不了檯面?

一、割肉甚均,娶妻甚嬴

陳平,漢族,陽武戶牖鄉人。陳平少時,家中十分貧困,可他又偏偏喜歡讀書,尤其喜歡黃帝、老子的學說。

陳平的哥哥見陳平喜歡交遊,便承擔了家中的全部勞動,使陳平有時間出外遊學。可是這一舉動,嫂子卻看不下去了,所以就不免說些閒話,發發牢騷。

有一次,有人問陳平,你家也不富裕,你爲什麼吃的這麼胖呢?陳平的嫂子在旁趁機諷刺他,說"都是吃糠咽菜罷了,這樣的小叔子還不如沒有",本是圖嘴巴痛快,沒想傳到陳平兄長耳朵裏,發了脾氣,直接把妻子打發回家了。"伯聞之,逐其婦而棄之。"

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陳平與他哥哥的兄弟感情之深。可是,他就是這樣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嗎?其實不然。

史書記載道:

少時喜讀書,有大志,曾爲鄉里分肉,甚均,父老贊之,他感慨地說:"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在當時那個社會裏,能吃上肉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是說寸肉寸金也不爲過,所以分肉就是很大的一門學問,分多分少都會得罪人。而陳平恰恰能讓人心服口服,讓多分肉者無人嫉妒,少分肉者無人怨恨,可見其對平常鄰里之間關係,是否有矛盾,長幼尊卑是否有序等情況掌握的是一清二楚。

正是能如此深謀遠慮,所以他纔會有自信發出感慨說:"假使我陳平能有機會治理天下,也能像分肉一樣恰當、稱職。"

可是他就這樣,在旁人眼裏"好吃懶做"了若干年,兜兜轉轉,也該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齡了。可是他除了長的帥之外,一無是處,但在那個時期又不能靠臉吃飯,所以富人家沒一個想把姑娘嫁給他,窮人家的姑娘他又看不上,所以事情就一直耽擱。

可是不久之後,這好事還真讓陳平給碰到了。"戶牖富人有張負,張負女孫五嫁而夫輒死,人莫敢娶。平欲得之。"

當然,張負也是考察了一番才決定要下嫁孫女的,因爲一次他跟着陳平到了陳家,陳家住在靠近外城城牆的偏僻小巷子裏,拿一領破席就當門了,但門外卻有很多貴人留下的車輪印跡,由此他斷定陳平今後必會有一番事業,事實證明張負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

二、三換其主,六出奇計

可是太平日子沒過多久,陳勝吳廣就在大澤鄉起義了,陳平認爲自己也該幹一番事業了,所以陳平辭別兄長,前往臨濟投奔魏王。

雖然魏咎也算是給予陳平官職以示尊重,可很多時候,卻多無視陳平的建議,不聽陳平的勸誡,於是,陳平便開始令尋新主。

過了多時,項羽率部打到了黃河邊上,陳平前往投奔項羽,跟隨項羽入關攻破秦國,項羽賜給他卿一級的爵位。可是當他在鴻門宴上見到了劉邦後,認爲劉邦將來必成大器。於是在司馬卯背楚降漢,項羽遷怒於他之後,他感覺自已之後可能會性命不保,乾脆一不做二不休也就投奔劉邦了。

之後也就引出一個比較著名的典故——陳平盜嫂。

陳平初到漢營,劉邦便授予其較高的職位——都尉,這不用說肯定引起了許多將領的不滿,於是對其大肆造謠:

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聞平居家時,盜其嫂;事魏不容,亡歸楚;歸楚不中,又亡歸漢。今日大王尊官之,令護軍。臣聞平受諸將金,金多者得善處,金少者得惡處。平反覆亂臣也,願王察之。

聽聽,亂搞男女關係、牆頭草隨風倒、還貪個沒夠,將陳平的名聲說的一無是處,所謂品德敗壞、違揹人倫,各種還是都沾邊了,陳平這種人還是別用了。劉邦聽後召見陳平詢問,陳平坦然承認受金一事,並說道:臣裸身來,不受金無以爲資。

人家陳平還理直氣壯,意思是我剛來,身上分文沒有,沒錢怎麼展開工作?劉邦聽後疑慮消除,對陳平好感倍增,並重重地賞賜一番,提升他爲護軍中尉,專門監督諸將。陳平呢,也開始一心一意好好幹了,至於"盜嫂"一事,陳平也懶得解釋,嫂子都被哥哥趕跑了,去哪兒盜去啊?

西漢第一陰謀家,陳平的計謀爲何都上不了檯面? 第2張

之後,楚漢戰爭到了最激烈的時候,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達一年之久,並被斷絕了外援和糧草通道,他獻出了第一計——反間計。

此計目的是離間項羽和范增。他重金收買楚軍將士,散佈謠言說:"項王部下中范增和鍾離昧功勞最大卻沒有封王,他們其實和漢王約定好共同消滅項羽,分其土地。"

項羽果然起疑,之後重大事件都不再與鍾離昧商量,甚至也懷疑范增。之後陳平爲了徹底孤立項羽,設計嫁禍於范增。項羽聽信謠言,不再聽從范增計策,范增於是告老還鄉,沒想到項羽毫不挽留,范增一路氣得吃不下,睡不着,於是背上起了個毒瘤,一病不起,從此就沒再爬起來。就這樣,陳平略施小計,就除掉了項羽最重要的謀士。

之後接着第二計,詐降霸王,解了滎陽之圍。

陳平在這個過程中作了精心佈置。先是散佈假消息,放出投降的口風,麻痹楚軍。然後,讓主動請纓李代桃僵的大將紀信冒充劉邦,帶着由兩千花容月貌的女子組成的儀仗隊從東門出城“投降”。包圍的楚軍看到這幅場面,怎生經受得住,各門的鐵桶陣頓時鬆弛下來搶姑娘去了。

劉邦利用這難得的鬆動,順利從西門衝出了包圍圈,逃出生天。與之相反,姑娘們則悽悽慘慘慼戚,被虎狼之師所擄,走上祭壇。但她們的命運很明顯已經不在陳平考慮範圍之內了,欲成大事者,何必拘泥於此種小節?

公元前203年11月,漢軍大將韓信在齊地節節勝利,軍威大振。而劉邦受傷正屯兵在廣武,與楚軍相峙,雙方處於膠着狀態。韓信乘劉邦失利之機,派遣使者來,要求劉邦封他爲“假王”。

劉邦大怒,但陳平及時阻止了他,提出第三計,封韓信爲齊王,韓信從此感恩,無論誰再來勸說他,都不忍忘恩背漢,並最終引大軍擊楚,爲劉邦統一天下起了決定性作用。這也正是陳平的定海神針之計,聯齊滅楚,天下大定。

公元前202年2月,劉邦登皇帝位,史稱漢高祖。封韓信爲楚王。之後有人告發韓信想要謀反,此時張良已經藉口有病而功成身退了,只有陳平依然是劉邦身邊最重要的謀士。劉邦便向陳平請教,陳平開始不肯出主意,直到劉邦再三追問,陳平才答。

一番辯論後,劉邦自知軍隊、將領都不如韓信,陳平獻計詐出雲夢澤,將韓信智擒。後來劉邦把韓信貶爲淮陰侯,留居京城,不讓他到外地任職,韓信也就不能再有所作爲了。陳平的這第四計,避免了一場戰爭,消除了再度分裂割據的禍根,維護了新王朝的統一與安定。

第五計,仍然是逃跑。

匈奴自古就與華夏民族淵源頗深,戰國時期,北地各諸侯國就與匈奴人有過多番交手,其中趙國的表現最爲搶眼,多有主動的攻勢。

公元前200年冬,匈奴再度南下,劉邦於是統率32萬騎兵、步兵親征。劉邦向北行進到平城時,被匈奴冒頓單于率四十萬精銳騎兵包圍於白登山,並且派大兵分紮在各個重要路口,截住漢兵的後援。

高祖登上山頭向四面眺望,只見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騎兵屯駐把守。漢軍堅持七天七夜後,已經無力支撐,陳平獻出一計,走夫人路線,派遣使者向單于的閼氏獻上了許多的金銀珠寶,然後另取出一幅圖畫,說是漢帝請閼氏轉給冒頓單于的。漢使說道要與單于言和,所以準備獻出國內第一美女。

閼氏微怒地說。"寶貝留下,美女這個就不要不要啦,趕快拿回去吧!"漢使說:"漢帝也覺得把美人獻給單于,怕會奪了單于對您的寵愛。可是事出無奈,似乎只好如此。如果您能解得了我們的圍,那我們當然不會把美人獻給單于了,情願給您多送點兒金銀珠寶。"

閼氏眉開眼笑:"請你回去告訴漢帝,儘管放心好了。"於是後來匈奴退兵,一場大劫就這樣輕易化解了。

如果你認爲陳平的前五計除了離間就是耍詐,要麼就是賄賂,紛紛擺不上臺面,那麼接下來的第六計則仍然保持了這種“優良”作風,在平定陳豨反叛的過程中,毫不猶豫地通過金錢收買其部下將領的方式,順順當當地平叛成功。

縱觀陳平這“六出奇計”,有人會說都是下三濫的陰招,但細細品來,卻無一不具備最關鍵的一點,那就是四兩撥千斤的實用性,事半功倍的功利性。你們儘管人格高尚,但打了敗仗,輸了江山,別人家的史書中,你們就是寇賊;我這些陰招成功了,我家主公坐穩天下,世襲罔替,我這些“陰招”被後世只能稱頌爲“奇計”!事實也的確如此,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裏,輸家永遠沒有機會指責贏家的卑鄙,儘管去墳墓中詛咒吧。

三、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陳平的爲官之道在於不結黨,不購置產業,不蓄奴養婢。從不和其他大臣走動,尤其是掌握軍權的大臣。和劉邦保持一定的距離,從不主動幫劉邦解決涉及隱私的問題,除非是關係國家安危的大事,因而沒有被滅口的必要,所以劉邦一直放心用他,認爲他的才能適合當個副手,所以才放心讓他輔助新主。

在劉邦彌留之際,聽人說樊噲與呂后勾結,想要圖謀不軌,於是要立斬樊噲。陳平和周勃走到路上就合計這個事兒,如果殺了樊噲,呂后會讓他們死。不殺吧,劉邦讓他們死。不如把樊噲用囚車帶回去,讓皇帝親自解決。

果然,押着樊噲返回的路上,劉邦死了。陳平怕呂后聽信謠言,將自己殺死在路上,於是安置好樊噲後,隻身快馬加鞭回去報信,並去劉邦靈堂故意哭靈,把樊噲沒死的信息告訴在暗中偷聽的呂后。呂后聽了他的哭訴,內心被感動,取消了殺機,准許他留在帝都,封他爲郎中令,讓他輔助新皇,他用他的機智又一次保住了性命。

如果大家以爲陳平背叛了漢王朝,那可就錯了,呂后一黨專政期間,陳平一直保持低調,但凡呂后想做的事兒,陳平一律贊同,根本不顧自己身上揹負的罵名,後來時機成熟,他暗中聯合周勃,清除了呂黨,輔佐文帝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