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陳友諒的兩個結義兄弟是誰?其中一個削髮爲僧

陳友諒的兩個結義兄弟是誰?其中一個削髮爲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陳友諒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公元1351年,紅巾軍首領徐壽輝起兵,建立天完政權,先後攻佔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蘇、湖南等大片地區,衆至百萬。與此同時,陳友諒於黃蓬起義,加入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後以功升元帥。七年之後的天定二年(1359年),陳友諒挾徐壽輝,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爲漢王;次年,在採石殺徐壽輝,自立爲大漢皇帝,年號大義,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張定邊爲太尉。這三個人中,除了鄒普勝外,張定邊和張必先二人是陳友諒的結義兄弟,發誓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然而世事無常,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歲。陳友諒死後,他的這兩位兄弟的反應卻是截然不同,他們一人選擇投降朱元璋,一人選擇奮戰到底。

張必先,元末農民起義軍將領之一。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定邊結拜爲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共謀前程。1360年陳友諒殺徐壽輝於採石,自立爲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以恢復漢族王朝的統治爲號召。以鄒普勝爲太師,張必先爲丞相,張定邊爲太尉。1363年,陳友諒率六十萬水軍進攻朱元璋,張必先、張定邊皆隨軍奮戰,此戰,朱元璋乘陳友諒軍久攻堅城受挫,分兵據守鄱陽湖口,先斷其退路;繼集中兵力,巧用火攻,殲其主力;後水陸截擊,全殲陳軍於突圍之際,大敗之後的陳友諒也在突圍時中流箭而死。陳友諒死後,張必先、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登基爲帝,改元德壽。次年,朱元璋西吳軍廖永忠部兵臨武昌城下,圍武昌四個月,城堅不下。此時身爲丞相的張必先自嶽州率軍趕來增援,朱元璋派常遇春突然中道攻襲,活擒了這位外號“潑張”的驍將。

陳友諒的兩個結義兄弟是誰?其中一個削髮爲僧

常遇春押着張必先來到城下,向上喊話:“汝所恃者,惟‘潑張’一人,今已爲我所擒,尚何恃而不降!”張必先也氣沮,仰頭向上,對張定邊喊話:“吾已至此,事不濟矣,兄宜速降爲善。”朱元璋派俘虜的陳友諒舊臣羅復仁入城勸降,表示說:“陳理若來降,當不失富貴。”羅復仁入城,與陳理抱頭大哭,張定邊也在一旁大哭。於是,轉天大清早,陳理銜璧肉袒,率人出城詣軍門投降。隨着陳理的出降,張必先這樣的驍將當然也便沒了什麼用處,此後更是不知所蹤。

陳友諒的兩個結義兄弟是誰?其中一個削髮爲僧 第2張

張定邊,沔陽人,元末第一猛將,若論勇猛天下無出其右者。張定邊出身漁家,身材魁梧,留着五綹美髯,瀟灑英俊。知天文識地理,習兵法,練武功,精拳藝,擅岐黃。爲人急公好義,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他在湖北黃蓬鎮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爲兄弟,生死與共,風雨同舟。從陳友諒起義,定都武昌,轉戰荊楚,征伐兩江、閩、浙邊陲重鎮,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在徵朱元璋之時,陳友諒專橫獨斷,不納張定邊等諸將之言,最終被圍於鄱陽湖。朱元璋下令放火焚燒陳友諒的船隻,其弟陳友仁等都被燒死,當時張定邊在關鍵時刻單刀直入,勇不可擋,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直指朱元璋所乘的座艦。張定邊揮刀力戰且越戰越勇,連斬朱元璋軍中韓成、陳兆先、宋貴三員大將,眼看着張定邊朝自己衝了過來,朱元璋急命座船躲避,但誰知座船竟然擱淺。

千鈞一髮之時,在不遠處作戰的常遇春拉弓射箭,一箭射中張定邊,張定邊被射中後,無力指揮戰鬥,就此退出朱元璋水軍,竟無人阻擋。張定邊作了一回趙子龍,但朱元璋可不是曹操,沒有規定不許放冷箭。此時的陳友諒軍已經到了失敗的時刻,陳友諒被流矢射中頭顱而死,漢軍全軍覆沒。張定邊身披百矢,猶冒死黑夜駕小舟,載陳友諒之屍,護諒之子陳理奔武昌,立陳理爲帝。但隨後朱元璋發大軍猛攻武昌,力量懸殊之下,陳理出城投降。張定邊不願做朱元璋的降將,遂於洪武元年(1368)戊甲孟秋,遁入泉南靈源山隱居。爲避前嫌,削髮爲僧,自號沐講禪師,數十年後壽終而死(1318—1417),活了近百歲。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