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皇帝大多都較胖,爲何清朝皇帝普遍較瘦?

明朝皇帝大多都較胖,爲何清朝皇帝普遍較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以前做過放牛娃、乞丐、和尚,吃了不少苦,所以他養成了勤儉的好習慣。根據史書記載,朱元璋每天早飯“只用蔬菜,外加一道豆腐”,他甚至讓人在宮裏開了一塊菜地種菜吃。但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之後的明朝皇帝可沒幾個吃過大苦的。

所以皇帝的御膳等級也漸漸變高了,各種珍奇美味層出不窮。一開始負責皇帝御膳的機構是光祿寺,光祿寺設置了卿、少卿、丞、主簿各一人,光祿寺卿是從三品,執掌皇傢伙食,《明會典》記載:“凡歲派光祿寺牲口十萬只,上半年五萬只,下半年五萬只。”

這個數量相當驚人,而這就是光祿寺給皇家安排的豪華盛宴:大魚大肉一起上,保證皇帝被喂胖。那時候明朝民間都有對光祿寺做飯水平的吐槽,沈德符的《萬曆野獲編》記載:“京師向有諺語云:‘翰林院文章,武庫司刀槍,光祿寺茶湯,太醫院藥方。’蓋譏名實之不稱也。”

光祿寺只會猛火高油,魚肉齊上,弄成油膩膩的重口味。這一點明朝人謝肇淛可以作證,他說:“今大官進御飲食之屬,皆無珍錯殊味,不過魚肉牲牢,以燔炙釀厚爲勝耳。”所以明朝皇帝前期還一直吃光祿寺的飯,吃到後面實在吃不下去了,於是改派其他人負責伙食。

明朝皇帝大多都較胖,爲何清朝皇帝普遍較瘦?

派誰呢?太監。明朝有“十二監”的設置,“十二監”裏面就有個尚膳監。而在明朝的不同時期,負責皇帝伙食的太監還有司禮監、東廠、乾清宮太監等,當然不是讓他們親自下廚炒菜,而是讓他們做負責人、監督人。

太監不能傳宗接代,就把心思都放到了享受上。他們的嘴比較刁,所以那些廚子不敢再用老辦法應付,而是費盡心思,花樣百出,力求把食物做得好看又美味。著名的萬曆皇帝,就吃過蝴蝶卷子、牡丹頭湯、荔枝豬肉、靈芝餅、清蒸雞、川炒雞、煮鮮肫肝、玉絲肚肺......

明朝皇帝大多都較胖,爲何清朝皇帝普遍較瘦? 第2張

明朝中後期,麪食和肉食成爲了御膳的兩大主力軍。一個是碳水,一個是脂肪,皇帝想不吃胖都難。而到了清朝,清朝有“滿漢全席”和“千叟宴”,皇帝們不僅吃的花樣多了,飲食更加精細了,而且還講究起了食物的擺盤,力求御膳又好吃,又精緻。

清朝初年時,康熙等用膳還比較節儉,到乾隆時期,御膳就有了四五十樣菜,光緒皇帝時期甚至近百。雖然吃得多,吃得好,但清朝的管制比較嚴格,皇帝不能太縱情任性,而且,清朝是以騎射得天下,康熙皇帝就曾經多次出塞行圍,每一任皇帝都要會騎射。

管住嘴,邁開腿,清朝皇帝靠運動讓身材維持在穩定水平,而明朝的皇帝就沒這個講究。所以說,減肥還是要靠動起來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