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真宗是怎麼登上皇位的?他的大哥二哥呢?

宋太宗趙光義總共有九個兒子,而他的太子之選並不是長子趙元佐,也不是次子趙元僖,而是三子趙恆,這究竟是爲什麼呢?實際上趙恆能繼承皇位是有一定運氣成分的,因爲趙恆並非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理論上繼位一事是輪不到他的。不過後來趙元佐發瘋,趙元僖又染疾而死,所以趙恆纔有機會成爲太子。那趙恆和趙光義感情究竟如何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看看吧。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一、宋真宗九兄弟

宋太宗趙光義在當上皇帝之前,先後娶有兩位妻子,第一位妻子姓尹,後周滁州刺史廷勳之女,很早就去世;第二位妻子姓符,是宋初大將符彥卿的第六個女兒,在後周顯德年間(951-959)嫁給趙光義爲繼室,於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去世,年僅三十四歲。

符氏去世的第二年(976),趙光義登上帝位,但宋太宗登極後並沒有立即立後,而是遲至八年後的雍熙元年(984),才立德妃李氏爲後。宋初爲維護政局的穩定,宋太祖、太宗自身、也爲自己的子女廣泛地與文武大臣結成政治婚姻,德妃李氏的父親李處耘、哥哥李繼隆都是宋初著名的武將。

但宋太宗的兩位妻子、一位皇后卻沒有給他留下子嗣。

宋太宗一生共有九個兒子,都是妃嬪所生,其中長子趙元佐、三子趙恆即後來的宋真宗是後來被尊爲“元德皇后”的李賢妃所生,八子趙元儼是沒有留下任何事蹟記載的王德妃所生,次子趙元僖、四子趙元份、五子趙元傑、六子趙元偓、七子趙元侢、九子趙元億的生母則連姓甚名誰都不明,其中九子趙元億早亡。

按照《宋史》的記載,宋太祖、太宗的母親昭憲太后杜氏在去世之前,曾對皇位的傳承做出安排。杜太后與宋太祖商定,在宋太祖去世後,由宋太宗繼位,宋太宗去世,則傳位於弟弟趙廷美,趙廷美去世,再將皇位歸還給宋太祖的兒子,以防止“主少臣疑”、臣下篡國的五代亂局重現,確保江山永固,天下太平。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第2張

商定之後,杜太后召來宰相趙普,命令趙普記下內容,將記錄藏入金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但在宋太祖於開寶九年(976)十月去世,宋太宗繼位後,宋太宗卻起了私心,不想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廷美,而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

宋太宗是大宋“超級影帝”,心裏想傳位給自己的兒子,卻不想承擔“負義”的惡名,又爲自己安排了一場“演出”。

一天,宋太宗召來趙普,就皇位傳承問題徵求趙普的意見。趙普是個“懂事”的人,立即回答:“太祖已經失誤,陛下怎麼能再次失誤?”

趙普的意思很明白:宋太祖傳位於宋太宗已經錯了,宋太宗豈能再錯,把皇位傳給趙廷美?“戲”演過不久,趙廷美勾結大臣盧多遜、圖謀刺殺宋太宗的“陰謀”被揭發出來,宋太宗“不忍”依法處置趙廷美,將其趕出京城汴梁,軟禁在洛陽家宅,後又流放“房陵”(今湖北房縣),趙廷美到達房陵不久憂懼而死。

此前,宋太祖的兒子趙德昭被宋太宗逼得自殺、趙德芳“暴亡”,“金匱之盟”中約定的皇位繼承人一個都沒有了。

宋太宗終於可以讓自己的兒子“承繼大統”。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第3張

二、大哥瘋了

宋太宗的長子趙元佐是宋真宗趙恆同父同母的大哥,生於宋太祖乾德三年(965)。

趙元佐幼時聰明機警,相貌也很像父親,宋太宗對他很是鍾愛。元佐十三歲時,跟隨宋太宗招待遼國使者,在汴梁近郊舉行打獵活動,一隻野兔從宋太宗乘坐的車前跑過,宋太宗讓元佐射兔,元佐一箭射中,遼國使者在旁邊深感驚異。

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宋太宗親征北漢、攻打幽州,十五歲的元佐跟從。

不久,按當時的觀念已經成年的元佐受封“衛王”,搬出後宮,遷居位於大內內東門的衛王府,出任“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在宰相的辦公地點“中書省”辦公。

又不久,元佐遷居太子府邸“東宮”,元佐原來的名字與宋太祖的兒子走“大排行”,叫趙德崇,這時宋太宗特意爲他改名元佐,同時加升他的職銜爲“檢校太尉”,進封爵位爲楚王。

“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宋初宰相的正式官稱,元佐又在中書省辦公,名譽上具有宰相的職權,且居住東宮,雖然沒有太子的名分,但離真正成爲太子,只有一步之遙。

然而,長大後的元佐卻在心理上與父親越來越遠。

太平興國七年(982)五月,宋太宗構陷弟弟趙廷美與盧多遜密謀弒君篡位,滿朝文武隨聲附和,只有元佐爲趙廷美向宋太宗申辯。宋太宗雍熙元年(984),趙廷美在貶謫地房陵病故,元佐竟爲之發了“狂病”,身邊的侍從犯了很小的過錯,就用利刃將其刺傷。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第4張

一年後,元佐的病情略有好轉,宋太宗很高興,爲此大赦天下。

但是,這年的重陽節,宋太宗在後宮舉行宴會,與家人同歡。趙元佐病剛好,宋太宗沒有召他進宮。晚上宴會散後,各位已經封王的兄弟各回府第,經過元佐的門前,元佐看見後說:“你們都能參加宴會,侍候皇上,只有我沒到,這是父皇拋棄了我啊!”

狂病復發,喝醉酒後一把火燒了自己的府第。

宋太宗得知後,命令御史逮捕元佐,送到中書省審問,定案後將元佐廢爲平民,“安置”均州(治今湖北丹江口)。“安置”,是宋朝處罰遭貶皇親、官員的專用詞,實際意義是由當地官員監視居住,沒有朝廷的詔旨不能離境。元佐接詔,離京而去。

元佐被貶,宰相宋琪率領百官三次上表,請求將元佐留在京師。宋太宗幾經考慮,同意了百官的請求,召元佐回京,其時元佐已經走到黃山。

元佐回京,當然不能再住東宮,而是“廢居”南宮,宋太宗還派人“守護”南宮,監視元佐。元佐在東宮時的屬官“諮議”趙齊、王遹、“翊善”戴元請求宋太宗處罰自己未能很好地輔導元佐的失職之罪,宋太宗說:“這個兒子我教他他都不改,你們怎麼輔導?”

元佐失了父親的心,也失去了當太子的機會。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第5張

三、二哥死了

長子元佐瘋了,宋太宗開始着意培養二兒子趙元僖。

史書雖然沒有記載元僖的母親是誰,但元僖“姿貌雄毅,沈靜寡言”,很得宋太宗的喜歡。元僖生於宋太祖乾德四年(966),比大哥元佐小一歲,太平興國七年(982),17歲的元僖“出閣”離開後宮,在大哥元佐受封衛王的同一天受封“廣平郡王”(“出閣”是宋朝皇子成人後離開後宮、遷居自己府第的特有說法),並被授予“檢校太保、同平章事”榮譽職銜。第二年,元僖進封爵位爲“陳王”,同時改名“元佑”。

雍熙二年,元僖的大哥元佐得病,宋太宗下詔,任命元僖爲開封府尹(府尹,宋朝首都開封府等重要的“府”的行政首長的官稱,其他府稱知府)兼國家最高行政機關之一“門下省”的長官“侍中”,進封爵位爲“許王”,加升職銜爲“中書令”,並再次爲其改名爲“元佐”。

按照五代以來的慣例,皇子以親王的身份、宰相的名義出任開封府尹,就是皇位繼承人,雖然沒有太子的名分,卻可以在現任皇帝去世後直接繼位,成爲皇帝。

元佐儼然已經是太子。

然而,天不隨人願,宋太祖淳化三年(992)十一月初九,元僖上早朝,剛坐在等候室,忽然感覺腹中不適,趕緊回了王府。宋太宗知道後,急忙駕車趕往探視。

宋太宗到時,元僖的病勢已經非常危急,雖然宋太宗叫他還能答應,但不一會就去世了,年僅二十七歲,宋太宗爲之哭得非常悲慟。接着,宋太宗爲元佐隆重舉哀,停止辦公五天,贈予元佐“皇太子”稱號。

其後,宋太宗對元僖追念不已,曾在晚上悲哭流淚,整夜不能入睡,也曾作《思亡子詩》給親近的官員看,以表達對元佐的哀痛、思念。

長子瘋了,次子夭折,舉目四望,宋太宗的太子在哪裏呢?

趙光義一共有幾個兒子?爲什麼是第三子繼承了皇位? 第6張

四、宋真宗趙恆幸運當太子

或許是沒有從次子元佐早逝的悲痛中走出,或許感覺三子不如意,雖然爲立太子操碎了心,自元佐去世,宋太宗多年沒有提起立太子之事,期間宰相馮拯等人上疏請求早立太子,還引得宋太宗大怒,將馮拯貶到當時還是蠻荒之地的嶺南地區做了一個小官。

直到三年之後的至道元年(995),宋太宗才就立太子一事徵求非常信任、倚重的參知政事(副宰相)寇準的意見:“朕的幾個兒子誰可以繼承皇位?”寇準說:“陛下爲天下選擇君主,不可與婦人、宦官商量,也不可與親近的官員商量,只能陛下一人挑選得天下之望的人。”

宋太宗低頭沉思許久,打發走身邊的侍從,問寇準:“襄王可以嗎?”

襄王就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趙恆原名趙德昌,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受封韓王,被授予“檢校太保、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榮譽職銜,改名趙元休,宋太宗端拱元年(988)改封襄王,改名趙元侃。淳化五年(994)九月進封壽王,加升職銜爲“檢校太傅”,出任開封府尹。

趙恆此時已經步二哥的後塵,可以說是準太子了。

但饒是如此,宋太宗似乎對趙恆還是不太看好。

寇準聽宋太宗問趙恆是否“可以”,答道:“知子莫若父,以陛下聖明的思考既然認爲可以,就請立即決定。”

宋太宗採納了寇準的意見,在當年八月改封趙恆爲“壽王”,立其爲皇太子,並再次爲他改名爲趙恆。

這年趙恆28歲。

然而,宋太宗對趙恆終究還是不滿意。趙恆被立爲太子,遵照禮儀到皇家祖廟“太廟”拜謁祖宗,彙報自己成爲太子,將會承繼列祖列宗的基業。在回宮的路上,京城官民夾道歡呼,都說:“這就是我們的少年天子!”宋太宗知道後很不高興,召來寇準說:“人心這麼快就歸了太子,他們想置我於何地?”

寇準趕緊連續兩次給宋太宗叩頭,向宋太宗祝賀:“陛下,這正是社稷之福啊!”事後宋太宗回到後宮,向嬪妃說起太子受到官民擁戴的事,宮中之人也同寇準一樣,都表示祝賀,宋太宗纔再次走出後宮,高興地招呼寇準喝酒,喝到醉得不能再醉。

排位本不靠前、又不得父親待見的趙恆,終於幸運地當上了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