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有一回,宋神宗穿着黃金甲,興沖沖地去見太后高滔滔,想炫炫自己的戎裝英姿。

給高太后兜玩頭,一瓢冷水澆了下來:“你是皇帝,皇帝穿着盔甲,臣子們穿什麼?快點脫下來,不吉利。”

神宗討了個老大的沒趣。

這正是年輕的神宗皇帝,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業,卻受到太后約束的真實寫照。

熙寧元年(1068),一個小文官給朝廷寫了封奏章《平戎策》,對解決西北西夏、吐蕃問題提出卓越的見識。

神宗和王安石正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於是對這個建議高度重視。

文官被破格提拔爲秦鳳路經略司機,相當於西北辦公室主任,主抓開拓熙河事務。

這個以一介書生出掌軍事,擔當方面之重的人,名叫王韶。

後世評價:“韶以書生知兵,誠爲不出之才。而謀必勝,攻必克,宋世文臣籌邊,功未有過焉者也。”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01

書生大將

王韶進士出生,江西人。

在西北與西夏交界一帶遊歷多年,採訪民情風俗,瞭解山川地貌。

經過調查研究,拿出的平戎策,有份量,是乾貨。

指出擊敗西夏的關鍵,在於收復河、湟二州。

這兩州在西夏的西南部,掌握了這兩州,就讓西夏腹背受敵,大宋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

目前二州在吐蕃、散羌各部手上,大家互相不從屬,一盤散沙。

吐蕃原來有個了不起的領袖叫唃廝囉,而現在吐蕃各部的首領基本都是他的子孫,但實力都不強大,又不團結,正是各個擊破的好時機。

拿下吐蕃,那些散羌就不在話下了。

相反,如果西夏人先打下吐蕃重鎮青唐,就必然南下牧馬,騷擾秦、渭等州,威脅到隴、蜀各郡,後患無窮。

所以要立即打擊、招撫吐蕃、散羌各部,拿下河湟地區,進逼西夏,把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上。

王韶首先對青唐最大的吐蕃部俞龍珂展開攻心戰,親自率十幾個警衛員,深入該區。直接找俞龍珂談,倆人在帳中長談竟日,當晚王韶就留宿在俞龍珂那兒。

老王這個膽子還是夠大的,俞龍珂只要起了壞心,這十幾個宋兵,分分鐘被團滅。

後來,俞龍珂率着他手下的十幾萬軍民,全部歸順大宋。

神宗大喜,召見俞龍珂。

這個蠻子很有意思,他說:聽說大宋有個忠臣叫包拯,我們都欽佩他。我希望皇帝能賜我姓包。

神宗當然如他所願,還替他取名:就叫包順。

王韶這次成功的外交,讓河湟地區的實力大大地偏向宋軍。

但該區魚龍混雜,想歸宋的一批,想依附西夏的一批,不甘心屈居人下的也有一批。

戰爭遲早都要打響的。

爲收復河隴基地,宋軍在古渭城建通遠軍,王韶爲將軍。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2張

02

熙河拓邊

吐蕃、羌人不會乖乖等着捱打不還手。

熙寧四年,吐蕃數部進攻狄道城。

王韶率軍搶佔了抹邦山險要山地,直逼到吐蕃聯軍前佈陣,下令:“退後的斬!”

隨後連戰克捷,擊潰吐蕃,把吐蕃營寨燒個精光。

接着連繼拿下武勝、鎮銚等軍事重地,收降吐蕃各部降兵二萬多人。

熙寧六年,歸降的吐蕃再次叛變。

王韶的反應非常快,前後五十四天,率領宋軍爬山涉水一千八百多裏,攻取訶諾木藏城,穿越露骨山,共攻取五州,斬首數千,繳獲牛羊無數。

大勝。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3張

宋軍在他的率領下,百戰百勝,鬥志昂揚。

戰場上捷報頻傳,把神宗高興得不得了。

第二年入京朝見,授資政殿學士(這原來只是賞賜給當過宰相的人),房子、錢財就更不在話下了。

不料,風雲突變。

留守的大將景思立輕敵,在踏白城被羌人、吐蕃聯軍打得大敗。

景思立戰死,河州被圍。

王韶日夜兼程,趕赴熙州,召開軍事會議。

他分析:敵軍乘勝,士氣正高。他們一定想圍城打援,若救河州,正中他們的圈套。

於是王韶立排衆議,不直接援救河州。清點二萬精兵,決定直接攻擊敵人的老巢。

兵法上說:批亢搗虛,形格勢禁,則自爲解耳。——避實攻虛,形勢轉換,河州之圍自然解除。

王韶揮師直向定羌城,切斷敵軍聯絡線,進逼寧河,分兵進入南山。

致使吐蕃人後方危機,不得不撤了河州之圍。

宋軍又出其不意,襲擊得手,攻燒敵軍八千多帳。

吐蕃人窮途末路,頭人瞎徵率衆投降。

王韶押着吐蕃首領瞎徵進京報捷。

這是大宋多年來沒有過的巨大勝利。

熙河戰役,收復熙、河等五州,拓邊二千多裏,對西夏形成包圍之勢。

王韶達到了人生的巔峯,神宗大加賞賜,老王家兄弟子侄都封了官。

王韶任樞密副使——國防部副部長。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4張

03

三奇副使

王安石對他大爲讚賞,爲王韶取得的勝利寫詩大讚:

熙河形勢壓西陲,不覺連營到漢騎。

天子坐籌星兩兩,將軍歸佩印累累。

王韶,號稱“奇計、奇捷、奇賞”之三奇副使,成爲大宋軍的新王牌。

孫子兵法上說:兵者,詭道也!

古人云:慈不掌兵,上了戰場,心狠,詭計多,纔是生存的王道。

老王就善於用計。

一次,與敵軍相持之際,抓住了敵人的密探,從其身上搜出了密信,上面寫滿了宋軍的糧草佈置、人員安排等等。

將士們都說要把這探子剁成肉泥!

可王韶卻把這探子打了一頓板子,然後在背上刺“番賊決訖放歸”六個大字,把他放了。

要知道,此時西羌正打算入侵熙河,而且兵馬糧草也很充足,這個探子就是前來窺探宋軍虛實的。

當探子回到西羌,知道王韶已做好戰備,西羌也就取消了入侵計劃。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第5張

04

政治上的失敗

熙、河幾個州都是苦寒貧瘠之地,王韶雖然召募遊民,開放交易,但幾個州的財稅還是入不敷出。

要其他地方財政支持。

當時的形勢,王安石爲首的改革派和司馬光爲首的保守派水火不容。

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支持王韶開邊拓地,也是爲改革造勢。

司馬光等人反對,說:吐蕃、羌人呆的破地方,派兵派糧駐守着,耗費兵糧,無有成果。不如放棄!

再加上太后高滔滔喜歡保守黨,神宗也漸漸頂不住壓力。

王安石在政敵攻擊下終於罷相,王韶也感到在朝中的處處不討喜。

帶兵有一套的老王,政治上不大行。

於是他多次給朝廷上書,以體弱有病有由,要退休。

不巧的是,還有人挖王韶的老賬:

老王當年帶兵,手下一些悍將驕兵,偷偷地殺了羌人的老弱病殘,來冒領軍功。

老王或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敷衍過去。

於是,朝廷下令:把王韶一路貶到鄂州。

王韶死的時候,年52歲。

據說臨終的那些日子裏,精神有點不正常了,常常胡言亂語。長了個毒瘡,都爛透了,能看到五臟六腑。

怎麼一個慘字了得喲!

但後人沒有忘記這個爲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

大宋後來的皇帝不斷地給王韶加名譽:諡號“襄敏”,贈太尉、司空、燕國公等等,死後哀榮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