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從廢太子來看,爲何說只有張良懂劉邦?

從廢太子來看,爲何說只有張良懂劉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劉邦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195年,劉邦自從討伐黥布回來,身中流箭,不願就醫。於是身體每況愈下,已經臥牀多日,寵妾戚夫人和其子劉如意常伴左右。

一日,劉邦突然覺得精神尚可,便叫人置下酒席,喚太子劉盈前來伺候。

劉盈聽說父親劉邦病體見愈,心甚寬慰,趕緊前去請安,商山四皓陪同。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劉邦心裏突然涌上一陣暖意,心想:盈兒雖不成器,倒也算孝順。

劉邦擡眼望去,劉盈已到跟前,稽首問安,劉邦揮手示意入座。劉盈移步,劉邦才突然發現其身後還有四人,個個生得鶴髮童顏,精神矍鑠,衣冠楚楚,飄然若仙。

“難道是神仙下凡?”劉邦心頭一驚,稍作安定,問道:“敢問四位何方高人?”

“某乃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裏季、夏黃公。”四人依次作答。

劉邦大驚:“原來是四位高人,寡人尋訪你們數年不得,爲何如今甘願委身於小兒處?”

四人作揖:“陛下輕慢,臣等不願受辱,故深匿不出。今聞太子禮賢下士,天下士人皆願爲其肝膽塗地,故臣等亦願誓死追隨,以效綿薄之力。”

劉邦若有所思,說道:“煩請四位先生能始終如一、盡心盡力地輔佐太子。”四人道諾離去。

劉邦喚來戚夫人,指着他們的背影,嘆道:“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後宮之主非她莫屬。”

從廢太子來看,爲何說只有張良懂劉邦?

戚夫人泣不成聲,劉邦令其伴舞,唱道:“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數闕之後,劉邦離去,戚夫人癱倒在地。劉邦終究沒有易儲,西漢之初的太子之爭就此落下帷幕。

劉邦一向不喜歡劉盈,以爲他爲人仁慈柔弱,多次表示欲廢黜他,由戚夫人之子劉如意取而代之。羣臣曾經勸諫數回,都未能改變其意,而這四人僅出現一次,劉邦立刻改變初衷。

真的是這四賢改變了劉盈的命運嗎?或者說劉邦真的想廢掉太子劉盈嗎?其實並非如此。

01

劉邦的憂慮

劉邦起事之時,差不多年近半百,連年征戰不息,早已疲憊不堪,加上屢中箭矢,身體狀況如何,他自己一清二楚。眼看着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盡頭,劉邦不由得憂心忡忡。那他到底在擔憂什麼?

1)太子劉盈不是劉邦心中合格的繼承人

① 劉盈雖爲劉邦早就定下的太子,但是爲人過於仁慈柔弱。心慈意味着手軟,手軟也就意味着做事不果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如此行事容易留下禍害。② 劉盈年紀尚幼,登基之時不過16歲,不懂得帝王之術,怎能駕馭羣臣?③ 劉盈未有從徵經歷,而劉氏江山來之不易,是靠數百萬計的人拋頭顱散熱血纔打下來的,一個雙手不曾沾半點鮮血之人何以服衆?劉盈既無文韜,亦無武略,根本算不上劉邦心中稱心如意的繼承人,又怎敢輕言交付這浴血奮戰而來的大漢江山?

2)外有匈奴虎視眈眈

自從陳勝、吳廣揭竿而起,中原內部征伐不休。曾經被蒙恬驅逐的匈奴得到修生養息的機會,趁機捲土重來。沙漠雄鷹冒頓單于橫空出世,短短數年間,便擁有軍隊多達40萬之衆。

劉邦雖身經百戰,率舉國之力前去迎擊,不過是被困於白登之圍,後用陳平之計賄賂閼氏,才得以脫險。

還記得楚漢相爭之時,劉邦面對力拔山兮的楚霸王項羽毫不氣餒,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猶如打不死的小強。

然而,僅僅被冒頓圍了一次,劉邦就蔫了。可見匈奴之兇狠,連百折不回的劉邦都只能委曲求全,將大漢公主送往匈奴,用和親之策才換來北方邊境的片刻安寧。

也許韓信在世,因其用兵靈活,還有辦法打敗匈奴。可惜,因爲劉邦的嫉妒、猜忌,以及呂后的心狠手辣,這世上已無韓信。劉邦感嘆,如果匈奴大兵壓境,誰還能幫劉氏保衛這萬里河山?

3)內部滿朝開國元老功臣,劉盈無法駕馭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當初,絕大部分兄弟們跟着劉邦出生入死,甚至有很多將領從項羽處跳槽而來,可不是爲了什麼高尚的情懷,他們看中了劉老闆許下的承諾。

劉老闆爲了吸引人才,也記不清給多少將領畫了多少張大餅。如今天下統一,劉老闆做了皇帝,該是按功勞發放大餅的時候了。劉老闆這才發現地主家的餘糧也不多了,於是便裝聾作啞,遲遲不肯兌現承諾。

兄弟們很鬱悶,常聚在一起竊竊私語,消極怠工。劉邦就問張良:“他們在幹什麼?”

張良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拖欠工資,他們要造反!”

劉邦急了眼,張良爲他出主意:先給你最討厭的人結算酬勞,其他人有了期盼就不會造反了。

劉邦按計行事,那個最討厭的人因禍得福,那其他的人拿到了嗎?不清楚。也許看着劉老闆長年在外討伐異姓王,既不好意思開口,更不敢開口,怕自己成爲下一個打擊目標。

但是欠賬還錢,天經地義。劉邦臉皮厚、手段恨,裝聾作啞,拖着欠着就是不兌現承諾。兄弟們是當面敢怒不敢言,但是背地裏卻是議論紛紛。那等到劉盈繼位後,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舊事重提,逼迫劉盈替其父親買單呢?

那些兄弟們可都是從戰火裏摸爬滾打出來的戰士,個個戰功赫赫,到時會不會在朝堂之上逼宮呢?劉盈手無縛雞之力,口無服衆之才,如果面對這羣倚老賣老且心狠手辣的將領們?

雖然劉邦登基後,已經翦除最厲害的韓信、彭越、黥布等人。但是縱觀朝堂上下,滿朝都是開國元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這些臣子用好了可以安邦定國,反之就是大漢皇室最大的威脅。劉盈如何駕馭他們?這也是劉邦十分擔心的問題。

4)膝下兒女不多,起用的侄子劉濞有反骨

劉邦誅殺衆多非劉氏王后,突然發現很尷尬,原來劉氏人丁不興旺,無人可用。老大劉肥爲劉邦情婦所生,年齡稍長。可是,劉邦結婚較晚,正經兒子雖有幾個,最大的劉盈不過十幾歲。

劉邦只能將目光投向宗族子弟。劉濞是劉邦的侄子,20歲時以騎將身份經追隨劉邦,擊破黥布軍,剽悍勇猛。劉邦擔心吳地會稽人輕佻強悍,自己兒子年幼搞不定,便立劉濞爲吳王,統轄三郡五十三城。

等到劉邦召見他時,才發現這劉濞臉露反色,野心勃勃。他心裏很後悔,又不能收回官印,只能口頭警告劉濞不要造反。

話說,劉邦眼光向來獨到,看人很準,基本沒有多大差池。那麼,這個大侄子是否就真會聽從劉邦的話不造反呢?劉邦心裏很清楚那是不可能的。對於野心勃勃的人來說,當面對擁有天下這麼大的利益之時,什麼原則都可以放棄。

那劉邦爲何還要警告劉濞?劉邦故意開門見山地說出劉濞的心思,就是要讓劉濞明白大漢天子已經知道你的野心,當然有辦法來剋制你。其實呢,他要給劉盈換來足夠長的時間,只要劉盈坐穩了,即便劉濞真要起事,也掀不起什麼大浪。

02

劉邦會立劉如意嗎?

答案是不會。爲什麼?劉如意比劉盈年紀更小,就憑劉邦說幾句性格像自己,便能坐穩朝堂?而這個貌似是劉如意的唯一優勢。

再看戚夫人和呂后,戚夫人只知道搔首弄姿,憑藉舞技來滿足劉邦的聲色慾望。最是無情帝王家,呂后的雷厲風行、心狠手辣,已經向劉邦證明了只有呂后纔有資格成爲後宮之主。

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呂后即便再怎麼心狠手辣,也必然會將劉盈的利益放在首位。況且呂后在沛縣兄弟們心中的聲望極高,她的存在也能暫時籠絡和穩住衆兄弟對大漢的忠心。

另外,秦王政即位時的教訓歷歷在目,子幼母壯,必亂朝綱。劉如意太小而戚夫人尚且年輕,如果有人示愛,像戚夫人這樣的女人,能否恪守婦道?她愛劉邦,說得難聽一點,不過就是爲了爭奪劉如意的太子之位。

反觀呂后,年老色衰,除了想成全兒子,應該不會有其它非分之想了。那麼兩者相比,劉如意登基後,政權旁落賊人之手的可能性更大。

其實,太史公早已用相同的筆法暗喻了戚夫人的下場。

楚漢垓下決戰,項羽絕望之時,曾用歌聲向虞姬訣別,虞姬歌罷,引劍自刎而免遭生前之苦。同樣,劉邦在目送四賢離開時,明確告訴戚夫人已經無可奈何,然後借用歌聲向她訣別。可惜戚夫人太傻,還抱有幻想,以致於成爲人彘。

其實,從劉邦的種種舉措,如託孤周昌,不難判斷,劉邦放心不下的只是劉如意,絕非是戚夫人。

無論是戚夫人還是劉如意,皆毫無心機可言,且母壯子幼,劉邦這麼可能會放心地將江山交予此兩人之手?其實說到底,他們也不過是劉邦手上的一顆棋子罷了,詳細解釋看下文。

03

劉邦的手段

既然劉邦不想改立太子,但是面多衆多的內憂外患,劉邦又是如何一一化解的呢?

1)揚言易儲,激出忠臣,樹立劉盈的威信

高祖十二年(前195),劉邦打算改立劉如意爲太子,時任太子太傅的叔孫通急了,勸諫道:“春秋時,因爲晉獻公寵幸妾室而發生驪姬之亂,晉國朝政爲此動盪幾十年。秦始皇因爲不早立扶蘇爲太子,讓趙高有機可乘而立了胡亥,結果三年就滅亡。太子仁厚孝順,呂后與陛下同甘共苦。陛下,一定要廢長立小,臣寧願以死來明志。”

劉邦說道:“我只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叔孫通說:“太子是天下的根基,豈能以天下爲戲言呢?”

劉邦只能表示接受諫言。

其實除了叔孫通,許多大臣都堅決反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周昌,敢在朝堂上與劉邦極力爭辯,理由很質樸,就是認爲劉邦此舉不妥,如果一定想廢掉太子,那麼對不起,我只能堅決不接受詔令。劉邦聽罷,很高興地笑了。

劉邦回宮後,又打算換太子,張良託病不參與朝政。

當然還有許多臣子力挺劉盈,但是太史公真正濃墨描述的不過是上面三位。周昌不畏君威,也不給劉邦面子,與其激辯於朝堂之上;張良託病不出;叔孫通更是以死明志。

按理說,劉邦的尊嚴被這三個人當衆踐踏,至少得龍顏大怒,或者更狠點就是拉出去斬了。但是,劉邦的態度偏偏截然相反,也不管君無戲言,更不顧自己的身份,對一個臣子叔孫通承認自己不過是戲言;面對周昌的挑釁,高興地笑了;對張良的託病,也不過問。

爲什麼?劉邦易儲是假,逼出忠臣是真。

首先,劉邦擔心自己百年以後,那些臣子會倚老賣老欺凌少主,或者包藏禍心,對劉氏江山圖謀不軌。劉邦用易儲這一招苦肉計,輕而易舉就將衆臣子的立場改變,從當初對劉盈的不服變爲對其的堅決擁護,劉邦能不笑嗎?其次,劉邦的精明令人心悅誠服,他爲劉盈挑選的師傅可是別有用心啊!不只是教導劉盈,更重要的是關鍵的時候,願意站出來以死相逼。做給誰看?還不是滿朝文武,他們爲那些明哲保身的臣子做出了選擇,在他們的表率下,從衆效應十分明顯,臣子們紛紛倒向劉盈這邊。最後,劉邦在臣子們的堅決反對下,最終放棄易儲。臣子們以爲自己贏了,相互道賀。其實,真正開心的莫過於劉邦了,他利用戚夫人母子,假意換儲,便讓衆臣子誓死效忠劉盈,誓死效忠劉氏江山。這樣,劉邦便爲劉盈樹立了威信,順利將江山託付於他。2)逼出張良,效仿周武王託孤

自從入關後,張良體弱多病,便不食五穀,閉門不出有一年多。

雖然,劉邦天天吵着要廢掉劉盈,可是張良根本不願意捲入劉邦家庭紛爭。呂后坐不住了,硬逼着張良出主意。張良無奈,只好讓他們去請商山四皓出山。劉邦見到四人後,果然改變了主意。

是這四位老先生改變了劉邦的主意嗎?我看未必如此。呂后難道突然就開竅了?能一招將軍劉邦。劉邦是何等聰明?一眼便看出張良出手了。

從廢太子來看,爲何說只有張良懂劉邦? 第2張

漢初三傑中,劉邦最欣賞且最放心的就是張良,因爲張良是爲了替韓國復仇才願意追隨劉邦,推翻秦朝滅掉項羽後,心願已了,便選擇了急流勇退。另外,張良本就是名門之後,相較於其他出身寒微的臣子們來說,本就視名利如煙雲。

劉邦年老且病痛纏身,知道來日不多。想到劉盈軟弱,如何能應對內憂外患?

周朝初建,周武王寢食難安。後來,周武王將太子成王託付給周公旦,周公果然不負所托,輔佐少主成王,令天下歸心,拉開成康盛世的序幕。

此時的劉邦如同當初的周武王,面臨着同樣棘手的問題。他也想效法周武王,尋找一位能託孤的大臣。而他的心目中,張良便是那唯一人選。可是劉邦還沒開口託孤,張良便辟谷了。秦二世的教訓猶歷歷在目,劉邦是心急如焚,但卻不能明說,原因見上一點。於是便三天兩頭揚言要換太子,逼着呂后去用下三濫的手段請出張良。

張良出手,請來四賢,這與當初周朝的“文王四友”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但關鍵是,劉邦知道張良出手了,而且以後都將輔佐太子,這就行了。

3)逼迫劉盈上戰場的背後

劉邦大病未愈,希望劉盈能披掛上陣,去討伐黥布。呂后前去哭鬧,劉邦無奈,拖着病體上戰場。相較於晉獻公對那三個兒子的態度,真看不出劉邦對劉盈的無情。

相反,張良爲劉邦送行之時,藉機勸劉邦讓太子監守關中軍隊。劉邦毫不猶豫就答應了,還立刻順水推舟,任命張良爲太子少傅,希望他能克服病痛,輔佐劉盈。

從廢太子來看,爲何說只有張良懂劉邦? 第3張

簡而言之,劉邦此舉可歸結爲以下3點:

① 擔心劉盈被黥布所傷,劉邦不顧自己身體親自前往抗擊;② 劉盈獲得了關中軍權;③ 劉盈得到了少傅張良從這裏,不但看不出劉邦對劉盈的無情,相反是滿滿的關愛之情。

4)爲何保護劉如意?

① 殺樊噲,實爲警告羣臣,要效忠的是劉氏劉邦聽聞樊噲將來要殺死戚夫人母子,大爲惱火,命令陳平將其誅殺。樊噲一向是劉邦跟前的紅人,爲什麼非爲一個流言而置其於死地呢?因爲,樊噲還有一重身份,便是呂后的妹夫。

其實,劉邦這樣做,就是爲了警告羣臣,劉盈纔是大漢真正的繼承人,不是呂后,而且劉如意也是劉氏血脈,他們要效忠的是劉氏,而非呂氏。

② 安排周昌保護劉如意,同時讓其行監督之職雖然劉邦利用劉如意實現了心中所想,但是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平平安安地活下去。因爲周昌之前力挺劉盈,呂后對其顧忌三分。所以,周昌成爲保護劉如意的最佳人選。

反過來說,周昌既然對劉盈如此忠心耿耿,那麼他必然也肩負了另外一個使命。如果劉如意能安然長大,那麼周昌將行監督之職,以防他將來篡權,引發漢室內亂。

大漢初定,非劉姓王既平,劉邦卻身患重疾,來日無多。外有匈奴虎視眈眈,內有滿朝開國元勳倚老賣老,劉盈年幼軟弱、孤苦無依。

1)劉邦擔心其不能守住江山,便揚言易儲,實際是爲了激出忠臣誓死擁護太子劉盈,在叔孫通、周昌等大臣的表率下,衆臣子也紛紛站隊劉盈。一招苦肉計,劉邦便爲劉盈化解了內部的危機。2)劉邦利用呂后逼出急流勇退的張良,效仿周武王託孤,從而讓大漢江山平穩交接到太子劉盈手中。張良的介入,讓劉邦如釋重負,即便外憂來襲,也有人能解。父愛如山,可是劉邦的心思無人懂。面對世人2000多年的譴責,劉邦只能嘆息:即使我辜負了全世界,也沒有虧待劉盈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