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慎言,字金銘,號藐山,自號藐姑山人,山西陽城屯城裏人,生於明萬曆五年(1577),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享年六十九歲。《明史》卷二七五有其傳。

張家在屯城是個大家族,五世之內出了三位進士。張慎言祖父,嘉靖庚戌(1550)進士,後官至河南布政司左參政。六十年後,張慎言中進士。清康熙壬午(1682),張慎言侄子張泰交又成爲進士,後來官至浙江巡撫。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陽城砥洎城

自幼就失去雙親的張慎言,由祖母撫養大。外祖父王國光是張居正改革時期的吏部尚書,出身名門的張慎言從小就得到了很好的家庭薰陶,再加上其自幼便穎悟絕倫,很早便顯示出過人的才能。他童試時的文章,曾被作爲楷模,遍示三晉,太守許公維新更是對其有小友之譽。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2張

陽城張慎言故居

萬曆三十八年(1610),三十四的張慎言考中進士,開始了他一生跌宕曲折的政治生涯。他先是任壽張知縣,後又調至曹縣。泰昌元年(1620),張慎言因政績卓著,被擢升爲陝西道御史,出按屯田,釐奸剔弊,不避權貴。

熹宗天啓即位,宮廷接連發生了史稱“三案”的“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一系列事件。朝廷各方紛紛議論“三案”,慎言也上疏,認爲對於這些案件,只要懲處一二當事人即可,沒有必要牽連太多人員。他清醒地認識到,如果因爲一個事件層層牽連開去,很可能就稱爲各派系之間羅織罪名、相互構陷的由頭,於國於民都無利。接着,御史賈繼春以請安選侍被譴,張慎言上書疏救之,觸怒了熹宗,被奪俸三年。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3張

張慎言行書扇面

天啓初年(1621),崇禎帝命張慎言出督畿輔屯田。在他的大力推動下,在山海至天津間開墾出大片荒田,爲國家積穀無算。張慎言按河南時曾經因推薦了趙南星,彈劾馮銓之父馮明盛,遭到了馮詮的記恨。天啓五年,張慎言祖母去世,在御史任上的慎言丁祖母憂假歸。乘其假歸之機,馮詮指使他的門生曹欽程上疏誣陷慎言任曹縣知縣時,盜庫銀三千兩,次年張慎言被貶戍至肅州(今甘肅酒泉)。

在酒泉的兩年中,他引水自種果蔬,借閱讀大量的書籍聊以自慰,賦詩論文,怡然自得。並構快雪亭,每日著述其中,在此其間,他寫出了《酒泉詩集》,傳《羌中煎酪法》。

天啓七年(1627),熹宗崩,莊烈帝繼位,盛極一時的魏忠賢勢力終於倒臺,之前被閹黨打壓的官員大多得到了平反,張慎言也於當年被赦免,次年的崇禎元年,他重起爲官,擢太僕少卿,歷太常卿,刑部右侍郎。崇禎三年(1630),張慎言因讞耿如杞獄,觸怒了崇禎帝,又一次被罷官。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4張

泊園殘石

罷官後的張慎言回到了陽城故里,他退居虎谷,築泊水齋,博搜經史,優遊于山水、詩文之中。當時位於山西南部的陽城流寇不斷,爲抵禦流寇的侵襲,張慎言傾盡家財,於崇禎五年築“同閣”,並在閣中掘井蓄水,儲備糧食、炭藥。一旦流寇來襲,鄉里百姓都躲入閣內,同時設丁壯在閣頂懸機設炮。流寇幾次經過,都只能遠遠避讓,不敢有所冒犯。

寇退後,又遇上饑年,疾疫大作,百姓的損失不亞於流寇的殺掠。張慎言又耗資賑災,殮不能掩葬者,給病者提供藥餌,向飢寒者散粟給衣,所全活百姓有數百餘人之多。親眼目睹了百姓的悲慘境況,張慎言深深地痛心於天災人禍給百姓帶來的種種疾苦,寫下了《點燈行》、《寇至》等大量詩文,一方面控訴了流寇對百姓的蹂躪,一方面又大膽揭露了官軍以鎮壓農民起義爲藉口,對地方百姓大肆勒索、殺掠的罪惡。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5張

崇禎十一年(1638),閒居八年的張慎言被召爲工部右侍郎。崇禎十四年(1641),張慎言由左侍郎遷南京戶部尚書,他七上奏疏引疾乞休,未被批准。後又遷吏部尚書,掌右都御史事。

崇禎十七年(1644),京師陷落。南渡的明王朝在立君的問題上產生了分歧。張慎言、呂大器等認爲:福王由鬆,有七大缺點: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讀書、干預有司;而潞王常淓,是神宗侄子,是個賢明之主,所以應當立潞王而非福王。他們的主張,與史可法取得了一致,但是馬士英和阮大鋮卻極力主張立福王爲君,並於五月發兵送福王至儀真,擁護福王朱由鬆登上了王位。

陽城藐山先生張慎言最後是怎麼死的? 第6張

即位後的福王命宿德重望的張慎言理部事,張上中興十議:曰節鎮,曰親藩,曰開屯,曰叛逆,曰僞命,曰褒恤,曰功賞,曰起廢,曰懲貪,曰漕稅,都得到了福王的採納。在用人上,張慎言推薦了吳甡和鄭三俊,這使得劉孔昭和阮大鋮很不滿。罷朝後,劉孔昭等人便在廷上大聲詬罵張慎言、吳甡爲奸邪。

此時的張慎言對朝廷已心灰意冷,他接連四次上疏乞休,終於得以致仕。此時,山西已被起義軍全部攻陷,張慎言已無家可歸。唯一的兒子張履旋也因爲起義軍攻陷陽城的時義不受辱,跳崖自盡了。失去獨子的張慎言只有一孤孫和他一同流寓於宣城、蕪湖之間。腐敗的南明弘光王朝很快滅亡了,亡國後的張慎言後背疽瘡復發,他拒絕用藥,不久便病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