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簡介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簡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祹(朝鮮語:이도,1397年-1450年),即朝鮮世宗,字元正,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朝鮮太宗李芳遠第三子,母親爲元敬王后閔氏。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簡介

李祹22歲即位,共在位32年(1418年至1450年),在位期間是朝鮮王朝的鼎盛時期,朝鮮社會文化得到長足發展,在此期間創造了諺文,對朝鮮之後的語言和文化發展帶來深遠影響。後世的韓國史學家通常都尊稱他爲世宗大王(세종대왕),同時,他也被稱爲“海東堯舜”,包括田制改革等在內的內政、文化的改革取得較大成果。

正統十年(1445年)以後,李祹因病讓王世子李珦攝政。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朝鮮加諡曰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廟號世宗。初葬廣州(京畿道廣州大母山)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李祹出生於漢城的太宗潛邸,是朝鮮太宗與元敬王后閔氏的第三個兒子。

永樂六年(1408年)封忠寧君,和沈氏(後來的昭憲王后)結婚。四年後(永樂十一年)進封忠寧大君。其實朝鮮的世子是太宗的嫡長子李禔,李祹似乎與王位無緣。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簡介 第2張

永樂十六年(1418年),朝鮮宮中發生變化。李祹才華橫溢,很受太宗喜愛。相反李祹的兩位兄長卻毫無王者風範,並粗魯阻撓太宗傳位給李祹。兩人後來被逐出宮。太宗長子讓寧大君流浪深山,二子則作了和尚。世子被廢爲讓寧大君,而忠寧大君李祹則被太宗冊封爲王世子。

永樂十六年八月八日(1418年9月),身心疲憊的太宗將王位禪讓給世子李祹,李祹於景福宮勤政殿登基,是爲世宗大王。退位的太宗在宮內仍保留一定權力,並掌握軍事大權直到1422年後他去世。

己亥東征

永樂十七年(1419年5月),忠清道、全羅道傳來警報,倭船數十艘集結海岸,襲擊朝鮮兵船。同月,黃海道海面也有倭寇出沒,入寇海州等地......李祹在當時還掌權的太宗提議下,任命長川君李從茂爲三軍都體察使,柳廷顯爲三道都統使,禹博、李叔畝、黃象爲中軍副節制使,樸礎、樸實爲左軍節制使,李之實爲右軍節制使,率領諸道軍船200餘艘,諸色軍士17000餘人,於當年五月二十五日出發,向對馬島進發。 史稱“己亥東征”(或應永外寇)。

李氏朝鮮第四代君主 朝鮮王朝第二任國王李祹簡介 第3張

上王太宗親自拜將授鉞,李祹親臨漢江亭北餞行。此次東征朝鮮打死700名、俘虜110名倭寇,並釋放了至少140名被倭寇抓走的中國人。朝鮮方面則有180人陣亡。九月,對馬海峽倭寇首領被捉獲,並押到朝鮮王宮。

宣德八年(1433年),李祹派金宗瑞擊敗女真兀狄哈部落,鞏固了對朝鮮半島東北部咸鏡道等地方的統治。目前朝鮮半島的領土基本上與李祹時期相符。

癸亥條約

正統八年(1443年),李祹向日本人開放三個港口以利貿易。簽訂《癸亥條約》,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接受朝鮮王朝對對馬島的宗主地位。朝鮮方面讓對馬海峽倭寇首領控制對馬海峽的非法海盜活動, 給予其貿易優先權代理朝鮮統制日本各地的朝鮮貿易;對馬海峽倭寇按協議接受朝鮮官職並向朝鮮朝貢。

然而,東征和條約都未能也不可能徹底消除倭寇的侵擾,此後二百年間,日本依舊時時威脅朝鮮。

因病去世

李祹在位後期健康狀況不佳,欲禪位世子,但遭羣臣反對,故採取折中辦法,於正統十年(1445年)五月令王世子李珦攝政。正統十一年(1446年),昭憲王后去世,其後李祹變得特別崇信佛教。李祹身體虛弱,因患有風疾從三十歲起就飽受肩膀痠痛的苦楚,又因患皮膚病經常泡溫泉治療。

景泰元年二月十七日(1450年4月8日),李祹在漢城永膺大君府邸內去世,享年五十四歲。明朝賜諡“莊憲”,廟號“世宗”。初葬廣州獻陵,明成化四年(1468年)移葬驪州城山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