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信攻楚慘敗損兵10餘萬,秦始皇爲何不處死他?

李信攻楚慘敗損兵10餘萬,秦始皇爲何不處死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李信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秦漢之際,中國姓李的名將特別多,李廣的祖先李信就是其中之一。然而,李信卻犯下一個大錯,打了一次大敗仗,葬送了10餘萬大軍,秦始皇獲悉消息之後,勃然大怒。

按照古今慣例,如此慘敗的將軍,往往即便不被皇帝處死,至少也會遭到罷用,那麼李信結局如何好像不需多說,但秦始皇對李信的處理卻出人意料。

李信攻楚慘敗損兵10餘萬,秦始皇爲何不處死他?

秦始皇一統六國時,李信年紀較小,屬於少壯派。因爲作戰勇敢,深得秦始皇的信任,《史記》中記載,“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始皇以爲賢勇”。

公元前228年,秦國徹底滅韓之後,王翦率領數十萬大軍圍攻趙國,當時李信就率領一支軍隊出太原、雲中。當然,這一戰沒有滅掉趙國,只是讓趙國臣服。

公元前227年,荊軻刺秦王失敗,秦始皇勃然大怒,派王翦、李信等攻打燕國。第二年,李信攻破燕軍,窮追不捨,逼迫燕王殺掉太子丹,由此得到秦始皇的信賴。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將李信者,年少壯勇,嘗以兵數千逐燕太子丹至於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爲賢勇。

這兩次大勝,讓李信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如日中天,秦始皇對他的話極爲信任,於是有了一次慘敗。

攻打燕國之後,秦始皇準備滅掉楚國,在主將人選上,秦始皇主要有兩個:王翦、李信。於是,秦始皇親自面試了這兩人。

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楚國),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

李信和王翦的答案相差極大,但由於李信日隆正隆,於是秦始皇選擇相信李信。當然,相差40萬兵馬,可以省下無數錢糧。所以,秦始皇認爲王翦老了,打仗求穩實際膽怯了,李信年輕壯勇,他的話是對的。於是,秦始皇派李信、蒙恬等人率軍攻楚。

起初,秦軍勢如破竹,但很快項燕卻在積蓄力量,找準機會尾隨李信部隊,史書記載是“三日三夜不頓舍”,最終大敗李信,殲滅秦國10餘萬軍隊。

李信攻楚慘敗損兵10餘萬,秦始皇爲何不處死他? 第2張

攻楚之敗,李信肯定是罪不容赦,那麼他的下場如何,秦始皇反應如何呢?《史記》記載的秦始皇反應,實在讓人欽佩,這不是後世吹噓的千古一帝所能做到的。

始皇聞之,大怒,自馳如頻陽,見謝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將軍計,李信果辱秦軍。今聞荊兵日進而西,將軍雖病,獨忍棄寡人乎!”

秦始皇獲悉消息,勃然大怒,但他第二反應卻是去找歸隱的王翦,主動承認錯誤。看一看歷史,吳三桂起兵之初,清軍敗勢如潮,康熙承認錯誤了嗎?

王翦答應出山,一定要60萬大軍,秦始皇是“爲聽將軍計耳”。此後,王翦率軍60萬,一年多後滅掉楚國。

李信攻楚慘敗損兵10餘萬,秦始皇爲何不處死他? 第3張

本文主角李信,究竟有何處罰呢?史書上沒有記載,但在此後滅燕、滅齊之戰中,李信卻又再度出現了,所謂“王翦子王賁,與李信破定燕、齊地”(公元前222年滅燕,前221年滅齊)。

秦始皇爲何不僅放過李信,而且還再度啓用李信?其實,歸納起來有三個心態:一是秦始皇認爲攻楚之敗第一罪人是他,所以他對王翦第一句說的是“寡人以不用將軍計”,他有用人和領導責任;二是第一罪人雖是李信,但秦始皇認爲自身也責任重大,所以只是略作處罰;三是秦始皇認爲“不以一場成敗論英雄”,李信雖有一次敗,但還可以大秦一員猛將。

正因如此,所以有學者感慨,秦始皇無論哪一種想法,都足以讓後世明君汗顏,敢於承認錯誤,有容忍別人過錯的寬闊心胸,還敢於啓用敗軍之將,這纔是真正千古一帝的風範。

值得深思的是,秦始皇的這一寬廣胸懷,不僅知錯能改,而且勇於承認錯誤,或許這也是他能夠快速一掃六國的重要原因。所以,對秦始皇的研究,可能不應侷限於一系列政策措施上,還應包含他的寬闊胸懷。論人格魅力,古今帝王幾人能與之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