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李信滅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秦始皇有關嗎?

李信滅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秦始皇有關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李信,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作爲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秦始皇即位之後,勢如破竹橫掃六國,軍事上可謂神擋殺神,天下幾乎無一合之敵,然而在攻滅楚國之時,秦始皇卻迎來人生第一次慘敗。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李信攻楚失敗,楚軍“大破李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秦軍走”,收復了以楚國前首都郢陳爲中心的失地,更趁勢西進深入至原韓國境內,反秦勢力大漲。獲得前線大敗消息之後,秦始皇大爲驚恐,親自前往頻陽向王翦道歉,請求王翦復出。

那麼,秦始皇攻滅楚國失敗,到底是李信軍事能力不足,還是另有客觀原因?上世紀七十年代,湖北發現一批秦簡,裏面提到一個關鍵人物,或許揭開了秦始皇第一次慘敗原因,學者感慨此人隱藏太深,連司馬遷都沒有發現他的作用。

秦國橫掃六國,勢如破竹,先後滅亡韓、趙、魏三國,並數次擊敗楚軍。燕王喜逃亡被滅之後,秦王政打算攻滅楚國,儘快完成統一霸業。

始皇問李信:“吾欲攻取荊,於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人。”始皇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始皇曰:“王將軍老矣,何怯也!李將軍果勢壯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將二十萬南伐荊。

李信滅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秦始皇有關嗎?

李信攻楚之初,“李信攻平與,蒙恬攻寢,大破荊軍”,但很快“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結果遭遇一場空前慘敗,讓秦始皇迎來人生第一次慘敗。

然而,對於李信爲何慘敗,司馬遷在《史記》中語焉不詳,只留下“荊人因隨之,三日三夜不頓舍”的記載。更爲重要的是,李信與王翦對兵力的不同要求,勾勒出李信年輕氣盛、不自量力、輕敵妄爲的形象,成爲歷史上的一個笑柄。那麼,李信之敗,真的全是指揮問題嗎?其實不然!

1975年,在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秦墓中,考古專家出土一批秦簡,這些竹簡長23.1~27.8釐米,寬0.5~0.8釐米,內文爲墨書秦隸,寫於戰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在這一批雲夢睡虎地秦簡中,有兩段記載非常重要,或許揭開了李信之敗的真相。

1,雲夢睡虎地秦簡《編年紀》記載,韓王安死,昌平君被貶罷相居住在韓王的所在,有死士屬。公元前230,秦始皇滅了韓國之後,將韓王安轉移到爲秦國攻佔的前楚國首都郢陳,而韓國舊地新鄭反秦,是韓國滅亡的餘波。秦王派昌平君前往郢陳,是利用其楚國公子的特殊身份安撫當地楚人,穩定當地局勢。

2,11號與6號簡牘是二封秦軍家書,二弟黑夫和三弟驚寫給大哥衷,希望家裏救助一些衣物和錢財,11號木牘記“直佐淮陽,攻反城”、6號木牘記“以驚反城故”等。這裏的“淮陽”,是河南的淮陽,如今是周口市淮陽區,戰國時期這裏曾是楚國首都郢陳,所謂“直佐淮陽,攻反城”之類,其實就是楚國舊都郢陳反叛,黑夫與弟弟驚參與進攻叛亂城市,這是史書沒有直接記載的內容

李信滅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秦始皇有關嗎? 第2張

新鄭反秦之後,秦始皇高度重視,爲了防止楚地叛亂,甚至派昌平君坐鎮郢陳,爲何郢陳等地還會發生叛亂?叛亂之後,昌平君又有什麼結局?

所謂昌平君,司馬遷對他記載極少,只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大約有百餘字記載。

九年,王知之,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嫪毐)。二十一年,新鄭反,昌平君徙於郢。二十三年,荊將項燕立昌平君爲荊王,反秦於淮南。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母親是秦昭襄王之女,與秦始皇爺爺是老表關係。或許因爲這一層關係,昌平君成爲秦國相國,公元前238年昌平君平定之亂。公元前226年,新鄭韓地反叛,昌平君受命來到郢陳,以穩定當地局勢。公元前225年,李信攻楚,昌平君態度未知,司馬遷沒有記載。公元前224年,王翦俘虜楚王之後,項燕立昌平君爲楚王,繼續在淮南反秦。公元前223年,王翦平定楚地,昌平君死,項燕自殺。

從司馬遷記載來看,王翦俘虜楚王之後,昌平君成爲新一代楚王,反秦的旗幟,但昌平君是主動反秦,還是被項燕逼迫反秦,司馬遷均未記載。同時,昌平君與李信之敗到底有沒有關係,司馬遷還是沒有記載。

然而,儘管司馬遷沒有記載昌平君在李信攻楚時的舉動,但結合雲夢睡虎地秦簡與《史記》記載,卻可以推斷出昌平君必然反了。

1,睡虎地秦簡與《史記》,都提到昌平君於公元前226年來到郢陳,但第二年以郢陳爲中心的楚國舊地就發生反叛。睡虎地秦簡中還提到,昌平君來到郢陳時,有死士屬,有一定的武力。因此,說昌平君與楚地叛亂無關,可能不太現實。

李信滅楚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與秦始皇有關嗎? 第3張

2,郢陳是楚國舊都,大小貴族衆多,能鼓動楚國舊都貴族叛變,可見這個楚人的身份必定非同一般。而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身份極爲尊貴,他站出來舉旗反秦,的確能夠一呼百應。反叛之初,楚王還未被俘,等到楚王被俘之後,昌平君立即成爲新的楚王。因此,無論是爲了楚國,還是爲了個人,或者爲了解救楚地百姓於暴秦,昌平君都有理由叛秦。

3,按理說,即便楚地突然反叛,但以秦國虎狼之師,應該也很難被一羣“烏合之衆”擊敗。因此,楚軍大破秦軍,想必昌平君居功至偉,原因很簡單,昌平君曾是秦國相國,對秦國、秦軍自然非常瞭解,瞭解秦軍佈局和弱點所在,因此項燕突襲才能一舉大破李信。

歷史學家田餘慶結合史料與考古發現分析指出:李信與蒙恬大敗楚軍,準備一舉攻克楚都壽春、滅亡楚國之時,身在郢陳的昌平君突然聯合楚國殘餘力量起兵反秦,切斷李信大軍的後路,使攻楚的秦軍陷於前後受敵的苦境,於是,李信軍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師反攻郢陳等地,結果被楚軍前後夾擊,大敗而歸。

總而言之,李信攻楚之戰的失敗,項燕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末代楚王昌平君應該纔是一個關鍵先生,可惜司馬遷並沒有重視他,只在《史記》中一筆帶過。

與此同時,因爲昌平君突然反叛,李信猝不及防而兵敗,其中李信固然難辭其咎,但秦始皇也並非沒有責任,畢竟對昌平君的任用是秦始皇決定的,或許正因如此,所以秦始皇沒有徹底廢掉李信,此後又重用李信攻滅齊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