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關於信陵君其人,司馬遷在他的《史記》中是這麼介紹的:“信陵君,魏公子無忌者,魏武王之少子,魏安僖王之異母第也!戰國四公子之一。”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戰國四公子者:趙之平原君、魏之信陵君、齊之孟嘗君、楚之春申君,此四公子皆以養士三千而聞名。在戰國四公子中餘最欽佩者,魏之無忌也。公子無忌之所以讓人欽佩,在於他的禮賢下士,任人爲賢,重情重義,在於他的言必信,行必果。爲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事例來佐證: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2張

一:禮賢下士--東門迎候贏於上賓,傳美名於天下。

信陵君之所以與其他幾位公子有所不同,是在不他不僅善於養士,而且更重於禮賢下士。關於這點,從他禮遇候贏的事例中就可以很好的看出。

候贏何許人也?魏國都城大梁城東門的一個年邁七十的門吏罷了!因爲賢能故爲信陵君所知,而對於這樣一個小小的門吏,貴爲魏公子的信陵君爲求一賢,不惜親自屈尊駕車到東門去誠聘候贏,而且上車的時候還有意讓候贏居尊坐,自己親自爲候贏駕車,駛往魏府。對於這樣的禮遇,可謂是世間罕見,或許除了後世劉備的三顧茅廬可與之相比,在待人之誠方面,世間難尋其二。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3張

其實候贏也絕非等閒之輩,當信陵君的車隊路過大梁東市的時候,他故意讓信陵君把車停下,說是要到東市去見一個朋友,叫信陵君在車上等他回來。對於候贏看似傲慢的要求,信陵君很爽快的答應的,並且耐心地在車上等候贏回來。其實候贏之所以要這麼做,他是在用自己的傲慢無禮爲信陵君贏得聲譽、贏得民心。當他去東市會見自己的朋友,是有意把信陵君涼在一邊,他是想看公子的反應如何,若公子此時仍恭恭敬敬地在車上耐心地等他,那麼公子就會在人們的心目中贏得禮賢下士的美名,到那時各國的有才之士就會慕名而來,爲公子爲魏國所用。而一切也真如候贏所希望的那樣,當他去會見自己的朋友朱該後,信陵君依然是恭恭敬敬地在車上等他回來。試問在這個世界上還能找到第二對這樣的主僕不?

信陵君用他的真誠打動的候贏同時也贏得了天下民心;候贏用他的傲慢無禮成就了信陵君併爲他贏得了聲譽。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4張

二:竊符救趙--言必行,行必果,方顯男兒本色。

信陵君不僅待人真誠,而且在對待朋友方面也是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這從他竊符救趙一事中就足以看出。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5張

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以趙國的慘敗而告終,秦軍進而兵圍趙都邯鄲。當趙都被秦軍所圍時,以趙相平原君趙勝爲代表的趙國重臣,此時採取了合縱抗秦的外交戰略,他們派人遊說楚、魏、齊、燕等國,希望這些國家能夠派援兵救趙國與險境,共同對抗強秦。當趙國的使臣到達魏國的時候,剛開始魏王還答應派兵十萬援助趙國,共同抗秦。然而沒過幾天魏王忽然就反悔的,不打算援助趙國了,而且還令已經出發的十萬大軍在黃河北岸的安陽停了下來,對秦趙邯鄲之戰採取觀望態度。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魏王改變主意了呢?原來是秦王聽說魏王準備派兵增援趙國,於是就派人到魏國去恐嚇魏王,秦使對魏王說到:若是大王非要不聽秦王的勸告去援助趙國的話,那麼待我們大王把邯鄲拿下來以後,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大梁了!魏王本來就是一個膽小的人,聽了這話自然是不敢在派兵援趙了。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6張

然而當平原君知道魏王改變主意的消息後,很是着急,因爲他知道,如果魏國的援兵不來,僅憑趙國一己之力,是很難戰勝強秦的。這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妹夫信陵君,餘是就派人去找信陵君幫忙,並教使者對信陵君說道:“我之所以與公子結爲秦晉,是因爲我認爲公子是一個忠義之人,如今趙國有難,而公子卻袖手旁觀,難道這就是公子的作風嗎?公子不看在我的面子上,也應該看在您姐姐的面子上幫幫趙國啊!趙國若是爲秦所滅,那麼秦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你們魏國了,脣亡齒寒,還望公子三思。”聽了這話,信陵君心裏挺不好受的,脣忘齒寒的道理他又何嘗不知道呢!可是他已經去勸過魏王好幾次了,利害關係也說了,可是魏王就是不發兵,他也沒辦法啊!想到這裏,或許此刻信陵君的眼瞼已經溼潤了,然而爲了朋友,爲了姐姐,爲了魏國,他決定鋌而走險,帶着自己的三千門客,百乘之兵去援助趙國。當信陵君的車隊路過東門時,他想起了候贏,於是就停下車,專程去拜訪候贏去了。可是奇怪的是,當公子見到候贏後,候生卻一言不發,臨走的時候連一句送行的話都沒有。當信陵君的軍隊東出城門之後,一路上他越想越奇怪:我平時待候贏不薄啊!可爲什麼走的時候連一言半詞都沒留下呢?他定然是有什麼話要說,於是又帶領車隊奔東門而回。此時候贏早已現在東門外等待信陵君的歸來,因爲他知道,信陵君若不把事情問個清楚明白,他是不會就這麼離去的。當兩人再次見面的時候,我真不知道面對愛情此景,他們的內心是作何感想的,或許唯有他們自己清楚明白。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7張

再次相遇之後,候生這回是開門見山地跟信陵君講解當今形勢,他對公子說道:“方今天下,秦強而六國弱,若已魏之私力抗衡於秦,絕非秦之對手,唯有聯合六國之力以拒秦,方能勝秦。而今趙都邯鄲被圍,我們若不救之,趙國必亡。而僅憑公子一己之力救秦,此無疑於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唯有調動大王的十萬大軍方能救趙,除此別無他法,據我說知,公子您曾有恩於大王的寵妃驪姬,若求她幫忙,她一定答應。到時讓她在大王熟睡的時候竊得兵符,公子隨即北上安陽,調動晉鄙軍救趙,若晉鄙肯交出兵權從之固然好,若不從,可使人將起當場擊斃,奪得兵符。而此人者,真是在下的好友朱該,此人力大無窮,勇猛過人,現正隱居於東市,只待公子前去。當公子奪得兵符,援兵就趙之時,老朽則會北向而刎,以報公子的知遇之恩……”聽到這裏,此時信陵君已聲淚俱下,不知道還說什麼的好,或許這就是古人說推崇的“士爲知己者死吧!”人生在世,又有什麼能比得一知己更高興的事呢?後面的故事也真如候贏所預料的那樣:信陵君求驪姬竊魏王兵符於臥榻,尊候贏之囑,會朱該於東市,調晉鄙軍於鄴城,晉鄙不從,朱該當場擊斃之,奪其兵符,待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方率兵北上救趙。

公元前258年,趙國在楚、魏援軍的幫助下,裏應外合,對秦軍實行內外夾擊,最終打敗秦軍,邯鄲之圍遂解。

從竊符救趙一事足可以看出信陵君的爲人:言必信,行必果;急人之急而先急;做事以國家利益爲重,不計個人得失。或許也真是如何,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信陵君是四公子中唯一一個在各諸侯國中享有崇高聲望的人,緣於此,“魏因有公子在,諸侯不敢侵,十餘年相安而無事”。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8張

三:智高人膽大--率五國之師伐秦,兵威函谷關,復失地千里。

竊符救趙之後,信陵君害怕回國之後會被魏王怪罪,故便在趙國一住就是十年。十年異國他鄉的生活,我不敢想象對了一個堂堂的魏國貴公子來說,這十年意味着什麼,然而十年的等待總算是換來了魏王的回心轉意,十年之後信陵君歸魏,被魏王拜爲相國、大將軍、上卿,執魏國牛耳,一時間成爲了魏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顯貴。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9張

如今貴爲魏相了,按理說功名已成,就應該好好地享受生活了,可是信陵君卻一天都沒有閒着,他得趁着自己如今大權在握,盡己所能,爲魏國爭得更多的生存空間,以使魏國能在七雄爭霸中立於不敗之地。而要爲魏國贏得生存空間,就內而要言自身的改革是必須的,而對外呢?儘量的去削弱強秦的實力則知擺在信陵君面前的一件很棘手的事。因爲他知道,方今天下,雖名爲七雄爭霸,而實則是秦國一家獨大,若不削弱秦國的實力,以至使七雄保持儘量均勢,那麼今後魏國乃至六國很難拜託爲秦所滅的命運。可知他又知道,若僅憑魏國一國之力,是很難和秦抗衡的,唯有聯合山東六國之力,方能在抗秦中取得優勢。爲此,信陵君通過自己在六國中的聲望和信譽,對山東六國採取了強大的外交攻勢,在信陵君的遊說下,楚、燕、韓、趙四國答應聯魏抗秦。

公元前247年,信陵君無忌率燕、趙、韓、楚、魏五國之師擊秦,秦軍遭到致命打擊,節節敗退,秦所征服的河內之地盡失,又復退兵至河外陝、華二地。五國之師在信陵君的帶領下,直撲秦之東大門函谷關而來。而此時的秦王子楚呢!在如此慘敗的打擊之下,子楚感到沒有顏面去見列祖列宗,心火上焚,在加上原本體質就不好,很快就兵倒了,沒多久就奄奄一息了。秦莊襄王三年(前247)五月,子楚帶着滿腔噴概撒手人寰,將大秦江山仍給了他年僅13歲的兒子贏政。

可以這麼說秦王的直接死因,是因爲受不了爲信陵君所慘敗的打擊,“一氣而亡的”。但不管怎樣說,在這次西征中,五國之師取得了大勝,秦軍慘敗,丟城失地,國君喪命,這一切的一切都是與信陵君的傑出指揮分不開的。試問在戰國爭霸中,還有那次戰役能和這次相比,讓秦軍敗的如此之慘?沒有。

用什麼形容信陵君的一生?信陵君爲何能成爲戰國四公子之首? 第10張

自古以來,凡功成名就者,需急流涌退方能保全性命於亂世,壽終正寢。在這點上做的最好的可能也只有范蠡了!“狡兔死,走狗烹。良弓藏,謀臣滅。”范蠡是深知此理的,當他輔助越王勾踐復國滅吳後,他並未因留戀高官厚碌而貪戀權貴,而是及時功成身退,因爲在這麼多年與越王勾踐的共處中,他深知勾踐是一個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人。范蠡是全身而退了,可信陵君呢?未能明白這個道理,當他率五國之師伐秦大勝歸來之後,隨着權勢、聲望的不斷提高,引起了魏王的不滿和猜忌,後來信陵君雖仍貴爲魏相,卻不再得到魏王的信任與重用了,或許後來信陵君也明白了其間的道理,故每天也就只能在鬱鬱寡歡中借酒澆愁………幾年之後信陵君帶着未能振興魏國的遺憾離開了人世……

對於信陵君的一生,可以用“精彩”和“絢爛”來作答,而其間又帶有幾分壯志未籌的憂傷。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