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清朝最摳門的戶部尚書閻敬銘,卻爲大清留下八百萬兩銀子

清朝最摳門的戶部尚書閻敬銘,卻爲大清留下八百萬兩銀子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閻敬銘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有一句話,說:“吏部貴,戶部富,禮部窮,兵部武,刑部嚴,工部賤。”戶部責掌管全國的疆土、田地、戶籍、賦稅、俸餉,以及所有的財政事宜,是國家的錢袋子,連皇帝用錢都得找戶部尚書要,當然得用“富”字來形容了。

然而,到了清朝晚期,偏偏出了一個“摳門”的戶部尚書。

他叫閻敬銘。

清朝最摳門的戶部尚書閻敬銘,卻爲大清留下八百萬兩銀子

閻敬銘是陝西朝邑人,早年屢次參加會試,均乘興而去、失望而歸。無奈之下參加了“大挑”考試。閻敬銘寫詩作文都不賴,可相貌很普通,甚至有點“歪瓜裂棗”。他參加這種“靠臉吃飯”的考試,一進門就被涮下來。

閻敬銘被“大挑”淘汰後,又不能幹其他事情,只能又捧起書本苦讀。好在經過一番苦讀,終於在1845年成功考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兩年後“分戶部以主事用”,開始爲大清朝的財務工作忙活。

1882年,閻敬銘被慈禧太后任命爲戶部尚書,正式掌管國家的錢袋子。那時候,戶部已經爛的不成樣子,到處是呆賬、壞賬、爛賬、糊塗賬,有的官員連算賬、看帳都不會。

閻敬銘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好容易查清了賬目,又清點戶部管理的銀庫、緞匹庫和顏料庫。他看到裏面堆積如山,毫無章法,許多已經黴爛得無法使用。已經65歲高齡的閻敬銘,親自進入銀庫、緞匹庫和顏料庫,認真清點,總算將200餘年的庫存和出納賬目查了清清楚楚。

爲什麼要說閻敬銘是“摳門”戶部尚書呢?

一是他對自己“摳門”。

閻敬銘勤儉節約,清廉自持。據清代文學家李伯元《南亭筆記》卷六記載:“(閻敬銘)嘗使其夫人紡績於大堂之後,僚屬詣謁者,惟聞暖閣旁機聲軋軋而已。嘗冬月衣一絮袍,出示僚屬曰:‘此賤內手彈者也。’僚屬無不歎服。”

這是說,閻敬銘讓夫人在衙署大堂後面放了一臺紡布機,僚屬來拜謁他,總是聽到紡布機的聲音。有一年冬天,閻敬銘穿着一件布袍向僚屬炫耀:“這是我夫人親自制作的。”僚屬無不佩服。

二是他對戶部官員“摳門”。

毫無疑問,戶部是六部裏面最有油水的部門了,存在各種“陋規”。特別是地方上報銷各種費用時,必須向戶部繳納“部費”,否則戶部就會想方設法進行刁難,導致報銷費用寸步難行。當年,如日中天的福康安在向戶部報銷軍費時,就不得不繳納了一筆“部費”。

閻敬銘擔任戶部尚書後,公然向這一潛規則宣戰。他走馬上任後辦的第一件大案,就是掀出了著名的“雲南軍費報銷案”,使得與案情有牽連的數十名大小官員,都受到了應得的懲處,革職的革職、流放的流放,戶部官員幾乎一網打盡。甚至連軍機大臣景廉、王文韶,以及兩朝帝師翁同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理。

清朝最摳門的戶部尚書閻敬銘,卻爲大清留下八百萬兩銀子 第2張

在閻敬銘的整頓下,戶部變成了清王朝最“摳門”的部門,戶部官員們再也難以上下其手了。

三是對慈禧太后“摳門”。

閻敬銘守着國家的錢袋子,捏得緊緊的,輕易不願放開。1885年,慈禧太后打算重修頤和園,遭到戶部尚書閻敬銘的反對。慈禧太后雖然氣得夠嗆,但也無可奈何。

畢竟,只要戶部尚書不開口子,重修頤和園就沒錢。

清朝最摳門的戶部尚書閻敬銘,卻爲大清留下八百萬兩銀子 第3張

閻敬銘的“摳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幾年下來,在閻敬銘的精打細算之下,大清的戶部竟然積攢了800多萬兩銀子的家底。

不幸的是,後來當閻敬銘告老還鄉後,這800多萬兩銀子還是被慈禧太后用去修建頤和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