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關公文化,是一種傳統民間信仰。

中國供奉文聖孔子的文宣王廟有很多,過去在各個城邑都有這類建築。而武聖關公廟在海內外數量及規模遠遠超過了孔子的文廟。有人說,關公是一種文化,關公是一種精神,他譜寫出一曲令人感慨萬端的人生壯歌,被後人推舉爲“忠”“信”“義”“勇”集於一身的道德楷模。

據報道,在不久前,著名教授田海在復旦大學做了一個有關三國歷史人物關羽的演講,在講座上,教授向來者介紹了自己的最新作品《關羽:一個失敗英雄的宗教後世》,這本書的名字,亦是該次講座的主題。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長期以來,中國人對關羽有一種特有的崇拜,對於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田海教授有他自己的看法。

一般認爲,“關羽崇拜”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書寫文學傳播的結果。但是,田海教授卻不這麼認爲,他認爲:我們過分誇大了書寫文字對古時候人們的影響,相反,他認爲是口頭文化的傳播,導致了“關羽崇拜”的產生。他在講座中以關羽爲例,向人麼闡述了口頭文化對宗教傳播的重要影響。在解釋觀點之前,教授先向大家列舉了國內外一些專家對關羽問題的研究成果。

綜合各方面的情況,教授發現,大多數的研究結果都認爲:是《三國演義》、《三國志》等文學作品或歷史文獻在“關羽崇拜”上起了重要的作用。而教授的研究結論卻與此相反,他認爲:在“關羽崇拜”這一現象的形成過程中,口頭文化所起的作用更大。在教授看來,前人的那些研究成果都有兩個假設: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第2張

一爲、人們的“關羽崇拜”最初是受到了佛教的影響;

二爲、各種歷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對關羽生前偉岸形象的描摹,使人們產生了對關羽的崇拜。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第3張

但是,教授隨後解釋道,這兩種假設其實並不成立。

首先,“關羽崇拜”最初應該是產生於某條河流旁邊,即:關羽最終被梟首之處,而這似乎與佛教的關係不大,因爲,佛寺大多建於深山之中。

其次,在中國古代,平常百姓的閱讀率並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我們現在認爲的對關羽的崇拜產生重要影響的《三國志》、《三國演義》等書籍,在那個時候真正看過的人並不多。

此外,教授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雖然,祭祀關羽的廟宇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但是,北方明顯比南方要多一些。且就廟宇大小來看,也是北方的普遍大一些。

在中國古代,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識字率,常常都是高於北方地區的,且印刷中心也是南方地區比較多。若是照前文所說的假設,應該是南方廟宇多於北方纔對。而現在產生了這種現象,恰好說明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第4張

對於以上的那兩個假設,教授又作了進一步解釋。

關於第一個假設,教授認爲:佛教對“關羽崇拜”確實有一定影響,但是,沒有人們認爲的這麼大。之前的很多研究結果都表示,在佛教中,人們把關羽看作伽藍神,但其實,很多伽藍神不是關羽。

把關羽看成是伽藍神是晚至明朝末期纔有的趨勢,但是,關羽崇拜在這之前很早就出現了。並且,在“關羽崇拜”產生時期,其與佛教有關聯的例子非常少,教授只在荊州某地找到了一例。當然,教授也找到了“關羽崇拜”與道教有關的例子。

不過,在教授研究中的諸多案例中,大部分的“關羽崇拜”既和佛教無關,也和道教無關。與佛教類似,歷史文獻和文學作品對“關羽崇拜”的影響也沒有這麼大,且大多也是在“關羽崇拜”的後期纔出現。在“關羽崇拜”形成的時期,中國的識字率並不高,且書籍也不易獲得,所以說,人們通過書面文字的形式來了解關羽其人其事並不符合實際。

所以,綜上所述,佛教或書籍中存在“關羽崇拜”的內容,那其實都是“關羽崇拜”的結果,而非來源。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第5張

那麼,在教授眼裏,什麼纔是“關羽崇拜”產生的原因?

在文章的開頭我們就已經說了,“口頭文化”的傳播纔是“關羽崇拜”產生的原因。在教授看來,除了“關羽崇拜”外,還有許多崇拜現象其實都與“口頭文化”的傳播有關聯。例如:福建沿海地區的商人就是通過口口相傳的形式把“媽祖”這一海神的形象傳到了香港,東南亞等許多地方。

此外,教授強調,文字資料與口頭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有許多文字資料甚至是直接來源於口頭文化,記錄歷史的人往往會將口頭文字轉換成書面文字記錄下來。此過程中,記錄者受到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對口頭文字進行必要的加工,從而,形成了最終的書面文字。

民間最吃香的武將,一個敗將卻被人們燒香崇拜? 第6張

也是因爲這種情況,關公從“當時義勇傾三國”的蜀漢名將,到“萬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聖化偶像,是中國封建社會進入後期以來,社會各界對關公不斷美化、聖化和神化的結果。宋元兩代是關公被美化、聖化和神化的開端,明清兩代是將關公聖化、神化到極致的時代。

在講座的最後,有人拿出了日本學者渡邊義浩的《關羽:神化的“三國志”英雄》一書,與田海教授的作品相對比,前者,是從《三國志》這種文字作品中找尋“關羽崇拜”來源的蛛絲馬跡,後者,則認爲“口頭文化”對“關羽崇拜”的產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