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崇禎皇帝勤政,崇禎朝良將頗多,爲何最後還是被清軍打敗?

崇禎皇帝勤政,崇禎朝良將頗多,爲何最後還是被清軍打敗?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崇禎朝的良將甚多,爲什麼打不過幾萬清軍和農民軍起義?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往下看。

“時來運轉皆同力,失去英雄不自由”。崇禎朝時期各種矛盾激化,個人縱有天大本領也很難挽救危局。財政困難,缺軍餉。崇禎帝及朝廷不知兵大臣掣肘。朝廷腐敗,失去民心。軍隊訓練不到位以及清兵過強,農民人數衆多等等許多原因導致打不過幾萬清軍和農民軍。再說,崇禎朝良將甚多,這些良將練兵和指揮作戰藝術沒有特別出衆的,產生過像白起、韓信、李靖、岳飛那樣所謂天才軍事家。我記得一位歷史學家說過王齕是名將,白起是天才軍事家,兩者是有區別的。崇禎朝的關寧鐵騎從裝備和作戰風格來看是天下勁旅;參加保衛瀋陽渾河大戰的“戚家軍”也是勁旅,可惜這兩支歷史聞名的勁旅由於多種原因消失了。

崇禎皇帝勤政,崇禎朝良將頗多,爲何最後還是被清軍打敗?

明末朝廷財政困難,裁減驛站導致李自成下崗;缺軍餉,導致李自成殺榆中縣令和明將王國,進行兵變。缺糧,發生了吳橋兵變,孔有德、耿仲明等投降後金。如果不是朝廷錢糧困難,不會出現種種惡劣事件。

崇禎帝雖然勤政,但一生沒打出幾張好牌。兵部有時也發揮不好的作用。這些都影響了將領們軍事能力的發揮。像鬆錦大戰硬逼洪承疇進兵,導致明軍大敗。洪承疇氣節有問題,最終投降清軍。崇禎帝繼位就戰爭頻繁,但是打來打擊始終沒有產生岳飛、吳玠、曾國藩那樣帶兵的人及軍事作戰集團,這跟當時明朝的政策有關。

崇禎皇帝勤政,崇禎朝良將頗多,爲何最後還是被清軍打敗? 第2張

明末藩王勢力及皇室宗親龐大,國家供養困難。官場腐敗,李自成圍困北京,崇禎皇帝讓大臣捐款,沒有多少人響應。李自成、劉宗敏進城後追髒助餉,收穫頗豐。明末土地越來越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大量農民失去土地,再加上大旱天災等,導致饑民起義接連不斷。良將多也鎮壓不起。曹文詔是員猛將,與農民軍作戰衆寡懸殊而亡。

崇禎朝良將有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趙率教、吳三桂、孫傳庭、盧象升、洪承疇、曹文詔、曹變蛟、周遇吉、毛文龍、左良玉等等,這些人有的是文人帶兵,有的是行武出身。其中洪承疇當了漢奸;左良玉是沒有正義感,民族大義的軍閥。綜觀明末清初最會帶兵打仗可能是努爾哈赤、袁崇煥、李定國、吳三桂、皇太極、多爾袞、李自成。明末清初這些知名人物在戰爭過程中都有勝有敗。當時的戰爭指揮水平非常關鍵,因爲軍事情報、信息來源準確度非常有限,將領們判斷能力,防禦、進攻、行軍路線、排兵佈陣等等就顯得格外重要。武器在戰場中作用很大,像紅夷大炮令人望而生畏,袁崇煥寧遠大捷依靠紅夷大炮,清軍攻破李自成農民軍防守的潼關也靠紅夷大炮。當時作戰勝敗情況很混亂。被譽爲“傳庭死而明亡矣。”的孫傳庭曾被崇禎帝下過監獄,但是孫傳庭是忠君愛國之人,指揮有水平,曾經事先設埋伏大敗農民軍,幾乎將農民軍絞殺殆盡,率領秦軍有一定戰鬥力,後來由於多種原因,被農民軍擊敗。左良玉害怕李自成農民軍,張獻忠害怕左良玉的官兵。永曆帝扺抗清兵還主要依靠張獻忠大西軍李定國、劉文秀、白文選等人。似乎明末各個軍事力量彼消此長,變化不常。

崇禎皇帝勤政,崇禎朝良將頗多,爲何最後還是被清軍打敗? 第3張

清軍雖然人數不多,但是清八旗軍戰士鬥力強大,擁有當時東亞地區最強大騎兵隊伍,清軍統帥都是用兵好手,“滿一萬,不可敵”。孔有德等投降清軍,又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紅夷大炮等火器武器,使清軍戰鬥力大增。明末熊廷弼、袁崇煥抗擊後金滿清兵有效果,結果還被明廷殺害,是自毀長城。

崇禎朝對清兵和農民軍兩線作戰影響了良將作戰效果。洪承疇和孫傳庭幾乎把李自成農民軍消滅,又調到遼東抗清,使李自成乘河南大旱饑民衆多重新崛起壯大。盧象升有勇有謀,可是指揮的“天雄軍”兵力有限,和清兵作戰陣亡。

總之,多種原因導致了崇禎朝良將甚多,卻打不過幾萬清軍,消滅不了農民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