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眼鏡傳奇:古人如果近視了怎麼辦?

眼鏡傳奇:古人如果近視了怎麼辦?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時候,眼鏡是一個橢圓形的透鏡,透鏡是用岩石晶體、玫瑰色石英、黃色的玉石和紫晶等製成,跟現在我國北方依然流行的水晶眼鏡相差無幾。但是價格卻十分昂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那麼近視了該怎麼辦呢?下面本文帶領大家穿越古代解密去吧!

  據記載,眼鏡最早出現於南宋,發明家可能是南宋獄官史沆。那時,人們把配眼鏡看做一種尊嚴的象徵,因爲製作鏡框的玳瑁被認爲是一種神聖和有象徵意義的動物,而透鏡的材料又是選自各種名貴的寶石。所以人們配戴眼鏡,常常不是爲了增強視力,而是爲了顯示尊貴及給自己帶來好運。

眼鏡傳奇:古人如果近視了怎麼辦?

網絡配圖

  正因爲人們很少注意眼鏡的實用性,再則這種眼鏡價值不菲,製作也比較困難,所以眼鏡在古代不能流行起來,估計那時候的眼睛不是爲了近視眼用的吧

  古時候大部分人不認字,也沒多少人讀得起書,只有家庭條件好或有地位的人才讀得起書,即便是讀書,用在讀書上的時間也很少。而那種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人更是鳳毛麟角,這就決定了古代不存在形成近視眼的大環境,患近視的風險和概率都很低。

  古人書寫用的毛筆比較長,眼睛距字的距離較遠,寫的字也相對大些,客觀上起了一定的預防作用。古人讀的是私塾,沒有現在的黑板,不會產生看黑板困難,也就不用想什麼辦法治近視。

  加上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那時的學生讀的書很少,主要是四書五經,一本《論語》要讀好幾年,沒有太多書讀自然不太會近視了。

眼鏡傳奇:古人如果近視了怎麼辦? 第2張

網絡配圖

  古人的生活節奏慢,交通以騎馬與步行爲主,不用擔心交通安全,所以患近視的危害就小。古人沒有眼鏡,儘管看似不利,但客觀上能防近視度數加深,所以近視的危害就很小。

  古人行路、騎馬不戴眼鏡,對眼睛都有預防近視作用,所以古人的近視非常之少,危害也很小,與其他疾病相比,簡直算不了什麼。

  儘管如此,但還是有一定數量的近視眼,這從一些史料和笑話中也可以看出來。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諷近視眼的打油詩,詩中說道:“笑君雙眼太稀奇,子立身旁問誰是?

  日透窗櫺拿彈子,月移花影拾柴枝。因看畫壁磨傷鼻,爲鎖書箱夾着眉。更有一般堪笑處,吹燈燒破嘴脣皮。”64個字的一首打油詩,將在雲山霧罩中過一生的近視眼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看來,要解決近視眼的問題,只能靠眼鏡了,但是,眼鏡發明的年代較晚,且應用極少,在那個時候絕對是身份的象徵。鏡片由水晶石、石英、黃玉或紫晶磨製成,材料稀少,價格昂貴,普通老百姓是戴不起的,故而皇帝當作好東西賜給大臣。

眼鏡傳奇:古人如果近視了怎麼辦?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公元1260年,馬可·波羅就曾經描述中國老人戴着眼鏡看小字的情景。據說,中國古代的眼鏡呈大橢圓形,鑲在龜殼做的鏡框裏,用銅製的眼鏡腳卡在鬢角上,或用細繩子拴在耳朵上,或者直接把眼鏡固定在帽子上。

  而且當時的眼鏡造價不菲,曾有一位鄉紳用一匹馬換一副眼鏡的記錄,或着是拿貴重的黃金來兌換。可想而知當時的眼鏡不僅稀缺,而且還是價格不菲的奢侈品乃至地主家的珍藏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