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野史: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野史: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蒙古科爾沁部(在今通遼)貝勒博爾濟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說傳了百餘年,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認爲雖無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實,觀點仍難以統一。推原其故,在於現有證據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讀之不同。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野史: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網絡配圖

網絡配圖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於明萬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年11月17日),爲太宗皇太極異母弟。據說多爾袞相貌最像其父,深得父親喜愛,努爾哈赤曾有意將其作爲自己的汗位繼承人。但是,當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時,多爾袞的母親大妃烏喇納拉氏被逼殉死,不滿十五歲的多爾袞當然無力爭奪汗位。在皇太極時期,年輕的多爾袞作戰勇敢機智,很快以其卓越的戰功、出衆的才幹和對兄長皇太極的忠心,超越幾位兄長,被封爲睿親王,領正白旗,參決軍國大事,並娶了莊妃的妹妹爲妻。

當皇太極去世以後,再次出現皇位之爭時,很快就形成了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兩派的嚴重對立。雙方都握有重兵,多爾袞有兩白旗的支持,豪格則有兩黃旗的擁護,一時間劍拔弩張,各不相讓。但是雙方又各有顧忌,一旦刀兵相見,血濺朝堂,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最後,在五大臣會議上,多爾袞審時度勢,拒絕了擁戴者對自己的推薦,提出由皇太極第九子年幼的福臨繼位,由他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此議得到各方認可,既然立的是先帝之子,兩黃旗大臣也無話可說,於是諸王大臣盟誓效忠,從而避免了在明亡前夕的關鍵時刻清王朝內部的分裂和相互殘殺。多爾袞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卻在粉碎政敵豪格皇帝夢的同時,大大強化了自己的權利和地位,成爲清王朝的實際統治者。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在沉冤一百多年以後,多爾袞纔得到徹底平反昭雪。乾隆皇帝專門發佈詔諭,肯定多爾袞首先統兵入關,“撫定疆陲,一切創制規模皆所經畫。尋即迎世祖車駕入都,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並稱每覽《實錄》中所載其言行,“未嘗不爲之墜淚,則王之立心行事,實能篤忠藎、感厚恩,深明君臣大義,尤爲史冊所罕覯”,斷然否定了多爾袞有謀逆之心,“實爲宵小奸謀,構成冤獄”。因此,下令將多爾袞復還睿親王封號,並追諡爲“忠”,補入玉牒,仍令多爾博一支承嗣。多爾袞作爲非常時期的一位非常人物,其生前身後的非常際遇終告了結。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野史: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第2張

網絡配圖

這一故事中的兩位主人公境遇既然如此,太后下嫁之說顯然難以成立了。如果孝莊確實曾下嫁多爾袞爲妻,無論是與多爾袞兩情相悅而自願下嫁,抑或是出於籠絡多爾袞以保護順治而勉強委身,都難以出現多爾袞屍骨未寒即遭陷害清算的結局,因爲批倒批臭多爾袞,對於孝莊和順治母子的名譽尊嚴都大有損害,相反,繼續維護多爾袞的名譽,纔是孝莊和順治有利的選擇。

幾十年來,不少歷史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嚴肅的研究和考證。著名清史學家孟森先生首先駁難,在其《太后下嫁考實》一文中對下嫁之據辯駁甚力,指出不僅下嫁爲虛,甚至兩人連同居關係都不存在。繼其後者,仍不斷有人撰文,否定者有之,肯定者有之,或認爲雖無下嫁之名,至少有同居之實,觀點仍難以統一。推原其故,在於現有證據之不足,以及各人解讀之不同。

持下嫁說者,多舉清人蔣良騏《東華錄》所載當初給多爾袞定罪時有“又親到皇宮內院”一語,認爲實屬曖昧,有穢亂宮廷之嫌。然而這句話的上下原文爲“自稱皇父攝政王,又親到皇宮內院,以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奪立以挾制皇上”,文意非常清楚,說多爾袞曾親到皇宮內院向人發牢騷,稱太宗皇太極得位不正,自然順治繼位亦不正,以此要挾順治小皇帝,這是多爾袞的一條重要罪狀。無論這一指控是否屬實(指責多爾袞“自稱皇父攝政王”一條,已非事實),“親到皇宮內院”一語只是指出多爾袞說太宗得位不正的地點和對象,將其單獨抽出作爲多爾袞曾穢亂宮廷甚至作爲太后下嫁的證據,顯然是斷章取義,沒有任何說服力。

孝莊太后和多爾袞野史: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之謎 第3張

網絡配圖

太后下嫁之說流傳很廣,但在清代檔案和典籍中卻沒有任何記載。有人認爲,那是因爲後來清朝統治者覺得這件事不光彩,於是銷燬了有關檔案,刪改了史籍中的記錄。這種推斷也頗爲牽強,因爲我們在當時朝鮮李朝的《實錄》中同樣也找不到“太后下嫁”的任何記載。如果太后下嫁是公開的,並曾頒佈恩赦詔明告天下,那當然會頒詔給朝鮮,朝鮮《實錄》中肯定會收錄,或有所記載與議論。即使這件事是祕密的,每年幾批來華進貢、謝恩及陳奏的朝鮮使臣也會得之街談巷議,因爲在明清鼎革的非常時期,這些朝鮮使節都負有多方收集各種情報的任務,回國後要向國王報告,其《實錄》中載清朝之事甚詳,就是這樣得來的。在清初很長一段時期,朝鮮看不起清朝,認爲他們是未開化的夷人,而且對清朝懷有敵意,在其《實錄》中常見對清朝的不滿和蔑稱,在公開場合奉清朝正朔,但其官員告身等內部文件卻只署年月而不書年號。如果太后下嫁實有其事,朝鮮當然不會爲清朝隱諱,必然載之史冊,事後也不必有刪削之舉。

總之,太后下嫁這樁疑案流傳雖廣,卻無任何的證據。但是作爲人們的茶餘談資,或是文學作品的絕佳素材,它還會一直流傳下去。

俗話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即使貴爲國母皇太后,也不免爲流言非議。孝莊九泉有知,她會做何感想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