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尚方寶劍真能斬昏君?它的力量怎麼來的?

尚方寶劍真能斬昏君?它的力量怎麼來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影《九品芝麻官》裏李公公被包龍星手持尚方寶劍所逼迫,喊到:“本朝開國以來從未聽說過有尚方寶劍,你這是什麼劍?”

周星馳的電影雖然以無厘頭著稱,這一段話卻是符合歷史事實。有明一代,受賜尚方寶劍的帥臣不在少數,清朝卻從未對出征的將帥頒賜過尚方劍。

尚方劍一詞,最早出自《前漢書·朱雲傳》,漢朝大臣朱雲對漢成帝上奏說:“臣願賜尚方斬馬劍,斷佞臣一人以厲其餘。”不巧他說的正是漢成帝的老師張禹,結果沒能得到尚方劍反而被喝令拖出去。

朱雲於是死死抱住了殿前的欄杆不肯走,把欄杆都抱折了。留下一段朱雲抱檻的故事,這是多餘的話。

尚方寶劍真能斬昏君?它的力量怎麼來的?

網絡配圖

朱雲所說的尚方劍,就是尚方生產的寶劍。尚方是從秦代開始設置的,專門爲宮廷造辦器物的機構,由令秩六百石的尚書令統領,製造御用刀劍、武器、鐘鼓、壺盞等一切應用之物。

漢代尚方分爲左中右三尚方,以改造造紙技術著名的中常侍蔡倫就曾經擔任過尚方令。專門爲漢和帝監造尚方劍,蔡倫監督製造的劍和各種武器都非常精巧堅固,成爲了後世遵循的模板。

自然,尚方署製造的寶劍,是皇帝御用之物,文武百官至多是見過尚方劍的模樣,想要使用卻是犯了期君大罪。

蔡倫監製的寶劍,成爲日後名臣大將爭相爭奪的名品,漢之古劍,其名蔡倫,成爲絕世名劍的象徵。在李約瑟博士將四大發明一詞發明之前,蔡倫在書生武將的心目中多半是干將一型的鑄劍大師,而不是擺弄漁網破布頭的發明家。

反過來說,如果皇帝能夠頒賜尚方劍給臣子,代表着對臣子的絕對信任。漢代皇帝就把尚方劍賜給將要出征的統帥,用來代表將帥在前線臨陣殺伐的特權。《後漢書·彭寵傳》裏說朱浮對光武帝上奏:“前吳漢發兵時,大王遺寵以禮必劍。”

《馮異傳》裏記載“赤眉延岑暴亂三輔,以異爲徵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這裏的禮必劍和玉具劍顯然都不是真正的武器,而是代表將帥權威的禮儀用具。

歷代多把尚方劍看作是皇權的象徵,宋代《武經備要》記載:“本朝之制,大將每出討,皆給御劍自隨,有犯令者,聽其專殺。”宋遼金三朝均有頒發尚方劍給統帥,給予其誅殺違反軍令者特權的記載。

但此種特權顯然並不受到統治者歡迎,使用尚方劍的權力也受到朝廷嚴格監督。另外,御賜寶劍是出征武將的專屬特權,類似評書裏包龍圖那樣手持尚方寶劍誅殺奸邪的,只是無知文人的腦補,是完全不符合真實歷史的。

到了元朝,皇帝索性將陣前專殺權力收歸朝廷,不允許大將在前線隨意處置。尚方劍淪爲皇帝賞賜大臣的一種榮耀。元世祖時。道士張留孫以醫治皇后病疾有功,被元世祖稱呼爲上卿,除了專門爲他修造道宮之外,還特別命令尚方鑄造寶劍以賞賜。

真正復活尚方劍的專殺特權,並將之發揚光大的是明朝。明代大將出徵皆受節鉞,由皇帝戎裝坐殿,親自頒發。明代後期,更是以”(尚方劍)劍、敕(出征的敕令)、印(兵符)“三者作爲統帥權的代表。

明末大將袁崇煥借尚方劍之名殺死皮島總兵毛文龍,利用的是明朝對於尚方劍權力的模糊定位,最後也成爲皇帝忌憚袁崇煥的開始。

尚方寶劍真能斬昏君?它的力量怎麼來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現在說一說清朝。清朝的趨勢是君主排除貴族和文武官員專權獨擅,在明朝時代表將帥獨立指揮權的尚方劍成爲清朝皇帝的忌諱。有清一代,從未出現過將帥受賜尚方劍的案例。

所以《九品芝麻官》裏李公公一眼看穿包龍星拿的是明朝的劍,也是一個學識不一般的陰陽人。

但是且慢,須知“前線指揮員必須有足夠的決策權”乃是貫穿數千年戰爭史之顛撲不破真理。清朝前期,君主尚能得到有豐富戰爭經驗的老將指導,八旗兵作戰得力。

等到乾隆統治中後期,八旗和綠營戰鬥力低落,所派遣的將領們又常常讓乾隆火冒三丈。如何增加前線用兵的靈活性,避免北宋陣圖用兵的悲劇,就成爲當務之急。

清朝用以增加將帥前線權威的辦法,可以用新瓶舊酒來形容,那就是不賜專門鑄造的尚方寶劍,而是將大臣們進獻宮中的寶刀作爲一種前線專殺權的象徵。正所謂用刀不用劍,也是符合了中國冷兵器發展的潮流。

清代御賜寶刀的次數比明代賜尚方劍要少,御賜的一共有五柄。其中三柄都是在京師危急時刻同時頒賜的。太平天國定鼎金陵之後,派遣林鳳祥、李開芳北伐,目標直指北京。

京師有兵臨城下的危險,可謂是清朝定都北京三百年最危急的時刻。當然,這時候清朝皇帝還不可能知道洋兵洋將在未來會兩次攻破紫禁城。

爲了阻擋太平軍的兵鋒,清朝盡遣京師精銳前往迎擊。咸豐帝欽賜大將軍惠親王綿愉銳捷刀,參贊大臣僧格林沁納庫尼素光刀,圍堵林鳳祥、李開芳。賜欽差大臣勝保神雀刀,辦理直隸山西防務,勝保持神雀刀對副將以下可先斬後奏。

各將得受賜寶刀之後果然奮勇圍堵太平軍,將北伐之太平軍成功殲滅于山東境內。

恭親王奕訢在還是皇子的時候,也曾經得道光帝御賜寶刀。其刀名白虹,金桃皮鞘,刀身無槽,上刻隸書“白虹”二字。

傳說這曾經是親王多鐸的佩刀。多鐸攻破揚州,俘虜史可法之後,曾以此刀親自斬殺史可法。

或許是沾染了忠臣義士的鮮血,身爲清朝中流砥柱的恭親王也免不了落得被兩宮排擠的結局。白虹刀後來被奕訢後人隨着末帝溥儀帶往東北,在戰亂中散失。

清朝御賜寶刀中最著名的一把是曾經數次被賜予前線大員用於專殺的遏必隆刀。若是考究起尚方寶劍蘊含的前線督陣的原意,遏必隆刀可謂是清朝最名副其實的尚方寶刀。

遏必隆是滿洲人,清朝開國功臣,從皇太極時代開始從軍,累功至太子太傅,是康熙繼位顧命大臣之一,他自制的寶刀,刀鞘以綠鯊魚皮包裹,純銀爲裝飾,長約二尺五寸,精鋼百鍊,削鐵如泥。是清宮最重要的珍寶之一。

尚方寶劍真能斬昏君?它的力量怎麼來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乾隆皇帝用兵金川,督戰的總帥是遏必隆的孫子果毅公訥親,結果屢戰屢敗,師久無功。

乾隆盛怒之下命侍衛將其索拿回京,又在半路追加詔命,用遏必隆刀將衲親在半路正法。可謂是用爺爺的刀殺了孫子,用法嚴峻,令前線士兵凜然。於是三軍用命,平定金川。

咸豐年間太平軍自金田興軍。清朝調集大軍圍剿,命欽差大臣賽尚阿統一指揮,又將遏必隆刀賜予,令其手持此刀,有先斬後奏之權,督領各營殲滅太平軍,遺憾的是賽尚阿雖然是蒙古出身,卻是一中舉書生,從未帶過兵。

圍剿太平軍屢次失去戰機,被太平軍一路北上,損兵折將。處分賽尚阿之後,又將此刀轉賜兩廣總督徐廣縉。徐廣縉也同樣敵不過太平軍鋒銳,連吃數次敗仗,朝廷這纔有點回過味來,遏必隆刀可能不不如昔日靈驗,於是再將其收入內府。

御賜尚方寶劍或者寶刀,本意上是給予前敵將帥一定的自由處分權力,所謂“功必賞,罪必罰”,以血淋淋的事實來維繫軍隊紀律。

但一旦國家法紀敗壞,功過賞罰不明,皇帝一味親信自己人,上下相互包庇隱瞞,就頒賜一千柄尚方寶劍又有何用。正像清末名士丘逢甲詩中說道:“中朝國法兼家法,遏必隆刀可在無”以家法代替國法,以家奴代替公正,遏必隆刀再鋒利又有什麼用處呢?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