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寡婦的生活是怎樣的

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寡婦的生活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歷史上,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女子往往是男性的附屬品,她們與男性共甘苦,但是沒有地位,男尊女卑現象無錯不在。而在這些女性的還有一個特殊的羣體,那就是寡婦。在古代,每個時期的寡婦都有很多,但是基本上史籍上記載較多的是關於唐朝的寡婦。

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寡婦的生活是怎樣的

網絡配圖

   或者有人會問爲什麼,我們都知道唐朝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是一個比較開放得朝代,而這種開放也有體現在女權上。所以許多論著都認爲,唐代婦女貞節觀念淡薄把離婚與再嫁不當回事。但事實並不是這樣的,唐代婦女其實多數傾向守節,再婚只是少數被迫的行爲。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一說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一般唐朝時期的女人成爲寡婦之後,她們的生活大概有一下三種生活方式。

一:老夫少妻導致衆多的婦女守寡

“唐代墓誌中有關婦女守寡的記載,大體可分爲以下幾種情況:即結婚不久就守寡;結婚10餘年(約30歲)兒女還年幼時守寡;四五十歲開始的中年守寡以及守寡長達40-50年等多種情形。”張國剛教授說,《唐代墓誌彙編》、《續編》的3000餘墓誌中,再婚和改嫁的婦女僅僅只有10例,而明確記載堅守貞節者就達到264例。由此可以看出,唐代守寡婦女相當多,這個歷史事實不容忽視!

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寡婦的生活是怎樣的 第2張

網絡配圖

通過對墓誌中記載的事例分析發現,這些婦女的丈夫並非都是年輕而夭亡,恰恰相反,大多是壽終正寢。年輕婦女守寡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丈夫比妻子年齡普遍大得多”,形成了老夫少妻的婚姻模式。在老夫少妻模式下,年輕女子在丈夫死後,便守着一份或多或少的資產,撫養子女,維持生計。

二:孩子年幼改嫁

通過研究,張國剛發現,孩子年幼、本人年輕是唐代寡居婦女改嫁的一個主要原因。同時,寡婦再嫁也有生理和精神的原因。有的寡婦無法忍受孤獨而再嫁,而一般農村寡婦再嫁,只能與一些個人條件不太好的男子結合,《太平廣記》中就記載有鰥夫老頭想結束獨身生活,而娶一位寡婦爲妻的事件。這也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寡居婦女再婚選擇餘地比較小的現實。

唐朝社會寡婦的真實生活!寡婦的生活是怎樣的 第3張

網絡配圖

張國剛說,魏晉隋唐的士族根據儒家道德要求,形成了獨特的禮法門風。漢代婦女盛行自由改嫁,到唐代中、上層婦女大多選擇守寡,原因在於士族禮法門風向皇室和普通民衆的傳播普及,這反映了儒家禮法文化正逐漸爲當時社會所接受。

三:寡居婦女素面朝天清心寡慾

不同年齡的婦女,其進入寡居生活的心態是很不一樣的,也很難一概而論,儘管墓誌中都極力描述寡婦的哀慼之容,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守寡的婦女要從此“摒絕人事”,素面朝天,清心寡慾,苟度餘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