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南宋偏安一隅,日子過得也算安逸,但皇帝真的昏聵到了如此地步嗎?土匪成立了政權,居然還發賞銀?簡直聞所未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裏面是否有什麼原委呢?

今天要說的這個失業軍官真是傳奇,他一不留神就組織了起義軍,再一不留神就成了土皇帝。眼看“事業”蒸蒸日上,他卻想要”歸隱“,繼續在民間過大把花錢,大口喝酒的土匪生活,爲此他充分運用了小人物的生存智慧,小編對此只想說:佩服。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網絡配圖

宋寧宗在位時,可謂是南宋“折騰的黃金時代”:朝內將相大戰,宮內母子相爭,對外關係也是一團糟。所謂上行下效,民間的一些“折騰專家”也蠢蠢欲動,準備大顯身手。

嘉定年間,失業軍人張軍因得不到政府的及時撫卹而心生怨恨,他糾集了不少同病相憐的“丘八兄弟”攻進桐城,砸了一名鄉紳朱少卿的豪宅,意外地得到了不少這名鄉紳私藏的兵器、馬匹。一次普通的“吃大戶”行爲由此瞬間變了味兒。兩日後,一支由兵痞爲骨幹、以饑民爲外圍的“起義軍”組建起來。張軍從吃吃喝喝的低級需求中看到了“殺向東京,奪了鳥位”的造反目標。

起義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安徽的舒州(今安慶市)。舒州太守見勢不妙,逃命而去。張軍兵不血刃地得到了這個戰略要地,馬上在鬧市區張榜安民:“親,跑的就算了,不跑的都是俺的父母兄弟。大家該幹什麼幹什麼,一切照常啊。”

主力部隊到了市區的城門前,張軍又故作姿態地彎弓搭箭,衝着望敵樓上的匾額說:“如果我能一箭射中‘安’字上的那個點兒,咱們就進城。不然說明天時不到,哥兒幾個下次再來!”身邊的老夥計們聽了無不發笑,誰不知道張軍是神箭手?果然,一箭中的。得到“老天批准”的張軍大搖大擺地開進了城。

下面的橋段愛看演義小說的人都不陌生——開倉放糧,撫卹饑民,砍下民憤極大的衙役的人頭,用爲民除害的方式來證明自身統治的合法性。三板斧下來,張軍總算坐穩了屁股下的交椅,成了舒州城裏貨真價實的“土皇帝”。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第2張

網絡配圖

可惜,這個“皇帝”沒抓住機會及時進取,擴大到手的革命戰果,反倒將核心部隊開進了舒州境內潛山的道觀——真源宮,想重現當年“梁山好漢”的綠林風光。可惜潛山不僅沒有八百里水泊,而且南宋的軍事重鎮池陽近在咫尺。

正巧池陽守兵接到出境剿匪的上諭,他們走到潛山山口與張軍的部隊不期而遇。由於敵情不明,局面馬上變成了麻桿打狼——兩頭怕:退守真源宮的起義軍龜縮不出,圍困真源宮的官兵畫地自守。漸漸陷入絕境的張軍突然看到了被關在偏殿裏的真源宮道士們,眼珠一轉,計上心頭。

幾天後,一羣衣衫襤褸的“道士”互相攙扶着進了官軍大營。他們向帶兵官員哭訴,說他們的道觀被賊兵強佔,他們飢寒交迫、受盡虐待,最近聽說張軍還要拿他們的人頭祭旗,他們這才死命扭開鎖鏈,趁着夜色翻山逃命。帶兵官員問宮內還有多少賊兵。道士們說太多了,簡直數不過來。憑眼下這些官兵,要想進攻還是慎重爲妙。

帶兵官員本來就“慎重”有餘,此時更是一道將令兵退三裏。奇怪的是,官軍馬蹄剛動,宮內的起義軍就好像得到了信號般敲鑼打鼓,人喊馬嘶,彷彿要殺將出來,痛打落水狗,嚇得帶兵官一路狂奔,直跑到山口才穩住陣腳。這時,領頭的“道長”向進退兩難的領兵官員獻計,說:“大人,您這樣守株待兔也不是個辦法。‘三十六計,火攻爲上’,咱們一把火燒了賊窩,不怕他張軍飛到天上去!”

領兵官員馬上派出縱火小分隊,趁這幾天山風大作,前去火攻。果然,烈焰無情地吞噬了飛樑畫棟的百年古剎,“賊兵們”一聲不響地倒在廢墟中,成了面目全非的焦屍。

立下大功的“道士”和“英勇善戰”的帶兵官一起受到皇帝的褒獎,可“道士”們表示要出外募化,重修道觀,也顧不上進京謝恩,一個個飄然而去。

聞所未聞!南宋匪造反卻反受皇帝嘉獎? 第3張

網絡配圖

其實他們並不在乎那點賞金,潛山的祕密基地裏藏滿了他們從舒州城弄來的金銀財寶。原來脫身而去的是喬裝打扮的匪徒、匪首,葬身火海的是被捆綁塞嘴的道士。一場古代版的“無間道”在潛山上演,但還未就此結束。

志得意滿的張軍又在望江江邊重操舊業,截了兩條大船。一邊遊山玩水,一邊順流而下到了建康。他帶着搶來的嬌妻美妾,僞裝成路過的鹽商上酒樓豪飲。一時山餚海錯,管絃齊發,看得旁人無不以爲是神仙下凡,財神降世。飯後一算賬,他竟花了20萬錢!這已經不是“一擲千金”所能形容的了,也難怪會引起潛伏在酒樓中的“朝陽羣衆”——捕快們的注意。

這些捕快原本以爲張軍是個得了手的江洋大盜,捉住一拷問才知道自己中了意外的“大獎”,捉住了在逃的“義軍領袖”。消息上報,皇帝這才知道上當受騙的事實,發下去的賞格自然要收回。只苦了那些真源宮道士的徒子、徒孫,他們還要在滿地的灰燼中尋找師父們的遺骨,還要託了簿子,沿門募化錢糧重修道觀。直到幾十年後,真源宮也未能恢復往日的輝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