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官場“潛規則”:歷史上莊子爲什麼不當官?

官場“潛規則”:歷史上莊子爲什麼不當官?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中國歷史上的讀書人而言,莊子永遠是他們精神追求上遙不可及的巔峯。始終爲古往今來的讀書人所仰慕,所效仿。

官場“潛規則”:歷史上莊子爲什麼不當官?

網絡配圖

  其實,莊子是人不是神,他的德行、他的修爲也並非一朝一夕精進到這樣的地步。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那樣,即便是天才,他離開娘肚子的第一聲哭,也同平常的嬰兒一樣,而絕不可能是一首美妙的詩或者是一曲動聽的歌。依我看,莊子能夠參悟天地的奧祕、省識人生的玄機,恐怕有幸依賴於他自己仕途上挫折所提供的特殊契機。換句話講,莊子與官場的種種瓜葛,恰好使得他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有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從而真正超越了世態常情的羈絆,走向了“一是非而齊生死”的境界。

  衆所周知,中國讀書人的千般苦悶、萬種煩惱,都出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的社會世態。按傳統的認知理念,則又在於能否當官,進入主流圈,擁有話語權,而不被邊緣化。從這個意義上講,讀書人與官場關係的深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着他的自然本色還能保持幾許,他的心靈自由還能留存多少。

  莊子、陶淵明等人與官場瓜葛比較少,他們的精神自由空間便相對寬闊一些,可以大白天睡懶覺,夢蝴蝶,“鼓盆而歌”;可以吟詠“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句,可以“手揮五絃,目送飛鴻”。王摩詰、李太白、蘇東坡等人對於官帽比較熱衷,老是幻想着“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角色,殷切期待着“天上掉餡餅”一類好事的發生,以便可以“仰天大笑出門去”,因此,他們的心靈便難免要多受一些折磨,患得患失、自尋煩惱,“舉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了。

官場“潛規則”:歷史上莊子爲什麼不當官? 第2張

網絡配圖

  莊子的走運,我覺得正在於他仕途上的坎坷,因此而避免了“失足”的尷尬,擺脫了“沉淪”的危險。不管是出於養家餬口的原因,還是因爲其他因素的考慮,莊子他一開始也不怎麼清高,不怎麼瀟灑,也曾涉足於仕途,在宋國蒙地當過一陣子“漆園吏”。這個管理漆園的官職,至多相當於今天小小的科長,不入流,沒有品,收入不會太多,事情操心不少,典型的責任不輕,辛苦多多。莊子不願當官,最初的動因,恐怕是嫌官職太小,只有辦事的辛苦,沒有吆五喝六的快樂。

  不過,問題又來了?押莊子嫌漆園吏官小位卑,有苦勞沒功勞,所以撂挑子不幹,似乎說得通,可是當楚國國君千里迢迢派遣專使恭請莊子去當宰相,莊子還是不幹,這又是什麼道理?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位高而名尊,職重而權大,應該是讀書人所追求的最顯赫、最榮耀的仕途頂點吧。可是莊子居然不識擡舉,表示只做爛泥塘裏翻跟斗的小烏龜,不做那廟堂裏面供瞻仰的大烏龜,三言兩語謝絕了楚王的一番盛情。

莊子也不傻,在君主獨裁專制體制之下,伴君如伴虎,一不小心,還不是讓老虎一口吃了!範睢當年身爲宰相,夠厲害了吧,還不是被秦昭王用幾句話便打發他送了命。連白起這樣的功臣宿將,邯鄲一戰打得不好,自己的小命便莫名其妙給賠了進去。禮聘莊子的楚國,情況更是糟糕,做宰相的,下場大多都不是太妙。

官場“潛規則”:歷史上莊子爲什麼不當官? 第3張

網絡配圖

  在莊子身上,這種“材與不材”、不大不小的中官的機會一直沒有出現,所以到後來他也就乾脆完全杜絕了仕進的念頭,“終身不仕,以快吾意”,以“遊世”的立場與態度打發自己的生命,“居不知所爲,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遊”,“不譴是非而與世俗處”,在絕對自由的精神王國中馳騁自己的天才,“獨與天地精神往來”。這就中國歷史而言,或許是一件天大的幸事:少了一個普普通通、庸庸碌碌的官僚,而多了一位傲視千古、偉大不朽的思想大師。

  偉人就是有自己的智慧,如果或做其他人見有宰相可以做,早就高興的忘乎所以,哪還有時間去想這個官職有多險惡,自己的性命保不保的住。莊子此舉實屬明智,在官場中混,沒有絕對安全的地方,還不如尋一清幽之地,靜心讀書。反而換來了今日的千古留名,被萬人所敬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