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代宮廷醫療系統是如何構成的?分層運轉如何?

清代宮廷醫療系統是如何構成的?分層運轉如何?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凡人便會生病,這也是醫生職業關係對人民及國家社會如此重要的原因。所以自古以來,國家和社會就對醫生有固定的要求規定,我國對醫生的管理的記載最早見於周,周代已有少量正式的醫生和一整套比較完整的醫藥管理制度。到了清代宮廷醫療系統的發展基本完善,清代的宮廷醫療主要有兩個機構負責:一個是太醫院;一個是內務府下屬的藥房。

清代宮廷醫療系統是如何構成的?分層運轉如何?

太醫院舊址

太醫院主要由醫官構成,一般稱之爲“太醫”,但是不是每一個“太醫”都是“御醫”。清朝的太醫院設立於順治元年(1644年),在整個清朝一代一直主掌宮廷醫療之事。最初設立時,設置院使和左、右院判共三人,用來管理太醫院的日常事務。乾隆五十八年 (1793年)又特設管理院事王大臣來管理院務。到清光緒年,除院使和院判外,這些醫官主要分爲四個級別,第一等稱爲“御醫”,人數非常少只有十三人,一般爲七品官吏。第二等稱爲“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與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醫士,共二十人,“給從九品冠帶”。第四等叫“醫生”,有三十人,無品。綜上所述,太醫院的醫官總共有九十二人,但是其中只有前三級的醫官可以獨立看病,即有處方權。第四級的“醫生相當於現代醫院裏的助理醫師,即見習醫官不能獨立看病。當然這些醫官有其固定的醫學考試製度和醫官晉升制度。

清代宮廷醫療系統是如何構成的?分層運轉如何? 第2張

中藥櫃

他們專門服務於皇室,直接聽命於皇帝,也就是說他們的行爲都要服從皇帝的指揮。他們的職責主要有八項:侍直、進御、扈從、奉差、儲藥、祭先醫、診視獄囚、施藥等。其中,由院使、院判要帶領所屬醫官,各自以所專之科分組值班,按照次序更代,隨時恭候皇帝的傳喚,稱爲“侍直”。分配在宮內值班者,一般值於御藥房及各宮外班房,稱爲“宮值”。分配在外廷值班者,即在外直房(如暢春園、圓明園)值班,稱爲“六值”。他們還在皇帝出巡時跟隨御醫或奉旨點用,或按班輪值,都給夫馬、車輛裝載藥材,還給賬房需用等物。

清代宮廷醫療系統是如何構成的?分層運轉如何? 第3張

繪畫中的清代診療

有清一代,在《清宮醫案研究》所記載的御醫比較著名的有:康熙年間的孫之鼎、劉炳鬥、黃運;康熙、雍正年間的劉聲芳、李德聰;雍正、乾隆年間御醫劉裕鐸、陳之敬;光緒年間的力鈞、陳蓮舫、馬文植、薛福辰、薛寶田;光緒、宣統年間的曹元恆、張仲元、佟文斌、趙文魁;宣統年間御醫佟成海、任錫庚等多位。不可否認的是,成爲御醫就意味着身家性命全都有皇帝決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