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犯人被判死刑後 古人爲什麼還放妻子和他們同吃同住

古代犯人被判死刑後 古人爲什麼還放妻子和他們同吃同住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死囚和妻子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古代死囚行刑的前一晚,爲何同意妻子入獄同住?

自古以來,死刑都是一種特別嚴厲的刑罰,雖說古代的酷刑有很多種,但是執行起來是非常嚴格的。因此無論在哪個朝代,死刑的宣判和執行都有着一套極爲成熟的操作方式,而古代的“聽妻入獄”制度,是對死刑犯仁慈的一種體現。

所謂的“聽妻入獄”制度,是指在宣判犯人爲死刑後,在執行死刑前的一段時間內,允許死刑犯的妻子進入大牢,同死刑犯同吃同住,直到妻子懷有身孕之後,再執行死刑。那麼這種制度是因何而起的呢?

《後漢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稱在東漢時期,安丘城有一位名爲毌丘長的孝子,此人平時就極爲孝順,因此即使結婚之後,仍舊時不時的伴隨在母親左右。某天母子兩人結伴一起外出遊玩,居然碰到了一個潑皮無賴。

這個無賴在當地極爲出名,平時就愛欺壓百姓,加上當天喝了一點酒,居然當中詆譭侮辱毌丘長的母親,甚至要動手。這種事放在任何人身上都無法忍受,更不用說毌丘長了,他直接一拳打在了潑皮的臉上。

兩人你來我往,沒想到最後毌丘長居然失手將潑皮給打死了。這件事傳出去之後,當地的百姓不但沒有引起恐慌,還紛紛走上街頭,爲毌丘長的義舉歡呼。可見這個潑皮在當地作惡多年,早已經被百姓厭棄了。

話雖如此,可是由於東漢時的刑罰較爲嚴厲,因此不出意外的話,毌丘長勢必要被判處死刑的。當時負責審判這個案子的官員是一位吳姓官員,他十分欽佩毌丘長的行爲,因此遲遲無法宣判。

毌丘長不光是個孝子,還是個特別講義氣的人,當他得知吳姓官員的難處後,主動站出來承認了自己的犯罪事實,並且絲毫不畏懼死刑,稱自己替母伸張正義,死而無憾。這番說辭再一次打動了吳姓官員,他打算爲這個家庭做點什麼。

經過調查,吳姓官員發現毌丘長雖然已經結婚了,但是還未誕下子嗣,於是他開恩將其妻子接到了獄中,允許毌丘長的妻子跟其一起起居,直到懷孕之後再離開。不久之後,毌丘長的妻子果然懷孕了,而毌丘長的死期也到了。

古代犯人被判死刑後 古人爲什麼還放妻子和他們同吃同住

他臨刑的那天,附近的百姓全部出動,一齊爲他送行。而毌丘長在被押赴刑場之後,咬斷了自己的一根手指,對天發誓:假如妻子生下了一個兒子,就起名爲吳生,以報答吳姓官員的恩情。

就這樣,“聽妻入獄”制度逐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並且在魏晉時期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制度。不過這種制度可不是誰都能享受的,畢竟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有錢人的生活和普通人的生活總是隔着一個巨大的壁壘的。

魏晉時期的“聽妻入獄”制度,主要服務於那些即將被處斬得鉅貪,這些人中或者還未有子嗣,或者希望能夠留下更多的後代,因此在被判死刑之後,家裏都會盡量花錢打點,希望在死刑犯死前能留下更多子嗣。

到了後期,這種制度逐漸平民化,一些普通人被判死刑後,無論是否結婚,父母有時候也會花錢買個姑娘送進監獄,好爲家族留下點血脈。而到了現代,也曾有人提出過類似的制度,也就是“同居會見”制度。

所謂的“同居會見”,是指挑選出合格的囚犯,讓其與自己的配偶同居一定的期限,一般以24小時爲準。不過這種制度在實行了十幾年之後逐漸被拋棄了。理由也很簡單,囚犯大都是被剝奪了人身自由的人,再執行這種制度顯然有悖於法律的初衷。

那麼在古代爲何能盛行“聽妻入獄”制度呢?其實這屬於“憫囚”方式的一種。在古代,掌權者爲了能夠更好地管理百姓,往往會制定一些較爲嚴酷的刑罰。這樣做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懾住百姓,但是也加劇了百姓的怨言。

於是在酷刑嚴厲的朝代,一些官員就會默默地執行類似“聽妻入獄”的制度,這也算是死刑犯之間的一種潛規則了。可能很多現代人不理解,想要憐憫或者關懷死刑犯有很多種辦法,爲何一定要將妻子送到監獄裏呢?

其實這跟古代人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關係,在古代假如一名成年男子沒有及時留下子嗣,是會被視爲極大的不孝。古代人崇尚儒家思想,假如被判爲不孝,那可是無比嚴重的刑罰,甚至會驚動族中的長老。

古代犯人被判死刑後 古人爲什麼還放妻子和他們同吃同住 第2張

清代時就曾出現過這樣一位皇子,因被皇帝斥責不孝,最終惶恐而死。因此“不孝”在古代是一項極爲嚴重的罪名。而古代囚犯在國家有喜事時是可以獲得大赦機會的,但是不孝之人不在其中。

由此可見,不孝對於古代人來說是一項極爲沉重的枷鎖。這種枷鎖不光困住了個人,同時也給整個社會附着上了一個沉重的課題。當死囚犯被判死刑之後,假如沒有後代,就連監獄長都得幫忙想辦法。

當然了,這只是“聽妻入獄”制度得以發展的原因之一,此外還有兩個極爲重要的原因。其一便是爲了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要了解在古代,許多達官貴人爲了保命,會花錢買賣人口,私自換出死囚犯,隨便找個乞丐就能矇混過關。

將死囚犯的妻子送入監獄,某種程度上杜絕了這種現象的出現。同時將妻子送進監獄,也是爲了防止死囚犯被重刑折磨屈打成招,一旦死囚犯真有冤情,勢必會跟妻子訴說,這樣一來,妻子出去後就可以馬上替丈夫申冤了。

原因之二,古代人口稀少,百姓在某種程度上是皇帝重要的私人財產,冷不丁地少一口人,勞動力自然就少了。因此爲了保住出生率,“聽妻入獄”制度也就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了,並且延續了很多年。

古代犯人被判死刑後 古人爲什麼還放妻子和他們同吃同住 第3張

“聽妻入獄”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死囚犯的憐憫和同情,是一種人性化管理的體現。尤其對於死囚犯的父母來說,能夠延續香火、延綿子嗣,算是在心理上得到了安慰和關懷。

除了聽妻入獄制度之外,死囚犯在臨刑前往往會得到一頓無比豐盛的食物,俗稱“斷頭飯”,這也是對死囚的某種關懷。到了現代,死囚甚至可以自主選擇一首歌當最後的安眠曲,算是做到了最大程度的人性關懷。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