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古代女子和讀書,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賞識。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女子想要讀書,爲何那麼難?

明代文學家、畫家陳繼儒的《安得長者言》中,有這樣一句廣爲人知的話: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這句話,似乎給封建的古代定了基調,就是女子不能讀書,沒有才反而是德。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女子不用讀書,這算是古代的傳統了,早在先秦時期,男子到了年齡就可以去上學,而女子則要在家學習“四德”。清代文學家、戲劇家李漁曾說:

“女子無才便是德,言雖近理,卻非無故而云然。因聰明女子失節者多,不若無才之爲貴,蓋前人憤激之詞。”

實際上就是解釋了,爲何古人認爲女子無才便是德。其實女子有才,並不代表她就有德,古人認爲女子如果有才,往往更容易做出失節之事,所以不要求女子有才,而是要求她們有德,因此纔要學四德,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婦德就是指女子應當遵守的道德準則;婦言是指女子應當時刻注意的言行舉止;婦容指的是女子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婦功便是指女子在家要擔的責任,比如相夫教子之類的。《禮記》中記載:

“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第2張

雖然古代社會要求如此,可女性不是沒有思想的,大多數女性,還是想要學知識,成爲有才之人的。在這大多數女性中,又有大部分,最終仍然屈服於古代的封建教條中,只有絕少部分,敢於按照自己的意願而活。

比如東漢和帝的皇后鄧綏,她從小就很愛讀書,據史書記載其:

“六歲能史書,十二通詩、論語。”

可以說除了讀書,鄧綏再沒有其他愛好,可她的母親卻看不下去。她的母親認爲,身爲一名女子,就應該學好女紅,將來相夫教子。沒辦法,鄧綏只好白天學女紅,晚上再讀書。

都說唐代是個開放的朝代,然而很多人不瞭解的是,唐代對於婦德的重視更加深刻。唐代出了許多有名的詩人,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等,但這些男詩人中,就有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的人。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第3張

其中有一個就是李商隱,他極力反對女子有才,甚至主張女子不應該識字,他認爲:

“婦人識字即亂情,尤不可作詩,詩思不出二百里。”

在李商隱心中,女子是不該識字的,那麼該學什麼呢?他也做出瞭解釋:

“習女工,議論酒食,溫良恭儉,修飾容儀,學書學算,小心軟語,閨房貞潔,不唱詞曲,聞事不傳,善事尊長。”

可見女子想要在古代讀書識字,成爲一個才女,同時得到世人的肯定,是非常不容易的。但諷刺的是,李商隱反對女子識字,他自己卻喜歡才女,他的妻子就很會作詩。當李商隱離家時,夫妻二人還會寫詩表達相思之情。

宋代初期,對於“女子無才便是德”愈發推崇,但此時有許多文人,已經開始贊同女子讀書了。比如司馬光就認爲:

“然則爲人,皆不可以不學,豈男女之有異哉?”

因此兩宋時期,漸漸多了些女才子,像李清照、唐婉、蔡文姬、卓文君等等。

古人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 古代女子讀書爲何那麼難 第4張

女子無才便是德,古代女子想要讀書,爲何那麼難?實則就是整個社會風氣造成的,在那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子就算有了學識,也起不到多大用處,因爲她們的主要責任,就是待在家相夫教子,養家的責任都是交給男性的,話語權也歸男子。這種社會現象,便造成了李商隱的“雙標”。

但隨着這種封建思想的覆滅,女子漸漸可以按照自己心意而活,可以自由戀愛,可以讀自己喜歡的書,甚至到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地步。到了今天,女性已經不止能頂半邊天了,在許多重要行業中,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出彩,她們不僅可以養活自己,甚至可以輕鬆養家。

(參考文獻《禮記》《周禮》《後漢書》《簡談宋代女性教育問題》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