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9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藍玉和朱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如果明代大將藍玉如果活着,朱棣敢造反嗎?

藍玉與朱棣暗中交手已久。

正是因爲除掉了藍玉,朱棣纔敢舉兵謀反。

太子心腹

朱棣有雄才大略,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矚目。

朱元璋曾表示:朕的幾個兒子中,朱棣仁孝有文武才略,能富國安民,“吾所屬意”。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太子朱標聽到這件事後,“密以語涼國公藍玉”。

由此可見,太子朱標視藍玉爲心腹之人。

這也難怪。

藍玉,是常遇春的內弟,常遇春的女兒作了太子朱標的太子妃,藍玉自然也成了太子的舅父。

如此,藍玉自然是要誓死捍衛太子朱標的。

藍玉對朱棣的警惕

對於威脅最大的朱棣,藍玉自然替太子多加警惕。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第2張

作爲統兵大將,藍玉有機會與燕王打交道,自然也作了觀察。

因此,他曾主動提醒朱標。

他問朱標:您看現在陛下平日最喜歡哪個皇子?

朱標答:燕王。

藍玉說:我看也是如此。而且,經過臣觀察,燕王在國“得軍民心”,衆人都說他有人君的風範,臣又聽“望氣者說,燕地有天子氣,殿下應小心!

朱標是“仁者”:燕王平日是我非常恭謹,不會有這樣的事情。

藍玉表示:殿下待我不薄,我以祕密以此事相告,希望我的話不會靈驗。

由此來看,藍玉對朱棣早已警惕!

藍玉在警惕朱棣,朱棣也早已警惕藍玉了。

朱棣對藍玉的警惕

藍玉與太子的祕密對話,“而語嘖嘖聞於燕王”,燕王居然全部掌握了!

看來,後來設立東廠的朱棣,對情報工作的部署早已頗有經驗,早已滲透到太子身邊,無孔不入了!

藍玉的觀察確實是準確的,朱棣,表面上恭謹,實際上早已有不臣之心了。

最早在洪武十五年時,朱棣就已生不臣之心了。

當時,馬皇后崩世,朱棣等五王入京奔喪,遇見了姚廣孝。

隨後,朱棣帶姚廣孝回北平,讓其居住在慶壽寺,“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屏退左右與之相商,自然不是談佛論道,自然是“不爲外人道”的機密之事。

至於藍玉向太子彙報的“望氣者言”,就很可能是朱棣與姚廣孝的“輿論準備”了。

除此之外,朱棣還在暗中觀察大明諸將。

後來,靖難之役時,朱棣對李景隆、耿炳文、平安、吳傑等將領的優劣、性格特點了如指掌,並針對性做出部署,可見其觀察之深。

而李景隆、平安等人,當時都只是“二線將領”,那麼,對於藍玉這樣的“一線將領”,朱棣自然觀察就更多了!

因此,朱棣不但瞭解藍玉的立場,更瞭解藍玉正在暗中觀察自己。

朱棣對藍玉之死的推波助瀾作用

最後的藍玉之死,主要責任不在朱棣,但朱棣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太子朱標去世後,朱棣對朱元璋說:“諸公侯縱恣不法,將有尾大不掉憂”。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第3張

“不數月而玉禍作”。很快,藍玉案就發生了,藍玉被誅。(《明通鑑》)

朱棣沒有明說藍玉有問題,只是說“諸公侯”有問題。

但實際上,藍玉自然是首當其衝的“代表人物”。

朱標一死,朱棣即明確表達了誅殺之意,推波助瀾。

藍玉不死,朱棣難反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朱棣對藍玉威脅的深刻認識。

藍玉不死,朱棣難反。

就軍事能力而言,藍玉不在朱棣之下。

在洪武朝的一衆功臣中,藍玉的資歷是不深的。

早年,他只是追隨常遇春作戰,雖然“所戰皆捷”,但因資歷太淺,在朱元璋洪武四年大封功臣時,連侯爵也沒有得到,位在耿炳文等人之下。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第4張

然而,正是靠着自己的軍事才能,藍玉才迅速躍遷,跑到了一衆功臣宿將的前面,成了大將軍。

尤其是捕魚兒海等戰役,藍玉表現出了驚人的大兵團指揮能力。

可以說,經過戰爭實踐的證明,資歷略低的藍玉靠着軍事才能生生超過了耿炳文等人,其軍事才能,絕非耿炳文之類的老將可比。

就軍中影響力而言,藍玉也在朱棣之上。

徐達、常遇春去世後,藍玉常統領大軍,除此之外,藍玉也曾長期擔任軍中主要副將,在軍中影響力極大。

何況,藍玉長期指揮的,正是在北部作戰的大軍,包括燕王轄區的衛所兵。

而且,藍玉所代表的,還有常氏(常遇春死後,常茂、常升等將領仍在明軍中影響頗大)等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力量支持。

這種情況下,朱棣不要說舉兵與之抗衡了,即便是北平附近的衛所兵,也未必會跟着朱棣胡來。

藍玉不除,朱棣難反。

兩害相權取其輕

藍玉當初沒有死的話 朱棣最後還敢不敢造反 第5張

朱元璋也是一代雄主,自然不會被任何人牽着鼻子走。

朱標在時,藍玉已經有過一些不法行爲。比如霸佔民田、逐御史、夜扣喜峯官、“私元主妃”、“進止自專”等。

不過,朱元璋都只是“切責”、“數譙讓”等,沒有實質性處罰。

在“不欲素將久典兵”後,他罷免了馮勝等人,但仍然重用藍玉。

之所以如此,是因爲,藍玉等人,本是太子朱標可以依仗、駕馭的力量。

雖然朱標因“仁弱”被朱元璋不喜,但朱元璋曾長時間”一切政事皆啓太子處分“,朱標積累了足夠的威望、經驗,是可以駕馭藍玉、朱棣的。

如果是太子朱標即位,藍玉、朱棣,既能各施將才,又能“內外相制”,本是一個比較穩定的“三角形關係”。

然而,朱標既死,朱允文並非常氏之子,與藍玉各方面關係都不緊密,很難駕馭之。

朱允文既壓不住藍玉,也壓不住朱棣。

“內外相制”已不可能。

但是,以朱允文的能力、沉澱,不安排強有力的軍事人才輔佐,也是不行的。

朱棣畢竟是朱家皇子,藍玉是外姓之人。

兩害相權取其輕,藍玉必須死。

除掉藍玉,既是替朱棣消滅隱患,也是替朱家消除隱患。

太子朱標不死,藍玉輔佐,朱棣是沒有機會造反的。

因此,藍玉,原本是大明維持穩定的定海神針。

然而,朱標死了,藍玉如果不死,那他就是比朱棣更大的威脅,這個“定海神針”很可能威脅朱家天下。

所以,藍玉必須死。

藍玉死了,天下再沒有人是朱棣的對手了。

朱棣推翻了建文帝,然而,天子還是朱家人,大明還是大明。

兩害相權取其輕,朱元璋的帝王心術,可見一斑。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