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9.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秦國危機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前361年商鞅入秦,前359年秦國頒佈《墾草令》拉開了變法的序幕,前356年商鞅正式開始變法,秦國也由此走上了富國強軍的道路,由一個地處西陲被魏國欺負得夠嗆的弱國一躍成爲戰國七雄之首,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統一六國完成了霸業:“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

不過商鞅變法之前的秦國卻活得戰戰兢兢,至少面臨了三次巨大的危機,卻都一一化險爲夷,原因就在於每一次魏國都幫了秦國大忙。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秦國雖然是春秋時期的大國,但是歷史進入到戰國後,一方面秦國國內公室爭權奪位動盪不安,另外一方面魏國在魏文侯的銳意進取之下實力很快雄霸列國,經過十餘年的爭奪,前408年整個河西之地盡入魏國之手,魏國在此設立西河郡,名將吳起是第一任郡守。

前389年秦惠公不甘心失敗興兵50萬大舉攻魏,吳起以5萬訓練出來的新軍在陰晉之戰大敗秦軍,兩年之後的前387年吳起再敗秦軍並向秦國縱深挺進,可以說這是秦國面臨的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機,秦國一退再退已經沒有退路了。

可是就在此時魏國卻生變故,在相國公叔痤的讒言和排擠之下,吳起離開魏國前往楚國,魏武侯自毀長城卻幫了秦國一個大忙,否則以當時魏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在吳起持續的打擊之下秦國不說亡國,至少實力會進一步大大削弱。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第2張

秦國面臨的第二次危機是秦惠公死後,年方兩歲的秦出公繼位,其母主持朝政重用宦官與外戚,秦國國內局勢一片混亂,史稱:“羣賢不說自匿,百姓鬱怨非上。”魏武侯見有機可乘,於是支持客居魏國近三十年的秦靈公之子嬴師隰回國奪位(嬴師隰是秦靈公太子,秦靈公叔父秦簡公在其死後奪位成功,嬴師隰流亡魏國;秦簡公之後是其子秦惠公繼位,所以嬴師隰和秦惠公之子兩歲的秦出公是同一輩分的)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第3張

嬴師隰也就是秦獻公,魏武侯想當然的認爲他支持在魏國待了幾十年的秦獻公回國,秦獻公奪位成功自然會親近魏國,可惜魏武侯失算了,他送秦獻公回國爲自己和魏國樹立了一個勁敵。

如果魏武侯不送秦獻公回國,內亂不已的秦國只能會越來越弱,沒有了秦獻公和秦孝公的秦國又何來的崛起!魏武侯又幫了秦國一次。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第4張

秦獻公繼位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秦國國力有所增強,爲此秦獻公發動了第三次河西之戰,雖然在石門之戰大敗魏軍並斬首六萬,以及少樑之戰俘虜魏國相國公叔痤,但是在龐涓率魏武卒主力回師後秦軍仍然不堪一擊,秦國懾於魏國兵鋒甚至把都城從櫟陽遷回到了涇陽。

秦國第三次危機得以化解,原因就在於此時在位的魏惠王志在參與中原爭霸,不僅把都城由靠近秦國的河東安邑遷到了四戰之地的大梁,魏軍主力也一同東移,原本魏國的主要對手是秦國,現在換成了齊國和楚國。

秦國變法前的三次危機 魏國都在無意之中幫了忙 第5張

魏國重心東移使得秦國大大鬆了一口氣,剛剛繼位的秦孝公才能得以大刀闊斧的進行變法,如果魏國重心仍在河西,秦國想要發展絕非易事。

商鞅變法前的秦國始終活在強大的魏國陰影之下,幾次危機如果不是魏國無意之中的幫忙,秦國想要崛起幾無可能!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